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大象新聞記者 邱延波

編者按: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在河南,在鄭州,有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産(簡稱非遺),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但構成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淵源和内在文化基因。非遺,誕生于農耕文明。随着城鎮化的突飛猛進,部分非遺正在失去傳承的空間。在不可逆的城鎮化過程中,這些非遺的現狀如何?它們如何應對、适應這個過程?在城鎮化的必然中,這些非遺人也自然将成為都市人。非遺人如何讓非遺在都市中生存、發展,非遺人如何與都市完美融合,進而讓非遺真正紮根下來,煥發新的生命?

為此,大象新聞聯合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梳理鄭州非遺人,推出系列報道“都市非遺人”,揭秘都市非遺人的現狀,困境,所面臨的機遇,以及好的實踐案例,着眼于今後的傳承弘揚,為非遺發聲,為文化續脈。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中國是陶瓷的國度,瓷器精美實用,但緻命的缺點就是易碎。為了挽救打碎的瓷器,锔瓷應運而生,這項流傳了至少上千年的傳統技藝一度瀕臨消失。然而,承平之世,茶風興起,锔瓷重新找到了生存空間。借助短視訊的風潮,這項傳統技藝像插上了翅膀,反而飛得更遠、更高了……

雞蛋殼上打“更新檔”,傳統技藝顯神奇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3月5日,匠仁堂,耿建華拿出一個破裂的雞蛋殼。雞蛋殼用鐵絲擎着,可以清晰地看到蛋殼裂縫上打着“更新檔”。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用的也是锔釘,隻是說它非常薄,锔锔時候要非常小心。”耿建華說,把破裂的蛋殼锔好不漏水還不算啥,他還能把破裂的燈泡锔好。但是,并不是誰都能誇這個海口,“沒有金剛鑽,别攬瓷器活”——這話說的正是锔瓷。

锔瓷的曆史有多長,無法考證。但是,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陶罐、陶盆上,破損的陶器裂縫旁邊,就有鑽孔,這種古代陶器修複工藝,也許就是锔瓷的前身。“那個時候沒有锔釘,古人應該用的是骨針。”耿建華猜測道。

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明确畫着锔瓷藝人锔瓷做活兒的情景,這表明锔瓷在宋代已經非常普遍,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锔瓷匠人走街串巷的過程中,一件件破碎的瓷器,在敲敲打打、縫縫補補之間,又被賦予了第二次生命,散發出獨有的殘缺美。

到了清代,這種殘缺美被刻意制造。有些達官貴人、八旗子弟,故意把黃豆裝入器物加上水,利用種子生長的原理把器物撐破,然後再讓锔匠修複。當然,這種修複用的材料更講究,修複得也更精美。有别于傳統走街串巷修水缸、大碗的粗活,這種專為貴族服務的锔瓷叫細活,又叫秀活,更具藝術氣息。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锔瓷從被動修複到主動作秀,其實是一次藝術創造,也是人們的一種審美需要。”耿建華說,锔瓷分化出秀活,為古董行業提供了服務,讓一些破碎的古董“起死回生”,也為今天锔瓷技藝“起死回生”打下了基礎——今天的锔瓷主要是修複精美的茶具,耍的是秀活,是細活。

非遺與現代生活相連接配接,老手藝借修複茶具回歸社會

“非遺,要與現代生活相連接配接,這樣才能生存、發展。”耿建華說,他們家祖上靠锔瓷謀生,然而,這項傳統手藝險些失傳。锔瓷,在過去與生活一直連接配接着。物質貧乏的時代,人們惜物愛物,瓷器碎了之後舍不得扔,等着锔瓷匠人來了,锔一下繼續用。後來,因為社會發展,瓷器越來越普遍,簡單易得,價格低廉,碎了就再買新的,不再需要锔瓷,這種手藝就慢慢遠離了生活,淡出人們的視線。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傳統的锔瓷手藝,怎樣才能與現代生活相連接配接?锔瓷藝人發現了一個媒介:茶具。茶具把這一即将失傳的手藝重新拉回現代社會。

