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6)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6)

鐘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6)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6)

古詩詞中的“倩”字

詩友米醋問:鐘老師好!讀詩常遇“倩”字,不勝枚舉,稍列些許,請解惑答疑。

1、背立向人羞,顔破因誰倩。

2、幽懷不可寫,歸夢君家倩。

3、羨爾欲寄書,飛禽杳難倩。

4、狂夫自纓絕,眉勢倩誰描。

5、更倩月為燭,散發弄扁舟。

鐘振振答:好的。我們一例一例地來作具體的講解。

第一例,見宋·陳師道《蔔算子》詞:“纖軟小腰身,明秀天真面。淡畫修眉小作春,中有相思怨。〇背立向人羞,顔破因誰倩。不比陽台夢裡逢,親向尊前見。”

全詞是寫自己在一次宴會上邂逅的一位歌舞妓。宋代的公私宴會上,常有歌舞演出的。詞人往往當場作詞,交給歌妓去唱。也有逢場作戲,寫詞去誇她或她們的美貌多情和才藝出衆的。當然,也有真的戀愛上了的。陳師道的這首詞便屬于這一類。到底是逢場作戲呢還是真戀愛上了?那就不得而知了。

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三載:“晁無咎(晁補之,字無咎)谪玉山,過徐州,時陳無己(陳師道,字無己)廢居裡中。無咎置酒,出小姬娉娉舞《梁州》(宋代大曲名)。無己作《減字木蘭花》長短句雲:‘娉娉袅袅,芍藥梢頭紅樣小。舞袖低回,心到郎邊客已知。〇金樽玉酒,勸我花前千萬壽。莫莫休休,白發簪花我自羞。’無咎歎曰:‘人疑宋開府(唐宰相宋璟)鐵石心腸,及為《梅花賦》,清豔殆不類其為人。無己清通,雖鐵石心腸不至于開府,而此詞已過于《梅花賦》矣。”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九所記略同。此則逸事,可供讀陳師道詞之參考。

此詞中的“背立向人羞,顔破因誰倩”二句,是說那姑娘起先有點怯生,害羞,故背過身去站着,不敢正面對人;後來開顔笑了,笑容很美,不知是因為誰的緣故。

這裡的“倩”字,是形容詞,讀“欠”,語出《詩·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毛《傳》:“倩,好口輔。”唐·孔穎達《正義》:“以言巧笑之狀,故知好口輔也。”又曰:“(輔)是牙外之皮膚,頰下之别名也。”又曰:“笑之貌美,在于口輔,故連言之也。”也就是說,“倩”本來是特指美女笑的時候,嘴和下颏很漂亮。泛指則是美女笑起來很漂亮。再泛化,則是形容女子的漂亮。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6)

第二例,見蘇轼《王伯敭所藏趙昌畫四首》其一《梅花》:“南行渡關山,沙水清練練。行人已愁絕,日暮集微霰。殷勤小梅花,髣髴吳姬面。暗香随我去,回首驚千片。至今開畫圖,老眼凄欲泫。幽懷不可寫,歸夢君家倩。”

王伯敭,名廷老,字伯敭,應天府虞城縣(今屬河南)人。進士出身。曆官太常寺太祝、光祿寺丞,戶部度支司郎中、兩浙路轉運副使等,官終朝散大夫、知虢州(今河南靈寶一帶)。南宋高宗時,追贈左宣奉大夫。蘇轼和王廷老是神宗熙甯五年(1072)至七年(1074)間,在杭州認識的。當時蘇轼通判杭州,而王廷老則在杭州任兩浙路轉運副使。蘇轼之弟蘇轍,後與王廷老成了兒女親家。蘇轍的季女嫁給了王廷老的長子王浚明。

趙昌,北宋時期的著名畫家,特别擅長畫花卉。

蘇轼此詩題詠王廷老所收藏的趙昌畫的一幅梅花,但寫法十分奇特,與一般的題畫詩迥然不同。他并沒有從正面來贊美趙昌的畫技,而用了較大的篇幅追憶自己與梅花的一段因緣。

神宗元豐三年(1080)正月,蘇轼在谪往黃州的途中遇雪,并見梅花,作有七絕《梅花》二首,其一曰:“春來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随飛雪度關山。”其二曰:“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則其題王廷老藏趙昌《梅花》詩“南行渡關山,沙水清練練。行人已愁絕,日暮集微霰。殷勤小梅花,髣髴吳姬面。暗香随我去,回首驚千片”雲雲,所憶即此事。

自“至今開畫圖,老眼凄欲泫”二句,詩意才轉到趙昌所畫梅花。開卷見此畫圖,不禁想起自己昔年遭遇文字獄,差點丢了性命,雖被寬大處理,仍辛苦地冒雪前往黃州貶所,這一段慘痛的經曆,故老眼凄然欲淚。

“幽懷不可寫,歸夢君家倩”,最後兩句是說:内心深處的複雜情感難以表達、宣洩,回到家裡,還夢見您家所藏畫上的梅花!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6)

這裡的“倩”字,仍然讀“欠”,但已不再是單純的形容詞,而是名詞化了的形容詞,或曰形容詞作名詞用,字面意思是“美女”。蘇轼此詩,前面已有“殷勤小梅花,髣髴吳姬面”,說黃州途中的梅花,仿佛是江浙姑娘熱情的笑臉——花如美人,這是修辭學之所謂“明喻”。末句的“倩”字,直接将趙昌所畫的梅花說成是美女——這是修辭學之所謂“暗喻”。無論“明喻”還是“暗喻”,所喻都是一緻的。前後互相照應,針縷十分細密,可見作者的匠心。

特别說明:我對王廷老的生平,以及蘇轼此詩的本事,都作了較翔實的考證。每一條結論,都有文獻支撐,都經過缜密的思辨。考證的過程比較繁複,詩友們未必有耐心讀,故一概從略,這裡隻對事實作簡明扼要的呈現。

(未完待續)

編後語:

歡迎樓友們繼續在公衆号專輯後面,留言您想請教鐘教授的有關詩詞方面所有問題。答案會在本刊陸續公布。

鐘教授語,讀者關注閱讀就是支援,投桃報李,非以為報也,永以為好也!

作者/鐘振振 編輯/馮 曉

點選回顧

小樓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遊蓋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蓋青青竹,風描水墨圖。

孤身随細雨,踩痛落花無。

聲明:部分圖檔僅為欣賞、交流、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删除。

在《小樓聽雨詩刊》公衆号釋出的作品,同時會在【百度】【今日頭條】【華人号】【都市頭條】【搜狐網】【鳳凰新聞網】【UC浏覽器】【天天快報】【騰訊新聞】【QQ浏覽器】【QQ看點】【360圖書館】等主流平台網頁版同步刊出。敬請作者自行關注并查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