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摞紅紙、一顆紅心。22日,在洛陽市老城區道北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剪紙老師伏承斌正在給居民上剪紙非遺課。
課堂上,伏承斌為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剪紙作品,并對剪紙文化進行科普。“這幅作品是号召大家及時接種新冠疫苗的。”伏承斌說,有一次,他在社群衛生所接種新冠疫苗,被醫護人員不辭辛苦為大家服務的精神所感動。他用手機記錄醫護人員的忙碌瞬間後,連夜創作并完成作品。

“我想把‘新時代雷鋒故事’講給居民聽,想把雷鋒精神通過剪紙傳遞給更多人。”伏承斌說。
折紙、剪紙……現場,大家聽着講解紛紛動手,剪出了一幅幅精美作品,并表示這次非遺課“文化味”十足,學到了不少知識。
小小非遺課堂,如何成為居民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原來,5年前,道北路街道舉辦樓棟文化作品展,大家被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吸引。這一幕被細心的社群工作者捕捉。于是,在已有的舞蹈隊、歌詠隊、太極拳隊、健身操隊等文娛隊伍的基礎上,社群又發出招募通知,免費開辦剪紙教育訓練班,推廣剪紙藝術,弘揚傳統文化,豐富居民生活。
經過不斷豐富,如今剪紙教育訓練班已經“更新”為非遺課堂。在這裡,轄區居民可以感受面塑、剪紙、陶塑等非遺項目的獨特藝術魅力。“非遺課堂讓居民近距離了解非遺、接觸非遺、感受非遺,促進了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參與活動的志願者王睿說。
多彩課堂也讓文明的“種子”落地開花。志願者李香玉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居民都加入了志願者隊伍,用行動續寫“雷鋒故事”。有的為在寒風中站崗的志願者送姜湯,有的為獨居老人送生活用品,還有的商戶免費為醫護人員送愛心餐……
“一紙一剪一故事,巧手剪紙贊‘雷鋒’。”洛陽市老城區道北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相關負責人說,自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成立以來,有不少居民來“報到”,跳舞下棋、讀書看報、學習技能……通過文化賦能,不僅居民日子過得豐富又充實,還讓文明的“種子”在社群落地開花。(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賈臻 通訊員 劉新合 陳志強 文/圖/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