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油價破9元/新能源車齊漲價 如何選擇并不難,看完這套賬本你就秒懂

當油價在3月17日實作連續“五連漲”且破9元時,新能源汽車的基礎原材料價格也因受俄烏局勢影響開始不斷上漲,最終迫使新能源車的終端價格上漲。這下油價/車價的“齊飛”讓近期想買車的消費者左右為難,但實際上真的有那麼難嗎?

油價破9元/新能源車齊漲價 如何選擇并不難,看完這套賬本你就秒懂

提到暴漲的油價,以北京為例,今日92#汽油每升的價格為8.65元,95#汽油則達到了9.21元/升。相比上次調價來看,普通燃油車加滿一箱油将多花30元左右。

根據騰訊汽車之前的調研顯示,近四成油車使用者每月用車成本在千元以上,過半新能源汽車使用者的每月用車成本則不足300元,超40%的使用者表示“因為油價上漲而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車到底漲了多少?主流品牌集中調價資訊彙總

而同樣是在3月内,由于受到新能源購車補貼退坡、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影響,比亞迪、特斯拉等品牌在率先完成漲價之後,緊接着國内大批新能源車企也官宣漲價。是以我們在對這些品牌、車型和調價等資訊進行梳理完之後,發現這些漲價車企幾乎占據了目前國内主流新能源汽車品牌。

油價破9元/新能源車齊漲價 如何選擇并不難,看完這套賬本你就秒懂

從當下彙總的資訊來看,特斯拉、比亞迪、小鵬、理想、奇瑞新能源、威馬、歐拉、哪吒、零跑、幾何、雷諾江鈴等11個品牌都宣布了價格上漲,還有天際也調整了購車優惠政策。可以說這些品牌已經占據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絕大部分銷量。

再結合之前的消息得知,2023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可能将會取消,好在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則會繼續實施。有專家預測,2023年新能源汽車價格有可能還會小幅上調,但國家政策方向還是會繼續鼓勵購買新能源汽車,購置新能源汽車價格并不會出現大幅的上調。

是以,如果是剛需選擇購買新能源車的使用者一定要趁早出手了。當然,在購買新能源車前,還要明白自己的用車需求,以及當地的政策,這樣能便于選擇更适合自己的車型。

以城市通勤需求為主:更推薦購買純電動車

根據調研資料顯示,有超40%的使用者表示“因為油價上漲而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而産生這種想法的原因還是受到了出行成本(錢+時間)的影響,特别是當油價持續上漲時,就會越發凸顯出電費的便宜,尤其是油價越高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油價破9元/新能源車齊漲價 如何選擇并不難,看完這套賬本你就秒懂

畢竟油價在某一段時間裡是固定的,而相對便宜的電費在每天中還有“峰、平、谷”這3個時段的變化,能在低谷時用電則能進一步節省出行成本。

不過純電動車還是存在“續航焦慮”和“充電時間過長”的短闆,但在僅滿足城市内的日常通勤或市郊區域的往返需求時,純電動車顯然還是更适合些。為此,騰訊汽車就列出了“燃油車”、“插電式混動車”和“純電動車”這3種車型在城市通勤下的出行成本資料,僅供大家參考。

油價破9元/新能源車齊漲價 如何選擇并不難,看完這套賬本你就秒懂

以市場中最主流的緊湊型三廂轎車為例,就算是能将百公裡綜合油耗控制在較低6.5L的合資車型,在行駛50km時的油費也超過了28元,而純電模式正好能行駛50-60km的插混轎車是可以不消耗汽油的,此時相當于純電動車,就算是饋電狀态(油電混動)下的油費也僅20元,相比燃油車略微便宜。

而百公裡電耗為12kWh的主流純電動車,行駛50km的電費才9元起,相比燃油車節約了3倍之多。如果車主擁有私人充電樁,再利用夜間的低谷電價來進行充電,那麼這個出行費用還會進一步再降低。另外,再從100km和200km這類偏長的通勤距離來看,純電動車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油價破9元/新能源車齊漲價 如何選擇并不難,看完這套賬本你就秒懂

同理,如果換成如今實作主流的中型SUV來看,當燃油版SUV的油耗更高時,同級别的純電動SUV的出行費用優勢也就更為明顯。同樣當新能源車主擁有私家充電樁時,就算日常通勤使用插電式混動SUV,出行成本也可以變得很低。

小結:從提供參考的資料來看,純電動車能更好地滿足在城市内日常通勤,或往返于市郊之間的出行需求。是以就算純電動車的價格有所上漲,但結合用車需求來看,如果用車更多是城市通勤,那明顯更适合購買純電動車。

因為這類短途出行,不需要在出行過程中花時間去補充能源,純電動車的出行成本(錢+時間)是最低的;如果有良好的充電環境,能把插電式混動車當做電動車來使用,出行成本也同樣會很低。

油價破9元/新能源車齊漲價 如何選擇并不難,看完這套賬本你就秒懂

10-20萬元純電動車推薦:比亞迪秦PLUS EV(13.88-17.48萬元)、北京EU5 PLUS(12.99-14.99萬元)、長安逸動EV(12.99-13.99萬元)、廣汽埃安AION S Plus(13.96-18.38萬元)、吉利帝豪EV(13.58-16.18萬元)、幾何A(12.68-19.98萬元)、榮威Ei5(14.18-15.58萬元)、小鵬P5(17.79-24.29萬元)、飛凡ER6(15.68-20.18萬元)

