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疫情期間雲配偶的自我修養

論疫情期間雲配偶的自我修養

文|十三姐夫

公衆号|格十三(GSSW13)

大家好,我是已經在家瘋了7天的十三姐夫。

衆所周知,我家隻剩三個雞蛋,本來可以一人吃一個,但孩子他媽在偉大的母愛的驅使下,為了能讓兒子多吃一個,于是她就......讓我别吃了。

是什麼讓一個女人做出如此決定?是什麼讓她對糟糠之夫下此狠手?是什麼讓事情走向了今天的局面?案牍上筆墨翻花,餐桌旁人影鬼魅。消失的記憶,古老的套路,引發種種猜測。一個雞蛋舊意翻新,竟然讓人百思不得其姐。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敬請走進《雲配偶的自我修養》……

論疫情期間雲配偶的自我修養

家庭地位不如柚子,我排第四心甘情願。再加上疫情隔離期間物資不那麼闊綽,我的地位仿佛降到了第五,比雞蛋還低,也有情可原。

當然,這件慘絕人寰的“奪蛋”事件一經公開,也有人表達了對我的關心,比如這位大概有着類似經曆的爸爸:

也有人假惺惺的表達了關心,一邊關心還一邊嘻嘻哈哈的,實則是對我雪上加霜,火上澆油。

論疫情期間雲配偶的自我修養

生産隊的驢都不敢這麼長時間不碼字,我卻敢。這不恰恰說明我比生産隊的驢強一些嗎。

好了,難得出來營業,廢話少一些。今天我們要談談家庭地位與自我修養。

其實這與平常的積累與沉澱密不可分,别人家的霸主地位可能取決于誰力氣大、誰數理化好、誰動手能力強...但是我們家話語權取決于誰粉絲多,柚子的粉絲數都超過我了。

是以我在鞏固家庭地位(倒數第一)這方面是有心得的,而且要論自我修養,我也是不差的。尤其是疫情被封在家,面臨的是更嚴峻的人際關系掣肘風險,我就更要謹慎和理性了。

疫情期間人們情緒都不穩定,尤其是當孩子也開始宅家上網課的時候。

昨天有人發我一段視訊,問我在家是不是也這樣。

這個視訊講了這麼一個事:山東濰坊的蘇女士在房間裡輔導女兒寫作業,氣得大發雷霆,又吼又叫,在客廳翹着二郎腿看電視的丈夫聽到情況不妙,瞬間起身假裝乖巧地擦拭茶幾。看到老婆又進房間後,他立馬把抹布一扔,繼續在沙發上躺平。

沒想到這段監控視訊被老婆看到了,她覺得很搞笑,就發到了網上。果然,各自黑老公是當代女性拉近關系的最快方式,這條視訊很快被女性朋友們傳播和點贊了起來,紛紛表示“我老公也是醬嬸兒的”。

但是為什麼會有人問我在家是不是也這樣?難道我是那種人?

根本不可能,因為我在家不看電視,而且這樣對抹布也不禮貌。

論疫情期間雲配偶的自我修養

說真的,關于求生欲這一塊,這位兄弟太浮誇了。在妻子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在看電視,這不合适,電視機目标很大、分貝高,不易操控,對情緒幹擾嚴重。

我一般隻看手機,當發現苗頭不對的時候,我就可以切換到家長群,朗讀一下家長群裡老師布置的一些任務或提示,這樣不但可以瞬間澆滅憤怒的小火苗,還能使對方冷靜和專注地聆聽,并因為看到你對家校聯系事務很上心而感到自慚形穢。

如果實在沒有什麼實用資訊可以用,我連手機都不看,我可能會選擇在廁所裡看《百年孤獨》。

是以說,重點不是“你在幹什麼”,關鍵也不是“看你在勞動還是在處理緊急事務”,而是“當孩子媽不開心的時候,你不能開心”,比如玩遊戲,比如看電視,比如跟朋友聊天聊得很愉快,又比如在玩沒用的東西(如電烙鐵),這些開心的事都會瞬間令對方炸毛。

論疫情期間雲配偶的自我修養

我一直對這種關聯不是很了解,是以昨天我特意把視訊分享給了孩子他媽,并真誠地和她探讨了一下。

我問:“為什麼孩子讓媽媽不高興了,媽媽就要沖爸爸發火?”

