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Redmi正式釋出了Redmi MAX 100" 巨屏電視。這是平闆電視時代,首個真正量産的百英寸彩電産品。無形之間紅米彩電又創造了一個曆史。特别是在2021年下半年以來,98英寸液晶電視加速市場布局的背景下,紅米以多了2英寸、更大4%的優勢,“領先進入百英寸時代”,将具有行業标杆意義。
彩電越來越大,市場沒有終點
彩電顯示技術的核心進步方向之一就是“大螢幕”。從彩電曆史看,追求大螢幕一直是各種顯示技術的“共同”方向。
例如,上世紀末期,CRT背投影電視實作了40-60英寸産品的批量供應、本世紀初,2002-2005年,數字背投影電視實作了50-70英寸彩電産品的大量供給、2005年前後,液晶電視首次突破45英寸量産、2008年突破60英寸量産……

不過,在最近20年彩電追求更大的時期内,彩電産品真正向上突破80+/90+尺寸的限制,卻隻是最近幾年的事情。雖然,早在2008-2009年前後,彩電市場也出現了102英寸、103英寸的液晶或者等離子電視,2015年樂視推出120英寸液晶電視……但是,這些産品無不是“定制産品”,不是“市場化規模量産”的産品。
彩電超大尺寸化的轉折點是2014年,這一年業内推出雷射電視這一全新品類,實作了從75到150英寸産品全面規模化、市場化供給。在雷射電視帶動的“巨幕氛圍”下,液晶電視也開始加速征戰70英寸以上市場。2020-2021年,80+以上液晶彩電銷量實作爆發性增長,超大尺寸彩電真正開始進入千家萬戶。
雷射電視和液晶電視普及80+以上産品的這幾年,是彩電曆史上值得紀念的時刻!”行業專家表示,早在本世紀初,依托背投影技術,70英寸及其以下彩電就已經大量出現;此後彩電産業又經曆了平闆技術革命,但是很長時期内,消費者能夠大量采購的大屏彩電就是六七十英寸到頂——據一些資料顯示,2014年國内彩電市場,70+及其以上産品銷量隻有三萬台左右。這一資料顯著低于2021年98英寸液晶的銷量,更是幾乎隻有2021年大屏雷射電視銷量的十分之一。
是以,從彩電顯示的尺寸線看,現在恰處于行業創新的一個“高峰期”。紅米最新的100英寸液晶電視,也将成為“真正大規模量産”的首款百英寸平闆電視。這對彩電消費市場的發展具有“方向性意義”!
液晶向大,四大困難如何克服
彩電進入巨幕時代,消費者更趨追求大屏視聽的震撼體驗。這是行業大勢:但是,在2000年前後,背投電視就能實作六十英寸産品量産,那麼為何平闆時代的“大尺寸”化直到今年才全面展開呢?
首先,這是一個市場競争政策問題。即在液晶顯示産能“不足”的時候,顯示面闆切割更多的中小尺寸産品,面闆企業的收益會更高。2021年下半年以來,98英寸等大尺寸液晶顯示占比提升的背景之一,則是全球彩電市場低迷、液晶面闆供給相對過剩、液晶顯示産品價格不斷下降——通過切割更大尺寸産品,面闆業能夠以相同的單體産品銷售量,實作更大玻璃基闆面積的産能消化。
第二,液晶顯示大尺寸化,雖然受制于玻璃基闆的限制,但是卻也并不絕對。例如,目前98英寸液晶面闆就由8.5代線兩切而來;100英寸則由8.6代線兩切而來,且這種切割的玻璃基闆使用率都超過96%,是典型的經濟切割。此前,夏普十代線也做過120英寸兩切産品的小批量定制;近5年大量建設的10.5/11代線面闆則可以兩切130英寸液晶面闆。——作為目前最高的世代線,10.5/11代線,一切工藝下,理論上可以制造150英寸液晶面闆(非經濟切割)。
是以,至少理論上液晶顯示是能夠在百英寸顯示市場“有所作為”的。至少不受到100-150英寸産品能否規模制造這一技術命題的影響,且其成本也具有極高的可控性。
第三,真正制約液晶顯示産品“大尺寸化”的問題,在于四個主要的邊際性困難:1.産品運輸和入戶問題——目前,98英寸電視進入普通居民家庭,已經面臨電梯、樓梯極限尺寸的限制,廠商多數采用“定制運輸、裸機(即去掉所有包裝)進電梯”等方式,實作極限“入戶”。而對于更大尺寸彩電産品,恐怕如果産品不能折疊(如柔性屏雷射電視)或者無法采用拼接顯示方案(如mini/micro LED直接顯示技術),其進入普通居民家庭将困難重重。