10-20萬元純電動SUV推薦:比亞迪宋PLUS EV(18.08-19.78萬元)、比亞迪元PLUS(13.78-16.58萬元)、長安CS55 EV(15.99-20.09萬元)、廣汽埃安AION V(17.76-23.96萬元)、幾何C(12.98-18.28萬元)、哪吒U(10.58-17.98萬元)、威馬EX5(14.98-16.38萬元)、小鵬G3i(16.89-20.39萬元)

20-40萬元純電動車推薦:比亞迪漢EV(21.48-28.45萬元)、小鵬P7(23.99-42.99萬元)、特斯拉Model 3(29.10-36.79萬元)

20-40萬元純電動SUV推薦:大衆ID.4 (19.99-27.99萬元)、沃爾沃XC40 EV(25.7-31.5萬元)、比亞迪唐EV(27.95-31.48萬元)、愛馳U5(16.69-24.99萬元)、Mustang Mach-E(26.5-37.99萬元)、飛凡MARVEL R(21.98-26.18萬元)、廣汽埃安AION LX(28.66-45.96萬元)、零跑C11(17.98-22.98萬元)、威馬W6(16.98-23.98萬元)、大衆ID.6 (23.98-33.59萬元)、特斯拉Model Y(31.69-41.79萬元)

油價破9元/新能源車齊漲價 如何選擇并不難,看完這套賬本你就秒懂

以中長途出行需求為主:插電式混動車更加适合

盡管中長途旅行在生活中的占比不會像城市通勤那麼頻繁,但得益于中國地大物博,酷愛自駕遊的車主也非常多,是以國内消費者購買汽車後都有跑中長途的需求,況且很多家庭還是初次購車或消費更新,是以騰訊汽車也計算出了中長途出行的費用來提供參考。

油價破9元/新能源車齊漲價 如何選擇并不難,看完這套賬本你就秒懂

同樣以緊湊型三廂車和中型SUV為例。其中三廂轎車行駛500km的92#油費約為218.13元,插電式混動車在滿油滿電時的總費用為180元,而純電動車的電費僅為90元起,但在行駛500km時,純電動車盡管出行費用很占優勢,但中間至少需要充一次電,這樣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從出行成本(錢+時間)來看,并不是特别劃算,相反燃油車和插混車則能更早抵達目的地。

而在行駛800km和1000km時,純電動車需要多次充電的時間成本将會進一步放大,燃油車盡管加油便捷,但整體的燃油費還是偏高的,唯有插電式混動車綜合來看是最節省出行成本的,既能保證與燃油車使用相同的時間抵達,同時油費上也隻是燃油車的69%。

油價破9元/新能源車齊漲價 如何選擇并不難,看完這套賬本你就秒懂

如果換成油耗更高的中型SUV,在行駛的裡程越長時,插電式混動SUV的優勢就更明顯,除了減少加油次數所花費的時間之外,整體的油費也相比燃油車要減少45%。

小結:通過以上參考示例不難看出,插電式混動車更合适中長途出行的需求,這點也更符合當下國人的用車需求。尤其是在近2年内,國産混動的技術崛起,在長續航和低油耗方面的表現會更好。而使用純電動車跑中長途,也許還要等到之後的換電模式普及了才能更好地應對。

油價破9元/新能源車齊漲價 如何選擇并不難,看完這套賬本你就秒懂

10-20萬元插電式混動車推薦:比亞迪秦PLUS DM-i(11.18-15.18萬元)、比亞迪驅逐艦05(11.98-15.58萬元)、豐田卡羅拉雙擎E+(18.98-21.28萬元)、别克微藍6 PHEV(15.98-17.98萬元)、吉利帝豪GL PHEV(16.88萬元)、名爵6 PHEV(14.58-19.98萬元)、榮威i6 MAX PHEV(13.68-18.88萬元)

10-20萬元插電式混動SUV推薦:星途追風ET-i(14.98-15.98萬元)、奇瑞瑞虎8 PLUS鲲鵬e+(15.18-16.58萬元)、吉利星越ePro(15.58-19.68萬元)、比亞迪宋DM-i(15.28-20.58萬元)、魏派瑪奇朵DHT-PHEV(16.68-17.78萬元)、榮威RX5 eMAX(17.18-18.98萬元)、長安UNI-K藍鲸iDD(17.69-19.29萬元)

20-30萬元插電式混動車推薦:比亞迪漢DM-i(即将上市)、大衆帕薩特PHEV(22.99-23.89萬元)

20-30萬元插電式混動SUV推薦:領克01 PHEV(19.77-22.27萬元)、福特銳際PHEV(20.8萬元)、豐田RAV4榮放雙擎E+(24.88-29.68萬元)、本田CR-V 銳·混動e+(27.38-29.98萬元)、比亞迪唐DM(19.58-28.98萬元)、魏派摩卡DHT-PHEV(29.50-31.50萬元)

(圖/文/表格 劉坎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