承平之世,生活富足,很多人喜歡喝茶。當一件精美的茶具不小心打碎,瓷碎的同時,品茶人的心也碎了。”喝茶的人,很多是有情懷的,他們十分珍愛自己的東西,總想讓自己的心愛之物起死回生。锔瓷,實作了他們的心願。“耿建華說,他有一個客戶,茶具其實并不貴,隻有百十元,不小心摔碎了之後,念念不忘,割舍不下,非要讓耿建華修一修。價值百十元的茶具,修一修花費1800元,但是,客戶非常高興。修的是物,補的是情,這是一種情懷,一種念想。喝茶的人,有時候不在乎花多少錢,在乎的是心愛之物失而複得。

就這樣,锔瓷手藝在茶道中複活了,回歸到現代社會。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嘗過人情冷暖,頓悟生活真谛

耿建華并不是一開始就專職從事锔瓷的。他曾經在工地上做項目。“工地上,你想想,天天喝酒。酒桌上朋友太多了,喝酒時都是豪言壯語,說起來個個義薄雲天,兩肋插刀。”耿建華說,2014年,他做一個項目賠了,這才發現自己有錢時的朋友,那些酒桌上的朋友,沒有一個願意幫忙。人情冷暖嘗過,耿建華感歎世态炎涼,為此還抑郁了兩個月。

”有一次,無意中看了一個節目,大國工匠,裡面有修複瓷器的,給了我很大啟發。“耿建華說,他家祖上就是锔瓷的,自己又會,為啥不把這門手藝繼承下來?再加上他從小喜歡繪畫,上學時學的雕塑雕刻專業,對玉石雕刻、珠寶設計都有涉獵,把這些與锔瓷相結合,不是更好嗎?耿建華說,那一刻他“頓悟”了,決定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與祖傳的手藝相結合,在锔瓷這一行好好幹。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耿建華開始琢磨,在創作中把一些美妙的圖畫和漢字融融入到瓷中去,不僅讓破碎的瓷器重生,甚至比原來還要美。

饕餮紋和中山篆是耿建華在锔瓷中常用的元素。饕餮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種猛獸的特征,加以想象而形成的。饕餮的面部巨大而誇張,裝飾性很強,在古代就經常作為器物的主要紋飾。中山篆是古中山國的文字,這種文字結構修長俏美,刀筆勁健挺拔,典雅秀逸,姿态绮麗。還有輔首,也是耿建華常用的一個題材。輔首是安裝在大門上銜門環的一種底座,是中國傳統的大門裝飾。王府宮殿大門上的輔首,形象多為虎、螭、龜、蛇,寓意星宿守門。中國在春秋時代便已使用輔首,至今已逾2000年。耿建華把輔首這一形象用在了锔瓷上,經常在瓷器破損處鑲以輔首,不僅看不出破損,而且更加美觀。

“我選輔首和中山篆作為題材,就是想把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的锔瓷技藝相結合,讓它們更好地傳承下來,發揚光大。”耿建華說。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一把壺800元兩年無人問,锔過之後有人花2800元“搶”走

耿建華的工作室裡曾經進過一把茶壺,本來是準備賣給經常來這裡修複茶具的愛茶人士的,标價800元,但是,放了兩年也無人問津。

有一次,耿建華拿這把壺的時候手沒拿穩,壺蓋掉了下來,摔破了一點。這可怎麼辦?

耿建華用自己的手藝輕松把壺蓋補好了。但是,這樣一來,壺蓋與壺身風格卻不一樣了,怎麼看怎麼别扭。于是,耿建華在壺裡裝上黃豆,泡上水。黃豆吃水後發脹,慢慢把壺身撐破了。耿建華再把破了壺锔起來。修複之後,這把壺有了一種别緻的美。

耿建華把這把锔過的壺放到朋友圈裡,很多朋友都留言說壺做得非常漂亮,願意高價購買。甚至,大家開始在下面留言競價。20分鐘後,有人出價2800元“搶”走了這把壺。這,就是锔瓷的魅力。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小視訊拉來95%的客戶,接單已排到半年後

