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讓40個孩子重獲新生,7名00後兒童康複師紮根青山

長江日報大武漢用戶端3月25日訊(實習生張越 通訊員劉穎栗)3月25日,武漢市第九醫院兒童康複科特殊兒童融合班内,醫護人員正陪着6歲的陽陽和11歲的可可過生日。在這裡,所有的醫生、康複師都被孩子們親切地稱作“老師”,這也成為了九醫院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一間間精心設定的教室,每堂課隻有一位老師和一名學生。一堂課30分鐘,時間很短,可對于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來說,卻很長。特殊兒童因為身體、心理的一些障礙或發育滞後,往往從小就要仰賴看護者不間斷的關愛,才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為了讓40個孩子重獲新生,7名00後兒童康複師紮根青山

00後兒童康複師劉書倫給患兒做康複訓練。實習生張越 攝

22歲的劉書倫在這工作兩年了,他說:“我主要給孩子們上粗大運動訓練(pt)課程,一天13節課,八九個小朋友,針對不同階段的孩子給他們指定方案,訓練他們的翻身、坐、爬,然後是站立行走、跑、跳。”

“暖暖是一個失智兒童,今年7歲了,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有抵觸情緒,要爸爸媽媽陪着上課。前不久,暖暖很開心地找到我,她先是自己兩條腿跪着,然後慢慢站了起來,她之前從來沒有自己站起來過,我和她的爸爸媽媽都很開心。”大高個男孩劉書倫邊說着眼裡邊露出溫暖的笑容。“我最希望有一天,她可以自己走過來和我說:‘劉老師,我會走啦!’”

孩子進步的背後,常常需要康複師們每天重複同樣的句子和動作多達上百遍。與此同時,這些純真可愛的孩子也在慢慢走進年輕康複師們的内心,這一對對特殊的“師生”也在共同砥砺前進着。

為了讓40個孩子重獲新生,7名00後兒童康複師紮根青山

休息期間,00後兒童康複師馮小燕喂患兒吃蛋糕。實習生張越 攝

馮小燕是兒童康複科裡年紀最小的康複師,上個月剛滿20歲的她是孩子們眼中妥妥的嚴師。“我對孩子們是比較嚴厲的,因為孩子們的溝通能力不比成人,對孩子們嚴格一點,就會讓他們進步更快一點。”馮小燕說。

外表比較嚴肅的馮小燕面對長江日報記者提問時,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卻是“不忍心”。“剛開始也不懂,覺得兒童康複師有點像老師、像園丁,後來慢慢接受了這個身份。我做的是作業治療(ot),給孩子們做手指的精細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我帶的第一批孩子裡有一個叫華華的孤獨症小男孩,剛開始上課時一直對着我笑,我就感到很不忍心。這樣的孩子有很多,每當看到他們的時候,我就在想自己能不能幫助改變他們的未來?要治呀,不能拒之門外。”

所有的兒童康複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希望孩子通過康複訓練有所好轉,能擁有更好的未來。“哪怕有一個孩子能夠回歸社會,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我們都覺得是最大的幸福。”

為了讓40個孩子重獲新生,7名00後兒童康複師紮根青山

和孩子們打成一片的00後兒童康複師餘春英。實習生張越 攝

在九醫院兒童康複科,外表文靜的餘春英總是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最開心的時候便是在小組課上見證一個個可愛的孩子取得進步。從第一次和孩子們見面到熟悉,再到被信任,互動變得更多,配合度越來越高,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在互相治愈。”

“與其說是治療,對我來說更像是交朋友。因為孩子們的特殊性,往往我就是他們除家人以外最親近、最信任的人,是孩子們交到的第一個朋友。”餘春英說。

面對特殊兒童們,他們隻想幫助這些折翼的天使重新生出翅膀,讓這些被按下暫停鍵的孩子重建功能、融入社會、獲得新生。

武漢市第九醫院兒童康複科負責人谷志宏介紹:“這支特殊的隊伍一共8人,有7名是00後,對我來說他們其實就是一群大孩子,剛開始的時候還有擔心,不過現在看來他們一個個都是好樣的,00後不是嬌滴滴的一代。希望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夥伴加入這個隊伍,幫助這些折翼天使重新插上飛翔的翅膀,獲得重生的希望。”

(因受訪對象要求,文中兒童均為化名)

【編輯:餘麗娜】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