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汽集團近來可謂動作頻頻,上周剛剛宣布廣汽埃安混改取得重要進展,本周又宣布成立能源生态公司。
3月22日,廣汽集團第六屆董事會第11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廣汽能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議案》,廣汽集團和埃安将共同出資設立廣汽能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項目總投資49.6億元。新公司将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目标,建構充換儲能源補給生态和電池循環利用生态,搭建智慧高效能源雲平台,推動研究儲能系統技術、“車-站-網”協同互動的智慧充換電服務技術及産品開發應用。
廣汽集團表示,此次投資設立能源生态公司,有助于解決阻礙新能源車進一步發展的痛點,推動廣汽集團能源行動穩步落地,助力集團新能源車事業的高速發展,也是廣汽集團為在2050年實作産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目标邁出的堅實一步。
加速布局充換電業務
事實上,早在2021年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就釋出了“2 能源行動”,推動電池可買可租,可充可換,可慢充可快充,容量可大可小、裡程可長可短,可買電、可賣電,可回收可梯次利用。而此次廣汽能源生态科技公司的設立意味着廣汽集團“2 能源行動”的進一步落地,也意味着廣汽埃安今後将推出相應的換電車型。按照規劃,基于全新GEP3.0平台開發的全系車型換電版本,将從2023年開始陸續投放市場。
除在換電領域進行布局外,廣汽集團在電池和充電樁方面也取得了階段性成功。2021年,廣汽埃安推出了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海綿矽負極電池三款原創的電池技術。在充電裝置方面,廣汽埃安推出了A480超充樁等裝置,并在2021年着手推進自研動力電池試制線建設。目前,埃安已在廣州建成全球首個480kw大功率智能超充站,預計2025年,埃安将在全國300個城市建設2000座超充站,實作更全面的覆寫。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表示,面對新能源續航、安全、充電三大行業痛點,廣汽集團在第一階段(2019年之前)解決了續航裡程痛點,通過搭載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最高續航裡程已達到1000公裡;在第二階段(2019至2021年)通過獨有的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解決電池安全問題;第三階段将以超快充技術和換電技術為支撐,推進“2 能源行動”。
在新能源成為主流的當下,汽車廠商布局充電及儲能業務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也是廠商搶占的新戰場。除廣汽集團外,蔚來、北汽、甯德時代等企業均推出了相應的換電産品和解決方案。其中,為實作共享換電,甯德時代還在今年1月份推出了“巧克力換電塊”,該電池适用于從A00級到B級、C級的乘用車以及物流車,并适配全球80%已上市及未來3年要上市的純電平台開發的車型。
由此可見,在消費者需求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換電模式也将迎來新一輪的風口。東吳證券研究表示,2022是換電站放量元年,換電裝置商最為受益。預計2025年當年新增換電站超16000座,新增裝置投資額超600億元。
推動電池循環利用
除了加快充換電方面的布局外,廣汽集團還在公告中提到了“電池循環利用”。雖然廣汽方面并沒有對此概念進行解釋,但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這或許和動力電池的回收加工有關。
在大陸目前的汽車市場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還存在着很大的市場空間。新能源汽車淘汰下來的動力電池體積大,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處置,可能會帶來大面積的污染。資料顯示,預計到2025年,大陸将有近80萬噸的動力電池退役,如果這些動力電池沒有得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回收利用,将會對大陸的環境造成極大損害。
為了解決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問題,國家多部門也在密集出台相關政策,助推行業發展。2012年,國務院就制定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2018年,工信部等印發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明确要求汽車生産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2019年底,工信部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和營運指南》,要求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在其銷售地區建立收集型回收服務網點;2021年10月,工信部表示将加快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立法,完善監管措施等,從法規、政策、技術、标準、産業等方面,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此外,在今年兩會,多位代表和委員也提到了動力電池回收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其中,全國人大代表、啟陽汽車董事長王麒建議,積極推動落實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制訂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等;完善動力電池溯源機制,加強網點規範化管理,賦予動力電池身份識别碼等;建立動力電池回收企業資質認定标準;提高技術創新和開發能力,實作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鼓勵市場化創新發展,強化監管,健全市場信用體系。
在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迅速湧入了一大批有實力的廠商。除廣汽集團外,還有國軒高科、億緯锂能、格林美、比亞迪、天賜材料、甯德時代等。據企查查資料顯示,大陸現存動力電池回收企業3.85萬家,其中2020年新增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3321家,同比增長142.94%;2021年新增2.44萬家,同比增長635.17%。
随着入局者逐漸變多,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競争也會越發激烈。格林美副總經理歐陽銘志表示:“預計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報廢量将會超過100萬噸以上,動力電池回收産業将成為下一個風口産業。”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