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牟平方言詞典》說開去

□王天仁

我的老家,是煙台市牟平區,前身是煙台地區所屬的牟平縣,古稱甯海州,是一個有千年曆史的古縣,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蘊。

很多人不曾知道,牟平方言還是全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方言,還被列入了《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編纂計劃,将其作為衆多分卷中的一卷,與全國其他地域方言同放異彩。

從《牟平方言詞典》說開去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制的《中國語言地圖集》,将山東境内的方言分為三大片,即膠遼官話、冀魯官話和中原官話。其中,“膠遼官話”區包括青島、煙台、濰坊、威海等40個縣市在内,“中原官話”區包括濟甯、菏澤、棗莊等近30個縣市在内,而“冀魯官話”則分布于濟南、聊城、德州、淄博、泰安等40餘縣市。這是大緻分法,如果再細分下去,則可以分出幾十個小片。牟平方言就是“膠遼官話”中的一個小片。

截至1997年12月,由李榮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卷》,已經出版了32種方言分卷。具體包括:崇明方言、蘇州方言、長沙方言、廈門方言、婁底方言、西甯方言、太原方言、貴陽方言、南昌方言、武漢方言、梅縣方言、烏魯木齊方言、南京方言、丹陽方言、忻州方言、柳州方言、黎川方言、金華方言、西安方言、揚州方言、徐州方言、海口方言、銀川方言、洛陽方言、上海方言、濟南方言、牟平方言、甯波方言、東莞方言、萬榮方言、哈爾濱方言、南甯平話。從中可見,《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卷》出版的山東方言分卷隻有濟南方言和牟平方言兩種。

從《牟平方言詞典》說開去

其中的《牟平方言詞典》,是由羅福騰先生編纂的,共57.8萬字,印數隻有1200冊。前面的“引論”部分,包括牟平、牟平方言的内部差異、牟平方言的聲韻調、牟平方言單字音表、牟平方言的特點、詞典凡例、詞典中例句常用字注釋、牟平方言音節表等八個方面,後面附有“牟平方言義類索引”和“牟平方言條目首字筆畫索引”。

牟平同鄉趙軍贈送給我這本《牟平方言詞典》時,還附有一本油印《牟平方言三題》小冊子,共30頁,寫于1982年6月,系山東省泰安師專中文系孔昭琪老師所編寫的,内容包括“牟平方言的陰陽兩讀”“牟平方言的古音殘留”和“牟平方言的同素異序詞”,應該是一篇研究牟平方言的論文,抑或是一份牟平方言教材。

總而言之,我想說的是:牟平方言是“有本之學”!

不少人以為,方言是一個地方的土話,别人又聽不懂,不應予以保留,而應以國語取而代之。其實不然。

方言多是一個人的第一語言,是嬰兒與幼年時期跟着父母自然學到的語言,也被稱作“母語”。而母語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保護母語,就是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守護自己賴以生存的文化基因。如果一個地區沒有了自己的方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也就丢失了該地區的文化和根基。

即使是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币、度量衡等時,雖然統一了全國的文字,卻沒有統一語言。先秦已有的方言不僅沒有消失,而且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史記》記載,劉邦立長子劉肥為齊王,“王七十餘城,民能齊言者皆屬齊”,就是以方言作為主要條件來劃定封王地域範圍的。

從現實社會來看,凡是一個地區的方言能被廣泛傳播,也就意味着這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得更快一些。從古代著名商幫到現代企業集團及跨國公司的發展,都有方言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助力。

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地域文化是該地域身份的重要标志。學習掌握好自己的母語和家鄉的方言,不僅可以記住鄉愁,傳承家鄉文化,維系同鄉情誼,而且也是對保持國家民族多元化和世界文化多樣性做出的貢獻。

由此可見,保護傳承方言與推廣國語并不沖突。我們在推廣普及國語的同時,必須保護好各民族的母語和各地區的方言。現在,很多在城裡長大的孩子,已經不會說老家的方言了,等到他們的孩子長大後,方言就可能消失了,這是一個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建設“文化強國”,不能舉國隻有一種語言,不能沒有“南腔北調”。

從《牟平方言詞典》說開去

我認為,在對待民族語言和文字的問題上,應當秉持“雙兼顧雙主副”的原則,即實行國語與方言兼顧,以說國語為主,方言為副;白話文與文言文兼顧,以用白話文為主,文言文為副。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也就是說,每個知識國民都應當掌握兩套交流工具,一套是國語和白話文,一套是方言和文言文。具體可分别不同場合和對象,靈活掌握運用,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為此,在新的時代,各級地方政府在積極招商引資、發展地方經濟的同時,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對本地區方言土語及童謠民諺等方言載體的保護與傳承,不能顧此失彼。

廣大文藝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史志譜牒工作者、民俗工作者和年長的父輩祖輩們,也應具有這種文化自覺和自信,一起來做好對子孫後代的方言教授傳承工作。其意義不亞于傳授一門“外語”。在這方面,牟平籍作家尤鳳偉就在他的小說中大量使用了原汁原味的牟平方言,并成為其文學作品的鮮明特色之一。全國還有不少著名作家也都在這樣做。這是他們為傳承鄉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做出的一種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