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培養自閉症兒童的社會适應能力

人類喜歡聚內建為群體,社會技能大都由此學習而來。社會适應從嬰兒一出生便開始,并受着社會文化習俗的影響,我們傳遞給兒童的資訊,事實上都隐藏着許多社會的期許,比如親親媽媽,就是告訴兒童“親吻”是一個被期待且合宜的社會行為。一個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學習如何當社會的一個成員,如何去過群體的生活。

社會适應行為就是一些為社會接受和認同的行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學習規則,做出别人期望的“理想行為”,以擷取社會的接納,同樣這對于自閉症兒童來說也是非常的重要,那我們需要做哪些訓練呢?接下來,宜童老師就說說這其中的法寶。

如何培養自閉症兒童的社會适應能力

1. 社會規則

社會規則是由權威部門頒布或社會習俗中包含的關于人們行為的準則、标準、規定等,即日常用語中所稱的“規矩”。生活有序,環境有規可循,能使兒童産生安全感,兒童所渴求的紀律是一種内心的秩序,知道自己可作可為的内在控制,做被人接受的事。有良好适應能力的兒童能了解和尊重環境的限制,并能在限制内做出自發和自律的行為。兒童學習自

我限制及承擔責任,可增強他們對自己的信心,自我的概念亦随之建立。

很多自閉症兒童無法适應并遵守社會規則,在社會融合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不合時宜的行為,是以要訓練社會規則的了解和培養遵守規則意識。

2.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是指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調節情緒,對生活中沖突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适可而止地排解,能以樂觀的态度、南默的情趣及時地緩解紫張的心理狀态。情緒管理是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感覺、控制、調節的過程。

如何培養自閉症兒童的社會适應能力

嬰兒從出生便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并直接影響他們的情緒表現、情緒反應的強弱和控制能力。懂得表達情緒的兒童對自己的感受會比較敏銳,能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變化。通過适當地表達感受,兒童讓自己的情緒能保持在一個較平穩的狀态,對身心健康都有正面的影響。

自閉症兒童對情緒的感覺能力較弱,對于自身情緒變化的控制能力較弱,有時發洩會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和不分人物等等,在提升社會适應行為時需要提升情緒的管理能力。

3.社會交往

社會交往是指兒童與他人接觸并建立關系,包括:發展出對别人的興趣、與人交往的動機以及與人溝通和交流情感的能力。社會交往的發展建立在人際關系之上,而人際關系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建立安全感和關系、進行互動和交流、認識社會的規則等。

如何培養自閉症兒童的社會适應能力

嬰兒最初隻是回應成人的逗弄,當他們從中體驗到歡樂後,便産生與人相處的動機,希望與人交往。 随着他們身心的發展,兒童會逐漸主動與人進行複雜的社會交往行為,他們會在互動中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以調控别人的行為,滿足自己的需要。

自閉症兒童往往缺少社交的主動動機,缺乏與人交往的社交技巧。是以在培養社會适應行為時,還要訓練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培養社會适應行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的幫助孩子,通過密集的幹預訓練,不斷提升社會适應能力,更好的融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