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藏品講故事|乒乓乒乓乒乒乓乓

三月春來

空中課堂變身學習“新”方式

體育網課打開運動“心”模式

乒乓運動傳承體育“薪”故事

乒乓素有“國球”之稱

乒乓球運動是怎麼來的?

早期的乒乓球套裝裡面裝着什麼呢?

為什麼說上海是中國乒乓球運動的發源地?

今天,小體帶你一起“雲逛”上海體育博物館

聽早期乒乓藏品,講背後的故事

上海體育博物館的第一展廳裡,收藏着一套布滿歲月痕迹的乒乓球套裝,它見證了早期乒乓球運動演變的曆史。

聽藏品講故事|乒乓乒乓乒乒乓乓

這是兩套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乒乓球套裝,包括球拍、球網和網架。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這副乒乓球拍和我們現在的乒乓球拍長得很不一樣,看起來更像是小号的網球拍?其實,這是保留了乒乓剛剛脫胎于網球運動的原始形态。乒乓球的英文名稱為“Table tennis”,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乒乓球和網球的某些“血緣關系”。

搬上餐桌的網球

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網球運動在英國盛行。但由于一般在室外進行,深受天氣狀況的影響。于是,有些英國大學生便想辦法把網球搬到室内:以餐桌作為球台,書作為球網,羊皮紙蒙作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這種在桌子上進行的新型“室内網球賽”,成為了乒乓球運動的雛形。乒乓球的英文名稱“Table tennis(桌上網球)”也由此得名。

聽藏品講故事|乒乓乒乓乒乒乓乓

這件英國早期乒乓球單打套裝陳設在博物館的第一展廳,仔細看上圖包裝盒的左上角,有着“The new Table Game”的紅色字樣。可以看出,乒乓球運動在英國剛剛問世的時候,的确是作為一種“新型桌上遊戲”來推廣的。

等等!在包裝盒中央明明印着大大的“Ping Pong”字樣,而不是前面說的“Table tennis”,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Ping Pong是種進步

這就要說到乒乓所用球的一大進步了。早期的乒乓用球沒什麼嚴格要求,手邊能拿到的什麼都可以用來一打,一團毛線、一個軟木塞等等。1890年,一位英格蘭越野跑運動員詹姆斯·吉博從美國帶回了一種用新材料賽璐珞制成的空心玩具球,彈性好,重量輕,很快就普及起來。當賽璐珞球打在球台和球拍上會就發出“Ping Pong”的聲音。後來人們就給這項運動起了一個象聲的名字“Ping Pong”,但是這個稱呼相較沒有“Table tennis”那麼正式。而漢語中的乒乓球是從“Ping Pong”中音譯而來的。

文具店老闆的經商之道

乒乓球在英國成為一種流行的運動。人們幾乎每周都舉行乒乓球聚會,出版各種有關乒乓球的月刊、周刊,甚至還有詩集。短短幾年間,這種新興的運動就被英國的商人、旅行者和軍隊帶到了全世界,也傳到了亞洲。

聽藏品講故事|乒乓乒乓乒乒乓乓

1902年,日本東京一位教授首次将乒乓球從英國引入日本。僅僅兩年後,光緒三十年(1904年),上海河南路昭通路合記文具店的老闆王某,從日本買回10套乒乓球器材,找來幾個人學打,并在商店裡展示,以利推銷。然後乒乓球運動就逐漸在上海流行開來,繼而擴充到其他城市。是以,上海是大陸乒乓球運動的發源地。

聽藏品講故事|乒乓乒乓乒乒乓乓

上圖攝于1927年上海大中華賽璐珞乒乓球工廠中的房間。乒乓球這項運動在剛剛進入到上海的時候,受到當時政局和戰争的影響,百姓生活疲憊不堪,是以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聽藏品講故事|乒乓乒乓乒乒乓乓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号召“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乒乓球運動因為對場地要求不高,在水泥台上能打球,醬缸上鋪塊木闆也能打,于是就在上海的弄堂街坊裡和工廠工廠中的房間裡流行起來。憑借強大的群衆基礎,中國乒乓球運動員開始出現在各個世界大賽上, 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當然,其中少不了上海乒乓球運動員的身影。這,就是下一個故事了。

聽藏品講故事|乒乓乒乓乒乒乓乓

上海體育博物館裡收藏的藏品

不僅是一段曆史

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從一套早期乒乓球器材藏品

到上海成為中國乒乓球運動的發源地

這是一段繼往開來的乒乓史

亦是一段上海體育故事的續集

【聽藏品講故事】

下一期,小體帶你一起來了解

為什麼上海有着

中國乒乓球運動之“搖籃”的稱号?

來源:中國知網、上海地方志

部分圖:愛乒乓公衆号、刺繡的藝術搜狐号、

上海靜安

編輯:解雯贇、楊葉

稽核:張曉桐

領取上海體育消費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