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要孩子戴口罩 家長先要把口罩戴好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媛

最近全國新一輪疫情中出現了多名兒童感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曾指出,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有明顯低齡化趨勢;兒童感染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家庭聚集性發病,被大人傳染。

在目前疫情下,如何做好家庭防護?孩子不願戴口罩怎麼辦?兒童戴口罩有什麼誤區?對此,記者采訪了湖南省兒童醫院感染管理中心主任廖亦男副主任醫師,為家長們支招。

要孩子戴口罩 家長先要把口罩戴好

兒童防感染别疏忽家庭防護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兒童感染率相對比較低。如今,随着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和持續傳播,兒童感染率不斷上升。

“奧密克戎變異株,隐秘性更強、傳播性更強,兒童是易感人群。根據目前疫情分析,兒童主要還是以家庭聚集性發病為主,這也與兒童活動軌迹有關。”廖亦男介紹,孩子是需要被動保護的人群。尤其是1歲以下的寶寶,佩戴口罩容易引起呼吸困難甚至有窒息風險,是以主要靠父母、家人和看護人員做好防護,以便間接保護孩子。

由于家長的活動範圍更廣、接觸的人員更多,是以在疫情期間,父母和家人要做好自我防護。少流動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家長和學齡孩子盡量做到“兩點一線”的上下班或上下學模式,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場所,暫緩聚餐聚會;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不論是在戶外還是在室内,隻要與人接觸,就要正确佩戴口罩。

“大人回家以後,一定要注意先洗手,更換衣服後再去接觸孩子。家中吃飯使用公筷公勺,不與孩子共餐具、飲具,不用嘴巴吹氣的方式讓食物變冷再喂食,不對孩子呼氣、喘氣。”廖亦男提醒,近期避免帶孩子去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如必須外出,盡量選擇人少、開闊、空曠的戶外場所進行活動。

幼兒外出時喜歡到處觸摸,家長要盯緊孩子,避免孩子的手觸摸公用物體表面後又觸碰自己的眼睛、嘴,最好随身攜帶含有酒精類的免洗手消毒液,時刻注意孩子手衛生。

家裡的大人,如果出現了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在家也要戴口罩,注意自我隔離,不要跟孩子接觸,建議第一時間做核酸檢測。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要趕緊就醫

許多家長詢問,當孩子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如何區分是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還是新冠肺炎?

“随着新冠肺炎的症狀越來越不典型,這三者不好區分。”廖亦男介紹,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的後症狀相對較輕,一般以發熱、咳嗽最為常見。部分兒童及新生兒病例可無明顯呼吸道症狀,表現為嘔吐、腹瀉、乏力、惡心、腹部不适或僅表現為反應差、呼吸急促。極少數兒童可有多系統發炎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發熱伴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黏膜發炎、低血壓或休克、凝血障礙、急性消化道症狀等。

區分孩子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還是新冠肺炎,最重要的差別點不在于症狀,而在于有無新冠流行病學史,比如近14天有國内病例報告社群旅居史;近14天内接觸過來自國内病例報告社群地區的人員;近14天内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或疑似患者有接觸史;近14天内在小範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近14天内接觸過境外傳回後尚在居家隔離期的人員。

符合以上任意一條,一旦出現發熱,或有乏力、幹咳、咽痛、腹瀉等症狀,建議立即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并主動告知醫務人員相關病史,達到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要求。

“冬春季節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期,孩子出現發熱、幹咳、咽痛并不代表就感染了新冠病毒,很多呼吸道疾病也會出現同樣的症狀。但如果所在區域為中高風險區或有旅居史的時候,就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廖亦男提醒。

兒童花式戴口罩沒有防護作用

戴口罩在防控疾病方面至關重要,但讓很多家長困擾的是,孩子不願意戴口罩。

“孩子不願戴口罩的原因很多,首先他們不了解疾病的危害,因為不懂是以不願意戴;其次,孩子喜歡蹦蹦跳跳,活動量一大,戴着口罩就會導緻呼吸費力;還有一個原因是口罩的帶子勒了耳朵,不舒服等。”廖亦男說,家長、老師應多給孩子提醒和正确的引導。

對于低齡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科普動畫或者講故事的方法,告訴孩子為什麼現階段要戴口罩,如果不戴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家長可以采用情景遊戲、醫患角色扮演等方法,比如讓孩子扮演醫生和護士,去給玩具娃娃戴口罩,與孩子一起對着鏡子戴口罩等,讓孩子減輕對口罩的抗拒感和陌生感。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作為父母來說,一定要以身作則,要孩子戴口罩,家長先要把口罩戴好。

兒童戴口罩也存在一些佩戴誤區。小寶寶因為沒有合适尺寸的口罩,一些家長奇思妙想,把成人口罩剪開,隻留出寶寶眼睛的部分,讓寶寶“蒙面”出門,被戲稱為“打劫式”戴口罩。廖亦男說,口罩被剪開後,基本結構已被破壞,已起不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可能存在窒息風險,嬰幼兒不适合佩戴口罩。

同時,家長要選擇符合孩子臉型大小的口罩。兒童臉較小,戴成人口罩時臉部縫隙過大,這樣起不到有效的防護作用,家長應購買兒童專用的一次性口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