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12歲兒子“屏蔽”,傅首爾失落吐槽:評論區裡卻一片歡樂

被自己孩子屏蔽朋友圈,是種什麼體驗?

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會覺得很沮喪、失落,甚至大受打擊。

就連育兒理念一直很超前,對親子關系頗為自信的傅首爾,在談到自己被兒子屏蔽朋友圈時,也一度覺得很受傷。

被12歲兒子“屏蔽”,傅首爾失落吐槽:評論區裡卻一片歡樂

原來,她兒子12歲生日會結束後,發了一條朋友圈,感謝了很多人,卻唯獨沒有提到自己的父母。而且,這條資訊直接屏蔽了傅首爾。以至于她都陷入了極度的自我懷疑中:“難道我不值得你感謝嗎?”

之後,傅首爾還專門發了一條微網誌吐槽:

做媽媽就是才剛剛學會和兒童相處,他就「咻」長大了,于是又得琢磨怎麼和青少年相處。我兒子屏蔽我可逗了,不屏蔽我們共同好友,被我發現了。

我問:為什麼屏蔽媽媽?

他回答:總有些感慨不想被父母知道呀!

……

我隻能弱弱地輕描淡寫地問:哦?比如哪些感慨呢?

他說:我都十二了還想套我話啊?能不能尊重一下少年的智商?

被12歲兒子“屏蔽”,傅首爾失落吐槽:評論區裡卻一片歡樂

結果,評論區裡一片歡樂:

“看到大家都這樣,我就放心了”;

“雖然但是,我也屏蔽了我媽”;

“哈哈哈!育兒實力再強的媽媽,也架不住孩子會長大的呀”……

被12歲兒子“屏蔽”,傅首爾失落吐槽:評論區裡卻一片歡樂

曾經乖巧聽話,事事都喜歡和父母分享的孩子,突然有一天,開始關上房門,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估計任誰一開始都有些接受不了吧?

01、為什麼孩子會選擇屏蔽父母?

有這樣一句話,當男人突然一本正經起來,隻有兩種情況:有喜歡的女生了;被老媽加了微信。

其實,長大了的孩子也一樣。

為什麼孩子會選擇屏蔽父母,原因無非有這麼兩個:

進入青春叛逆期了

大張偉就在節目中一語中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其實是進入叛逆期了。

進入青春期後的孩子,自我意識迅速覺醒。他們有了更強的獨立意識,也有了更多的主見。

有一個網站就曾對初二的學生進行過采訪調查,大多數學生表示,自己的社交賬号會加父母,完全是“被逼”的。是以,一般都隻會發一些無關緊要的内容,或者幹脆屏蔽父母。

一來是他們追求思想的獨立;二來是有代溝,怕父母不了解。

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想讓父母和家長摻和進來,隻想和同學朋友分享,這很正常。

被12歲兒子“屏蔽”,傅首爾失落吐槽:評論區裡卻一片歡樂

父母平時管束得太嚴了

有的父母,總是擔心孩子不好好學習、早戀等。是以,總是忍不住想要通過日記、社交資訊來窺探一二。

這樣360度無死角的“監控”,隻會讓孩子覺得窒息,進而想要逃離。朋友圈屏蔽父母,也就不足為奇了。

02、做一個完整真實的自己,也需要空間

先不說孩子,我們成年人難道就沒有屏蔽過父母嗎?

當然有!

有一位網友就吐槽,自從加了媽媽為好友,她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她轉發了一張圖檔發了點感慨,就被媽媽的“奪命連環問”驚到。

被12歲兒子“屏蔽”,傅首爾失落吐槽:評論區裡卻一片歡樂

然後,要花半個小時解釋這事跟自己沒關系;再花半個小時保證自己以後絕對不會喝酒……

還有一位網友轉發了一個搞笑貼,文章名字叫“小時候爸爸媽媽打你前的開場白,妥妥都是親生的啊” ,被一位認識的阿姨看到了,就問網友的媽媽,小時候為什麼要打孩子。

結果,媽媽劈頭蓋臉把他臭罵了一頓:“誰打你了,不要誣陷我!”

看!我們隻不過随手發的一些感慨、随手轉發的一些文章,很容易讓不了解我們生活狀态的父母産生誤解。

漸漸地,我們再也不會把真實完整的自己展現在朋友圈裡了,至少不會“毫無修飾”地展示給父母看。比如:

發朋友圈盡量不要太晚,省得被父母逼問為什麼還不睡覺;發美食照,也要考慮這些食物在父母的眼裡是不是垃圾産品;發戶外活動照,也要挑一些安全的,免得讓父母擔心……

當這一切做起來太累的時候,隻能選擇分組屏蔽父母。

是以,不要覺得孩子把自己屏蔽了這件事太讓人沮喪、傷心了,這恰恰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他們雖然還沒有成人,但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三觀,需要擁有一定的空間了。

被12歲兒子“屏蔽”,傅首爾失落吐槽:評論區裡卻一片歡樂

03、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該怎麼辦?

那麼,當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有秘密、叛逆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1、多傾聽少唠叨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雖然每個孩子不一樣,但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在父母眼裡是叛逆的行為。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橫加幹涉,否則隻會讓親子關系變得更糟糕。青春期的孩子,越管束、越叛逆。

父母不妨多傾聽、少唠叨,默默關注、了解和包容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變化,然後再想辦法化解。

當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的時候,才能夠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被12歲兒子“屏蔽”,傅首爾失落吐槽:評論區裡卻一片歡樂

2、耐心等待

大張偉曾說,青少年的叛逆就像感冒,你再怎麼努力,他也要一段時間才能好。

被孩子屏蔽,父母難免會覺得沮喪,覺得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孩子才會這樣。其實,并不盡然。身處青春期的孩子,有可能隻是不知道該如何和父母相處而已。

因為,有的想法、有的感慨,跟朋友同學分享起來很自然,但和父母分享就覺得有點怪怪的,是以幹脆屏蔽。

這個時候,父母不妨尊重孩子的選擇,耐心等待。

或者,挑選一些與學習、情感無關的話題,比如:興趣愛好、運動、娛樂等,盡量融入孩子的世界。親子溝通變得通暢了,那就離孩子敞開心扉的日子不遠了。

被12歲兒子“屏蔽”,傅首爾失落吐槽:評論區裡卻一片歡樂

3、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但愛不代表要控制孩子,因為控制會讓孩子覺得反感和窒息。

心理學武志紅曾說: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孩子進入青春期,意味着,他們離我們更遠了一步。

或許會有傷感、或許會有不舍,但愛,就像是手裡的沙子,你越是想使勁攥住,它流失得越快。

與其“兩敗俱傷”,不如坦然面對孩子已經長大的事實,漸漸得體地退出。

——END——

文| 菈媽,多平台簽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