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的子女和父母之間都有這樣一種沖突,那就是子女在成家立業之後,會按照以前人們的習慣,想讓父母幫忙來帶孩子。但是剛剛退休,剛剛打算享受老年生活的父母,并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參與到這樣的生活瑣事中。而有一些孩子無法了解,就會覺得父母太過絕情。
可是我們實際去想一想,父母真正的義務是把孩子健康快樂的撫養長大,并不是要把一輩子都拴在孩子的身上,是以當孩子想讓父母拖着年老的身體繼續來幫自己的忙的時候,也應該想一想自己有沒有盡到子女的義務。
而現在大部分的子女也明白這一點,把父母接來照看孩子的同時,會給父母很好的老年生活,這也算得上是互幫互助,也做到了真正的一家和樂。而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子女都能放棄那些理所當然的想法和态度,明白父母真正的辛苦和不容易。

01.退休嶽母來
幫忙
劉佳和康斯兩個人在結婚之後,并不想在老家蝸居一輩子,是以在仔細商量之後,兩個人選擇來到北京發展,因為雖然他們沒有人脈和關系,但是學曆和能力都不錯,他們覺得隻要能待下去,總會有自己的容身之地的。
抱着這樣的信念,兩個人在工作中都十分努力,在北京待了五年之後,他們也終于攢夠了一套房子的首付,雖然位置偏僻了一些,房子也隻有四十多平,但是能在北京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也算是很不錯了。
但是買了房之後也就意味着兩個人将要承擔高額的房貸,雖說兩個人之前都給對方打過預防針,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在買了房子的第二年,劉佳就查出了懷孕。
兩人這時結婚已經六年多了,把孩子打掉是格外不現實的,但是劉佳的公司休産假時工資會直降一半,這意味着兩個人的壓力會大大增加。
這讓兩個人承擔的壓力終于不用那麼多了,劉佳也在母親的照顧下,身體狀況越來越好,懷胎10月過去之後,劉佳生下了一個漂漂亮亮的小女孩。
孩子的出生讓所有人都很開心,但是獨自承擔經濟壓力的康斯已經快要堅持不住了,是以劉佳在出了月子之後就馬上回到了公司開始工作,這就意味着家裡的所有家務幾乎都要落在劉佳母親的身上了。
02.夫妻商量之後,每月給嶽母5000塊
這樣勞煩自己的母親,劉佳終究是有一些于心不忍的,而康斯也一直心懷感激,總想着做些什麼來彌補一下自己的嶽母。
兩個人在商量之後,最終決定每個月把家裡所有的開銷都交給劉佳的母親,在加上他們給劉佳母親算好的生活費,打算一個月給劉佳母親5000塊。
而除了水電那一些之外,其實劉佳的母親并不用管什麼,是以這5000塊。拿出來的時候,劉佳的母親覺得有一些多,但是康斯和劉佳執意讓她收下,她在想了想之後也就沒有再多說。
而之後康斯在掏錢的時候,嶽母也就不再推辭,每次都是照單全收,但是這5000塊錢嶽母根本沒有花在自己的身上,因為她本身就有終身俸,當初願意收下這5000塊錢,也是為了讓劉佳和康斯放心。
直到半年之後,劉佳和康斯才知道5000塊錢,劉佳的母親根本沒有花多少,大部分都攢了下來,有時候花一些也是全部花在了孩子的身上。
這就讓劉佳有些心存愧疚了,畢竟自己的父親早些年去世。母親雖然說一個人孤單一些,但是在老家也活的很自在,很逍遙,現在被自己拉來幫忙,卻還要花自己的終身俸。
但是劉佳的母親并不這樣覺得,“我和你爸隻有你這一個閨女,你能過得好,就是我們一直最想要看到的事情,你有了困難,我自然要來幫忙,而且能和自己的兒女,外孫待在一起,是每個老人都想過的生活。”
母親這樣的話讓劉佳和康斯都很感動,也都更加放心的把家交給了劉佳的母親,但是他們四個人過的幸福和睦,卻并不代表别的人也能了解這樣的做法。
03.母親的贊成
康斯的弟弟就是這樣一個人,因為劉佳的母親已經住到了家裡,而他們兩個人平時也不能經常回去看望老人,是以幾乎一有假期,劉佳和康斯就會主動回去看望公婆。
之前的時候一家人也不過是一起吃幾頓飯,聊一聊家常,但是這次因為劉佳的母親在北京待着,是以康斯的弟弟就有一些好奇,康斯平時是怎麼和嶽母相處的?
“不用怎麼相處,也不用怎麼妥協,我嶽母是個特别好的人,現在把我們家裡管理的井井有條,當然了,我們也不能讓人家白幹,我每個月給嶽母5000塊的生活費。”康斯如實說了,話裡話外都是對劉佳母親的感激。
然而這話一出,康斯的弟弟就有一些不了解了,“哥,你一個月要給你嶽母5000塊錢呀,是不是有點太多了?而且她現在住在你們家裡吃你們的喝你們的沒這必要吧?”
這話說的劉佳和康斯都有一點不高興,但正當他們打算反駁的時候,婆婆卻先開口了,“這5000塊錢,你嶽母肯定沒花吧?”
康斯的母親比較了解做長輩的心思,是以也直接問到了點子上,康斯想着這是母親故意給自己找的台階,是以一五一十的把嶽母的做法都說了出來,而弟弟也就此閉嘴。
母親在聽完之後之後也是滿意的笑着點了點頭,“親家母做的是對的,如果你們什麼都不付出的話,以後可能會理所當然的要求我們去幫忙,而現在你們出一筆錢,既能體諒她的辛苦,她也能幫你們攢下來。”
婆婆的幾句話讓劉佳和康斯都明白了自己劉佳母親的心思,而兩個人同時也對劉佳母親更加的感激,就連康斯的弟弟之後也開始學着這種方法。
其實不管是長輩照看晚輩,還是晚輩孝順長輩,誰都不應該有那種理所當然的心态。尤其是當子女長大之後,因為孩子或者壓力的事情需要父母的幫助時,更不能覺得父母就應該來幫助自己,覺得這是父母的義務,而是要學會心存感激,去心疼父母。
就像康斯和劉佳,當兩個人有真的幾乎無法解決的麻煩的時候,劉佳的母親二話沒說就來了,而且也不用劉佳和康斯安頓,就承擔起了家裡所有的家務。而劉佳和康斯因為覺得愧疚,同樣也給了劉佳母親5000元的生活費,這樣一來一去,并不會讓大家生分,反而是會讓大家都能更好地承擔起自己現在的事情,也對來幫忙的人都心存感激。
而很多的子女也應該向劉佳和康斯這樣學習,父母年紀大了,本應該好好的頤養天年快樂的度過晚年生活,願意來幫忙做家務帶孩子,終究是因為放心不下子女,而原本應該是子女反過來贍養父母,現在卻仍要讓父母忙活,是以子女更應該心存感激,好好的感謝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