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晶片戰争50年,Intel為什麼幹不掉AMD?

1957年,半導體之父、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肖克利的實驗室發生了一次“兵變”。

八位學者受不了肖克利的學閥式管理,決定自立門戶。

“八叛徒”獲得了仙童公司的投資,成立了仙童半導體,這“八叛徒”都是科學天才,他們率先使用矽來制作半導體,還發明了內建電路, 這讓仙童半導體發展迅速,到1967年,營業額就達到了2億美元。

可是仙童公司大股東(仙童攝影器材公司)不斷把利潤轉移到東海岸,去支援不賺錢的攝影器材事業的發展。

仙童員工目睹此狀,卻又無能為力,紛紛出走創業,仙童半導體也衰敗了。

不過,仙童為矽谷培育了無數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從仙童出走的工程師和技術員,在矽谷創立了幾百家公司,這些公司被稱為仙童的孩子們。

其中諾伊斯、摩爾、格羅夫等人創立的Intel走上了技術流的路線,開發的都是最先進的存儲晶片。

而仙童銷售桑德斯創立的AMD則是市場導向。

我們的故事從此正式開始了。

從戰略定位上來說,Intel 和AMD是戰略互補,據說諾伊斯與桑德斯的私交也不錯。

到了80年代初,随着日韓半導體公司的崛起,Intel在存儲領域一路下滑,面臨危機。

恰好在這個時候,一場微型計算機的革命給Intel帶來了一線希望。

1981年,作為微型計算機的後來者,為了快速推出産品,藍色巨人IBM破天荒使用了開放式的體系架構,并對PC機兩大核心部件——作業系統與微處理器采取外包政策。

Intel 和AMD 聯手,拿下了IBM PC的CPU供貨權,從此随着個人電腦的發展一路狂飙。

雙方的蜜月并沒過多久,1982年,AMD以80286為藍本制造的Am286處理器面世,頻率較Intel自産的同類型晶片高了很多,且售價低廉。

感到威脅的Intel不幹了,他決定取消授權,獨霸個人電腦的CPU。

這是一場漫長的訴訟,涉及近百名證人,幾千件物證,幾萬頁文書,直到1992年,AMD才勝訴。

可盡管如此,Intel采取各種手段,又将判決的執行拖到了兩年後。

官司是赢了,但是AMD永遠錯過了PC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

1995年11月1日,Intel 釋出了公司曆史上最重要的晶片Pentium Pro

AMD并沒有就此沉淪,1996年,AMD釋出了第一個獨立生産的x86級CPU K5,随後又推出K6、K6-2, 以其高性能、相容性、價格便宜等優勢赢得了市場。

領先的Intel反而失誤頻頻,先是從Socket 7 接口轉向Slot 1失敗,後又因為奔騰3出現問題大面積召回,備受打擊。

1999年,AMD更進一步,率先推出了 1G Hz 的速龍處理器。

這個大招就是64位處理器,Intel投入了數億資金,如果成功,AMD和Cyrix等其他廠商将受到緻命打擊!

2003年,AMD推出了相容x86的64位微處理器Athlon64。在長達30多年的競争史上,AMD首次打破了技術跟随與模仿者的形象,用64位處理器證明了自己的技術實力。

看着AMD兩次領先,并且在市場占有率中越來越高, Intel 終于坐不住了,放出了一個大招:“鐘擺計劃(Tick-Tock)”。

鐘擺計劃制定了英特爾處理器微架構和晶片制程更新的時間線,Tick年更新制作工藝,Tock年更新微架構。

2006年7月,Intel新一代處理器Core 2橫空出世,使用65納米制程工藝,英特爾聲稱它會有40%的效能增長,同時減少40%的功耗。

這一下子,讓AMD的CPU優勢全無。

鐘擺計劃的實施和酷睿的推出,讓AMD節節敗退,毫無招架之力。

沒有了競争對手的Intel ,開始不思進取,成為業界知名牙膏廠。

2014年,苦苦支撐的AMD終于迎來了一位“救世主”:蘇媽(蘇資豐)

但是AMD已經連續6個季度虧損,持續失血,資金不足,蘇資豐将目光轉向了中國。

回血6億多美元的AMD開始爬坡,相繼釋出了銳龍處理器,EPYC 7000、Radeon E9170一系列産品,受到使用者的極大歡迎。

此後,AMD 在各條業務線上奮起直追,靠着強悍的産品再次威脅到了Intel的地位

AMD營收迅猛增長,股價更是了得,從蘇媽接手時不到3美元,硬生生拉到現在的100多美元!市值在年初超越了Intel。

2022年2月,AMD宣布,以全股票交易方式完成對做FPGA的賽靈思公司的收購,交易價值為498億美元(約合3165億元人民币)

從上世紀60年代末AMD和Intel成立到現在,已經過去50多年了,這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Intel在引領CPU的發展,雖然Intel 不斷地打壓AMD,但AMD依然頑強地生存着,不斷地威脅Intel的霸主地位。

随着AMD的重新崛起,兩個老對手即将開始新的征程。未來會怎麼樣,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IT新鮮事 盡在博學谷

動動小手,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