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蕃茄媽媽!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我是過來人,知道孩子哭的時候,媽媽那種抓心撓肺的感覺。
有的孩子真的是屬于那種特别愛哭的,越哄越哭,你越是告訴孩子“别哭了”,孩子卻哭得越兇。不少爸媽在背景跟我說,遇到這樣的情況後根本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才好。甚至,就連一些職業保姆都舉手投降,遇到這樣愛哭的小孩子也束手無策,這是為什麼呢?

寶媽陳女士的兒子,就特别愛哭。孩子5歲了,都上幼稚園了,但隻要是周末,孩子和媽媽都在家裡,兒子睡醒後看不見媽媽,兒子就會哭。媽媽走到哪裡,兒子都想要跟着,完全不愛跟保姆在一起。
媽媽周末時,連上洗手間都不自由,媽媽要是關上門友善下,兒子都會哭個一塌糊塗。這讓媽媽十分為難,生怕孩子變成“哭巴精”。
最讓寶媽擔憂的是,孩子總這樣愛哭,一旦養成懦弱的性格,培養出極低的情商,遇事就隻知道哭,那孩子長大了,很可能就會沒出息。
那麼,媽媽的顧慮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小孩子愛哭,就真的會性格變差,情商變低,長大後沒出息嗎?
01
我們來看個娛樂圈明星的例子,也許就能夠對孩子愛哭這個現象,有個更全新的了解了。
娛樂圈裡,很多人都說何老師很愛哭,動不動就在做節目的時候流眼淚,實在是有點太“娘”了。
還有人評價說,何老師的熱搜,幾乎都是哭上去的。何炅曾在超級女聲重聚時,聽到黃雅莉的舊歌“蝴蝶泉邊”而落淚。也曾在“舞者風暴”裡,多次流下淚水。于是就有不少人,将何老師的哭泣瞬間抓拍,做成了表情包。就這樣,何老師落下了愛哭的名聲。
然而,一些真正了解何老師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情商很高、内心細膩敏感、情感感覺力很強的人。外人隻看表面現象,對他愛哭地了解太片面,是以才會給負評。
但其實,何老師聽見歌聲哭,是因為這歌聲背後的故事和情愫。做舞者風暴時流淚,也是因為感動于舞者的不容易,對他人的尊重和心疼。是以,并不是何老師本身就愛哭,而是說,他是一個情感感覺力很強的人,感覺情緒、換位思考的能力高人一等。
愛哭的孩子未必沒出息,這是情緒感覺力強的表現
有人曾爆料說,何老師小時候就特别愛哭,每次跟哥哥有沖突發生,爸爸都偏袒哥哥多一些。而他自己又認為,男子漢大丈夫不能哭,可他卻總是忍不住會哭。爸爸越是說“不許哭,别哭了”他就越哭得厲害。
好在,這根本沒影響到他如今的地位,長大後的何炅成了優秀的主持人。過往的童年經曆,也讓他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情緒,使其共情力增強,在主持這條路上越走越順暢。
可見,小孩子長大後,到底有沒有出息,跟孩子是否愛哭不沾邊。有的小孩子從小愛哭,也鍛煉了一定的情緒感覺力、共情力,讓其對自身和他人的情緒,有個合理的掌控度,進而情商更高、人脈更廣、更有出息。
而且,如果仔細觀察,大家還會發現,很多聰明的爸媽在孩子哭泣時,從來不會吼孩子說“别哭了”,而是會用一些婉轉的詞語代替。這也提升了愛哭的孩子更強的情緒自控力,促使孩子将來能有個正向的發展,有出息。
02
明智的爸媽從不說“别哭了”,而是會說“有我在,需要幫忙嗎?”
心理學家Susan David在《情緒敏感力》一書中寫道:家長不允許孩子哭,阻止的不僅是眼中的淚水,更是感覺世界與表達情緒的能力。
當爸媽捕捉到孩子哭的真實原因後,聰明的爸媽基本不會吼罵式的對娃講“别哭了”,而是會用溫柔的語氣,坐在孩子身邊對娃講:“我知道你很難過,希望你哭過後,能夠跟我說一說,都發生了什麼事?”或者直接詢問娃:“有我在,需要幫忙嗎?”
家長說這些話,能讓孩子敞開心扉說一說自己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難,有哪些心理需求。等完成親子溝通後,爸媽再引導孩子,一點點解決問題就可以了。
這樣孩子既發洩了自己的情緒,不容易産生心理負擔和壓力,又能鍛煉孩子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長期如此鍛煉,孩子感覺這個世界的能力就會越強,能有效地提高娃的情商和溝通能力,并且有利于孩子的人際交往。孩子的朋友多了,總會遇到一兩個“貴人”,那麼将來前途自然不可限量了。
當然家長對孩子愛哭也是十分頭疼的,那麼,遇到孩子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哭,家長有什麼積極的辦法幫助他減少哭的次數嗎?
當然是有的,關鍵點是家長要根據孩子愛哭的原因,然後針對性地解決
當孩子是因為情緒感覺力強而經常哭的話,爸媽就可以安慰娃這幾句話:媽媽知道你看見這樣的情景,十分難過,媽媽也一樣。同時,媽媽希望你能知道,這個是電視劇裡的情景演完了就結束了,你也可以停止哭泣了。
讓孩子及時結束哭泣,然後對孩子進行情感安撫,孩子慢慢地能夠減少自己哭的次數,淚點也會慢慢提高了。
另外,如果孩子是遇到了挫折和問題,因為不知道如何解決而哭的話,這個時候家長就得讓孩子明白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得先穩定他的情緒,然後帶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讓孩子明白原來除了哭,還有更好的辦法,他就慢慢沒那麼愛哭了。
互動話題:您家孩子多大了,平時也很愛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