她說:“因為媽媽陪孩子學習,輔導作業,又辛苦又生氣,這時候一出來看到爸爸樂呵呵地在看電視,那一秒鐘她滿腦子想的都是:這個男人有什麼用,一天天的,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都是我,生孩子是我,帶孩子是我,輔導作業還是我,這個爹隻知道玩,而且要不是他的智商拖了後腿孩子現在學習也不至于這麼費勁,我是上輩子造了什麼孽找了這麼個老公生了這麼個娃,這個臭男人不但不幫忙還隻會添亂,哇啦哇啦看電視,都不知道陪老二學點早教啟蒙好赢在起跑線上,還翹個二郎腿當大爺,等老二上學了又是重新起我一頓,我的人生啥時候才能有好日子,每天伺候完小的伺候大的,在娃面前唱黑臉天天吆五喝六,娃她爹隻知道當好人,自己休息夠了就帶娃不務正業,才導緻了現在孩子學習起來如此折磨人,最氣人的是我已經這麼委屈和生氣了,孩子他爹還像個冬瓜一樣啥也不知道,隻知道翹着二郎腿看着電視機傻樂呵!”

好家夥,難怪當媽的都覺得累,一秒鐘想了六千多個字。

論疫情期間雲配偶的自我修養

中年夫妻的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孩子表現的優劣。這就是身為爸爸最被動的一面。

娃讓媽媽高興,我就陽光燦爛。娃惹媽媽生氣,我就晴天霹靂。

如果兒子表現好讓媽媽非常開心,那麼我“今天穿衣服也有品味”了,“買的面包也眼光不錯”了,“給孩子講過的曆史故事也有用”了,總之我莫名其妙能被誇一下。

萬一有一天兒子惹媽生氣了,那麼我“上個月給娃買的芝士一點都不好”了,“引體向上拉不起來都是我沒教好”了,“6歲那年沒有帶娃去打網球都是我沒遠見”了......有問題說問題,沒有問題強行回憶也能找出問題。

論疫情期間雲配偶的自我修養

是以說認清定位、提升自我修養,是維持家庭穩定的重要功課。而我們當爹的平安與穩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娃。

疫情在家這麼多天,三個人24小時在一起,保持家庭内部的和平與穩定更是不容易。我想了很多關于親子關系和教育孩子問題的細節,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供各位參考借鑒。

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媽媽管娃學習這件事上,老父親們的大忌有三:

1. 插科打诨,比如“現在這大好時光别窩在家裡浪費時光了,走,爸爸帶你出去玩......”

2. 護犢子,比如“孩子還小你老說他不行的,作業有什麼好做的,走,爸爸帶你出去玩......”

3. 給媽媽火上澆油,比如“你這個态度怎麼帶娃,就是方法不對......”

以上三大忌,犯任意一條都将獲得無妄之災一頓。

論疫情期間雲配偶的自我修養

是以,為了自己好,就要讓娃好,但怎麼才能讓娃好呢,那隻有親自下場去帶着他、看着他、指導他,才能控制他不惹他媽生氣。

是以網課以來,我拍着胸脯說,反正我在家,看我的!後來我發現,雖然孩子也沒被我帶好、看好、指導好,但孩子他媽明顯不再找我麻煩了,因為全都變成我帶孩子了,容易發脾氣的那個人成了我。

最近我發現帶個娃也太不容易了,不僅要為作文吐血,還要為燒腦的數學題頭秃,這些還不算,還要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接龍和填表,連做夢都被老師@了,說隻剩我一個還沒完成,吓醒了。

但收獲也是顯著的,至少沙發上東倒西歪的衣服、廚房裡無處安放的盤子、地闆上視若無睹的貓玩具,此刻都沒有對我造成壓力。

我可以坦蕩地無視一切家務,因為我要帶孩子啊。

論疫情期間雲配偶的自我修養

是以這就是中年老父親的決戰之巅——

要麼戰戰兢兢,唯唯諾諾地自娛自樂,然後被因帶娃而發怒的媽媽遷怒,不得不時刻準備着演一出卑微的戲;

要麼大大方方、趾高氣昂地帶娃,然後不會再被孩子媽找茬,甚至還可以發發脾氣,誰讓帶孩子的是我呢。

誰帶娃,誰掌控了遷怒權,并享受了不被遷怒的利益。這個道理,沒個十年鐵打的帶娃史也總結不出來。

由此便可提煉精髓:什麼是疫情宅家雲配偶的終極自我修養?就是帶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