1981年出生的耿建華,跟得上網際網路的潮流。他把自己平時锔瓷的工作情況拍成小視訊,在各個平台上播放。很多網友看到後,感到不可思議,原本破碎的瓷器看起來已經毫無價值,沒想到在耿建華手裡像浴火重生一樣,比以前更漂亮。

網友們在視訊後邊留言,私信他,希望耿建華能給他們的心愛之物锔一锔。2018年9月,耿建華拍了一個小視訊,非常火爆,一下子讓他的粉絲漲了2萬多。這些粉絲,給耿建華的生意起到了很大幫助。耿建華的單子,95%都來自短視訊,其中90%都是修複茶具。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耿建華總結了一下,看完視訊找他修補的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貴重的器物,破損後需要修複;第二種是手上的器物雖然是幾十塊錢或者兩三百塊錢買的,但用得久了有感情了,破了之後想修複,即便花千元也不在乎;第三種是覺得原來的器物不夠好看,就直接把完整器物寄過來,讓他用黃豆把器物撐破,撐破之後再锔好。這種情況不是太多,一年大概有四五例。

“現在不敢接太多單子,都排到半年後了。接了做不了,客戶就會有意見。”耿建華說,他現在接單子,先告訴對方,需要很長時間等待,大多數需要等半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客戶願意等了,他才接單。

有一次,一個客戶讓耿建華修器物,結果等了快一年還沒修好,生氣了,打電話質問耿建華,必須讓他有個交待,否則,就算修好了也要起訴他。耿建華說:“我要修就要修得比原來更美,我的作品必須讓我滿意才行,過不了我這一關,我沒法給你交待。”後來,作品完成了,客戶驚訝得不行,再也不說起訴的事了,“你的作品打動了我,你的工藝等得值。”

2020年,耿建華的锔瓷技藝被鄭州市金水區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産,2021年,被評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徒弟遍布全國40多個城市,過半有自己的工作室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耿建華在各個平台上釋出的锔瓷視訊,還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徒。他們從全國各地來到耿建華的匠仁堂,學習锔瓷技藝。截至目前,耿建華有徒弟81人,遍布全國40多個城市,這些徒弟中,60%的人開有自己的工作室。徒弟有男有女,女性比例占40%。耿建華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武漢的女徒弟,北師大美術系畢業的,有靈氣,有創造性,跟着耿建華學了兩次,第一次學了一個月,第二次學了半個月。學成後回武漢開了自己的工作室,現在在圈内已經小有名氣。

有了這些徒弟,锔瓷這項傳統技藝不愁後繼無人。

“锔瓷技藝為有理想、熱愛藝術的青年提供就業和學習的平台,幫助他們實作創業夢想。就憑這一點,锔瓷這項非遺就值得傳承下去。”

碎瓷重生!非遺絕活借茶風複興,800元茶壺锔過後賣了2800元

專家點評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非遺理論部主任葛磊:

耿建華的案例給我們的非遺人許多啟發。

一、非遺是一個不斷再創造的過程。非遺不是文物,也不是“活着的文物”,它像一條河流一樣,不斷地奔湧向前,是世代相傳、并不斷再創造的文化遺産。耿建華在傳統锔瓷技藝基礎上,加入金屬錾刻、珠寶鑲嵌等技術,同時服務茶器這片“藍海”,正是展現了非遺的變化性和創造性。

二、非遺要找到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配接點。目前茶生活的興起,對于茶具的功能性和審美性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锔瓷敏銳地抓住了這一點。其作用于瓷器,不僅僅是實用功能層面的修補,通過高超的技藝,也是對瓷器藝術審美上的一種升華,自然和現代生活有了連接配接,和現代人有了共同的話語。

三、非遺要成為新媒體的“深度使用者”。目前許多非遺也通過新媒體進行一些傳播活動,但多數都停留在比較淺的普及介紹上,可能會産生一定的影響,但沒有帶來實際的收益。耿建華擅長短視訊拍攝和制作,他長期堅持釋出制作精美的锔瓷短視訊,不僅擴大了影響,還成為招收徒弟、學員的主要管道,也成為了事業蒸蒸日上的重要助力,新媒體不僅是傳播管道,也是傳承管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