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學與文化》2022年第1期目錄與主要欄目内容簡介

《文學與文化》2022年第1期目錄與主要欄目内容簡介

《文學與文化》2022年第1期

[文學思想與文化] 主持人:查洪德

2004年,大型元文總集《全元文》全部出齊,收錄作者3200餘人,文章35000多篇,編為60冊1880卷,總計約2800萬字,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人們認為,《全元文》出版,必将帶動元代文章的研究。

時間過去了将近二十年,元文研究并未如預期的興起。元文研究的冷落,與元詩、元代詩學等方面研究發展的态勢,形成極大反差。元代文章有其獨具的特色與價值,元文研究需要推進,其冷寂的現狀應該改變。

基于這樣的認識,本欄目刊發三篇元文研究論文。

《袁桷的學術淵源》,目的在元代文章史研究,因為袁桷是打通元代文壇南北隔閡、促進南北文風融合的關鍵人物,他之是以能發揮這一獨特作用,與他的學術背景有關。

《以性情為旨歸:元代雅集序展現的詩學精神》則從雅集序這一具體文體與獨特視角,探讨元代詩學性情論,有新的收獲。贈序創作之繁盛,是元代文章史的一大特點。

《論元代的尚遊之風與贈行序的生成》探讨這一文體繁榮的原因,揭示了贈序在元代新變的驅動力。

袁桷的學術淵源 查洪德

以性情為旨歸:元代雅集序展現的詩學精神 馬穎傑

論元代的尚遊之風與贈行序的生成 宋萬鳴

[詩學與詞學] 主持人:吳思敬

“百年新詩學案”是由吳思敬教授主持,經教育部準許立項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學案”這一名目,借鑒了古代思想史著作如“宋元學案”“明儒學案”等,又根據百年新詩的發展及研究現狀,賦予其新的内涵。

本期“百年新詩學案”專欄共推兩篇文章:

一篇是秦雅萌的《曹葆華與“現代詩論”》,指出曹葆華所譯介的西方現代詩論,影響與團結了以清華詩人群為中心的北平詩壇同人,推動了新詩的“現代”程序,對新詩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

第二篇是姜紅偉的《徐敬亞〈崛起的詩群〉寫作發表始末》,提供了徐敬亞寫作這篇論文的背景、過程,可使讀者對圍繞《崛起的詩群》引起的争議與批判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曹葆華與“現代詩論” 秦雅萌

徐敬亞《崛起的詩群》寫作發表始末 姜紅偉

[文化研究·空間病理學] 主持人:周志強

高宇博士創造性地提出關于城市的“空間病理學研究”這一命題。他把城市的生長與現代社會的精神症候聯系在一起,以精神分析的視野,重新了解都市文化中存在的瘋狂理性與辯證意象。事實上,無論是城市的“龐大症”“空間潔癖”,還是公園的“異托邦狂想”、博物館的“虛假記憶”,都可以納入這種“空間病理學”的研究範圍。高宇的研究剛剛開始,但是,卻潛藏都市批判理論的創新點。

本期同期刊發王姮從“衛生現代性”角度讨論的天津五大道景觀話題。福柯所說的“肮髒”與“整潔”,蘊含着現代社會自我認同的意識:幹淨,乃是以空間的方式驅逐了“傳統”這一時間性事物。“衛生”成為“證明”現代人生活之合理性的身體經驗。

周延偉的論文角度涉及設計倫理問題,尤其是城市更新與有效遺忘的關系。我想,以“空間病理學”為綱領的都市新批判研究,應該是大有前景的。

創造資本積累的全新空間

——“士紳化”現象及其機制探究 高 宇

從“衛生現代性”重審英租界時期五大道的街頭景觀 王姮

懷舊作為一種塑造未來的政策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遺産重塑與景觀的生産機制研究 周延偉

[文學與跨文化交流]

《身體銘記的一切》:女性之死背後的權力話語 王春景

印度英國文學史書寫與國家共同體建構

——以艾衍加爾《印度英語創作》為例 張文钰

[文化視角]

趙元方無悔齋藏書入藏國家圖書館考述

——以《永樂大典》的捐贈為中心 白雲嬌

傳統元素的彰顯與改寫

——簡析取材于古代小說的當代網絡同人作品 胡晴

哪吒影像重構與當代文化症候 韓旭東

《文學與文化》2021年1、2、3、4期總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