2.對于大尺寸液晶電視而言,舒适的觀看距離也是限制産品應用,特别是居民性應用的重要障礙。如,98-100英寸液晶電視,峰值亮度可能高達700nit,較OLED電視或者雷射電視産品亮度幾乎翻番。咋一看更高亮度是好事情,但是事實上,在有限的空間房間内,更高亮度、更大顯示面積,意味着健康舒适觀看距離更大。98英寸液晶電視可能需要5-7米的觀看距離——這一距離超過了多數普通居民家庭客廳的尺寸。而即便是一些大客廳的戶型,在電視和沙發之間多出5-7米的空白距離,也是重大的空間浪費、并在居家美學和舒适性設計上成為重大缺憾。這方面,雷射電視和OLED顯示技術就要好很多,比如120-100英寸雷射電視的健康舒适觀看距離在三米到三米半,與傳統六七十英寸液晶電視相當。
3.對于超大尺寸電視而言,特别是液晶電視自身安裝也會受到限制。例如,紅米100英寸電視,重量高達63千克(不含底座),這就要求産品必須安裝在“承重牆”,或者額外加強的二次結構牆上,這一點限制了産品的應用場景。這一點上,雷射電視是優勢最為明顯的顯示技術,百英寸尺寸下産品重量會低于液晶電視多一半。
4.超大尺寸液晶電視等産品另一個問題是“功耗”!紅米百英寸産品雖然實作了2級能耗标準,節能水準不錯,但是依然具有550W的功耗。在大尺寸顯示節能性方面,雷射顯示技術的未來潛力比較巨大。Micro LED和OLED電視實際工況下的動态功率壓縮潛力則比液晶顯示要有優勢。這一方面将在未來低碳消費、綠色經濟概念下,影響大尺寸平闆顯示裝置的競争力。
但是,以上四個方面的大尺寸液晶顯示裝置的“困難”,都主要是作用于居家“彩電”應用上。而對于商務應用場景而言,這些問題都會“大大縮小”,甚至變得不值一提——也許這就是紅米100英寸液晶電視,為何強調“内置MIUI TV企業版”的原因:紅米的目标市場,可能更多在于商用而非家用。這不失為一個明确的選擇,亦從側面說明了超大尺寸液晶平闆電視在居家普及上的障礙切實存在。
巨幕彩電如何選,現在是考驗“自我需求解析”的時候
對于傳統的大螢幕電視,消費者往往第一個疑問會出現在價格上:百英寸巨幕會不會很貴?這個問題在雷射電視誕生之前的确存在!2014年雷射電視問世之前,百英寸家庭電視價格普遍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而且是定制款,需要等待貨源。
但是,目前,紅米100英寸液晶電視售價19999元、98英寸産品曆史最低價16999元,着實談不上昂貴。同時,雷射電視套機最低價更是突破了萬元門檻——機關顯示面積價格甚至低于主流中高端的55/65英寸液晶電視。
然而,在價格真正親民的背景下,大尺寸電視消費者如何選擇,卻并沒有變得像超市購物那樣容易。反而在大尺寸電視時代,消費者需要在安裝、運輸、入戶、節能、護眼等方面更為“綜合全面”的考察産品特性,并對自我需求進行解析。行業專家指出,液晶、雷射顯示、OLED顯示等多種技術已經實作消費者75-100英寸産品的技術上的選擇自由,甚至實作120-150英寸的彩電産品供給,但是消費者在“充分享受選擇自由”的同時,卻需要“真正做到,了解自己的需求而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産品”。在這方面,不同顯示技術在不同應用場景,各具特點和優勢。
綜上所述,紅米100英寸液晶電視作為一款産品的意義,未必是颠覆性的。更多的這是一個尺寸線跨越的标杆,是行業趨勢和方向的标志。紅米100英寸巨幕液晶,作為“産品”,超大電視的應用必須與需求緊密結合才能實作“精準選購”;作為“标志”,未來彩電必然畫面更大、更具沉浸感——更護眼、更節能、柔性可折疊與可卷曲、更具重量,體積和運輸優勢的新技術、新物種,将不斷拓展彩電形态與供給的新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