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淑奇|烏絲祭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學微刊

主辦機關

麻城市詩詞學會

麻城市作家協會

江淑奇|烏絲祭

江淑奇,農民。人生将至半百,欣逢改革開放,從事過多種職業,飽嘗世态炎涼,生活艱辛。雖身世卑微,但不懈追求人生價值。上個世紀90年代及新世紀之初,組建了全國新時期第一個農民協會。

烏 絲 祭

江淑奇|烏絲祭
江淑奇|烏絲祭

江淑奇

我們曾經擁有滿頭的烏絲,青春靓麗,光彩照人。而今,不知咋的,頭發越來越稀,愈來愈少,甚而出現不毛之地。

如農作物一樣缺少“肥料”嗎?好象不是。因為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富強,譽滿東西,人民大衆日子漸豐,小康已及,不可能營養性“缺肥”。是因自然災害嗎?似乎也不是。上個世紀的“三年自然災害”,十年動亂等惡劣氣候已經過去,人們已不再為觀點立場而惶惶不可終日,也不再為出身成份而擔驚受怕,亦不會為謀求衣食養家糊口而忙得焦頭爛額,灰頭土臉。

如果說是腦力勞動過度,似乎還有些道理。你看那些知識分子,科學家、教育家,哪個不是為鑽研科學知識,攀登科學高峰而傷透了腦筋、絞盡了腦汁?數學家整天整月整年與枯燥的數字為伍,求證最科學快捷的答案;實體學家将各種物質的普遍原理和特殊定律研究得通透明朗,盡在人類的掌握之中;化學家将那些看不見的化學變化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斷地為社會造福。而教書的老師們,為同一個問題要反複講解、誘導、啟發、點撥多遍,仍有“不滲木”的學生及不了格,你說傷不傷腦筋?甚至有個别學生專門找茬,你千方百計教好,他偏要學壞,你說傷不傷神?

再看全國以及地方各級兩會上,那些光秃秃的腦門,哪個不是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建言獻策、針砭時弊、慷慨陳詞而嘔心瀝血?他們是研究社會科學的精英,是治國理政的骨幹,是為民請命的民族脊梁。辛勤的付出有目共睹,稀落斑白的發際和閃亮的腦門就是明證。他們哪個不是經曆了歲月的風霜、生活的磨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哪怕現在秃得隻剩下邊緣地帶稀稀落落的幾絲半縷,也要小心翼翼地将它梳了又梳,理了又理,盡可能網住中央大片“荒漠”,以慰觀瞻,以強自信。

我們曾經為擁有滿頭黑發而驕傲自豪過、意氣風發過。如今,“風光”不再,雖有“哀悼”和留戀,但并不感到十分失落懊喪。此充分說明我們曾經的日子過得充實、過得全面。甜酸苦辣辛,五味皆嘗盡,不虛此行,不虛此生,烏絲雖沒,丹心永存。

烏絲不再的朋友們,昂起頭莫灰心,自然規律最公平,稀毛白發方顯真。曾經中央和軍隊的那幾位在主席台前排就坐的“要人”,雖然發染堂皇,而原身一現則狼狽不堪極了。讓我們敬畏天地良心、自然規律,不改初心、正道為人,繼續過好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安甯的夕陽生活吧!以慰曾經苦難的人生。

别了!我的烏絲。别了!我的青春。讓我們闊步走向新的年輪!

你“在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