天天看點

就差一步成中國帕托!22歲中場展現歐洲青訓強大基因,1對4生趟!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國足在二十幾年前曾經是亞洲一流強隊,亞洲杯進入4強是家常便飯,也曾在2002年進入了世界杯,成功沖出了亞洲。可以說國足曾經是我們的英雄。但是如今,曾經和我們一樣的日韓,一樣還是亞洲一流,甚至他們已經進入了世界杯的16強。而我們現在卻和他們走了相反的方向,不僅亞洲杯進不了4強了,世預賽經常都進不了最後階段,就在今年的大年初一我們還在客場1-3輸給了越南,可以說現在的國足已經要墜落到亞洲三流了。

而國足會有今天的地步,原因是複雜的,比如管理層,比如聯賽體系不健全,比如人才流失嚴重等等。不過對于我們球迷來看,看到的最真切和直接的原因就是球員的能力問題。在這次12強賽的比賽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澳洲、沙特甚至越南,他們踢球的節奏遠遠快于我們。這就導緻了我們防守和進攻總是陷入被動,防守落位慢被抓空當,進攻時所有的出球線路又被堵死。整場比賽被壓在半場苦不堪言。

當然了節奏隻是一部分,細細觀察你會發現,我們落後的不隻是節奏,還有對于足球的了解,足球的觀念,對于技戰術的了解和執行等等,這些關鍵因素,完全落後,而似乎我們唯獨能做的就隻剩下拼了。但隻有拼的足球并不是真正的足球,它隻能帶給我們更多慘烈的失敗。

而對于足球了解和觀念的落後其實印證了我們的青訓落後,在這些球員在年輕的時候,他們就沒有這樣先進理念的教育,也可以說他們學的理念就是落後的,時至今日這個差距就完全顯露出來了。那中國青訓培養出來的球員與歐洲體系培養下的球員有哪些大的不同呢?最近國足1-1戰平沙特的比賽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在這場比賽中,我們有一位球員是在英國的青訓體系中成長起來的。他就是本場比賽替補蒿俊闵出場,出任右邊前衛的戴偉浚。11歲和父親去了英國,然後在雷丁青訓系統培養,之後又加盟英超狼隊,代表狼隊U21和U23征戰青年聯賽,表現非常出色。後來戴偉浚為了代表國足出戰,回到中超加盟了中超的深圳隊。在深圳隊戴偉浚表現非常出色,他有出色的拿球能力,能組織能傳球,還具備一腳精準遠射的能力。最關鍵的還是他具備現在中國足球員少有的向前推進進攻的能力。

而這次國足征召了戴偉浚,主要原因也是看中了他在中場的特點和能力。目前的國足确實沒有球員具備将球從中場向前推進的能力,而戴偉浚的到來是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對陣沙特的比賽戴偉浚上場以後,我們就看到他極力地向前帶球突破,就是想幫助國足将球從後場推進到前場。但是有點可惜的是,因為對方實力太強,我們大部分時間都被對手壓在半場出不來,是以前場投入的兵力太少,戴偉浚的帶球顯得有些孤立無援。

就在比賽第79分鐘,這場比賽的一個名場面發生了。當時沙特隊前場傳球失誤,戴偉浚得球後從中線附近開始向前奔跑,他先是一個假動作連過2人,然後在面對對方後衛又一個橫撥過掉,但是在面對第4個人的封堵,戴偉浚沒能過掉,球被斷了。當時很多人看到了這個畫面,第一反應是戴偉浚太牛了,他居然有連過4人的想法,而且生生過了3個人。

而後來大家轉而注意到在戴偉浚身後的于大寶,很多人認為于大寶沒有跑,導緻了戴偉浚沒有辦法及時分球,也有人認為于大寶沒有跑,是以沒人能夠給戴偉浚帶走防守球員,導緻他在前面被圍堵,最終丢球。當然了也有人認為,于大寶的選擇是正确的,一個是因為對方防守已經落位,很難1過4,并且于大寶沒有速度優勢,而且前面也沒有很好的位置,是以很難得到球再分球或者突破。他在後方反而無人防守,若戴偉浚分給他他可以過頂直塞戴偉浚,這樣就能形成單刀,也可以分給兩邊插上的球員,形成邊路傳中的優勢。可以說一時間大家就對于于大寶的選擇是否正确進行了争論,而且争得不可開交。

但其實大家都沒有想過戴偉浚怎麼想,其實戴偉浚當時的身位,不像是有想要立即傳球的意思,他大機率就是單純地想過人和突破,想要過掉這4個人,然後創造機會。而對于戴偉浚的選擇,前國腳楊旭曾在直播中有過這樣的了解和說法。他就拿前天海外援帕托來說,當年他在AC米蘭,誰也沒有想到他在中場的一個趟球,能一下子過掉巴薩4個防守球員,然後形成單刀,然後将球打進。成就他職業生涯最輝煌的24秒。

其實這就是歐美球員的不同,他們有集體配合的意識,但是同時在面對個人可能有通過個人創造奇迹的機會的時候,他們會義無反顧地去做,去努力把這個機會抓住和實作。有時候,奇迹就是在意外中發生的,而成名也是一個突然選擇的結果。當然了大部分時間我們還是要講究踢球的合理性的,但是在球隊極度困難的時候,有時候也需要球員個人的靈光一閃。你怎麼認為呢?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一起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