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古代文字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古代文字

在事業機關考試中,文化類知識以“多”“雜”“偏”“怪”成為很多學生的“痛點”,要掌握清楚有關文化類的理論,也是需要很多考生下功夫的地方。今天,小編帶着大家複習一下古代文字。

五種主要書體:

一、篆書體

包含大篆、小篆。大篆是春秋戰國到秦時通行的字型,包括著名的“籀文”和“石鼓文”;小篆是秦朝李斯統一的文字,著名的秦代石刻有《泰山刻石》《會稽刻石》。

二、隸書體

包含古隸、今隸。隸書講究蠶頭燕尾,為後世楷書、草書、行書的産生和演變奠定了基礎。著名作品有《曹全碑》《張遷碑》等。

三、楷書體

包含魏碑、正楷。又稱正書或真書,出現于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通行。特點是橫平豎直。代表人物: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楷書四大家——隋唐之交的歐陽詢(歐體)、唐朝的顔真卿(顔體)、柳公權(柳體)以及元朝趙孟頫(趙體)。

四、行書體

包含行楷、行草。形成于兩晉,是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

五、草書體

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準草書。草書直接從隸書演變而來,漢初始有草書。代表人物:東漢張芝,唐朝張旭和懷素和尚。

以上就是古代文字的相關知識,大家學會了嗎?

【例題】

1. (判斷題)書法四體指“正草隸篆”。( )

A. 正确

B. 錯誤

【答案】A【解析】中國書法習慣上分為“正”“草”“隸”“篆”四體。正書不僅指楷書,還指魏碑。草書則指以張旭、懷素等為代表的狂草,也指大草;還指比狂草規範一些的草書,稱小草,以唐代孫過庭的《書譜》為之代表。另外,還有一種隸書的急寫,稱為章草。介于草正之間的則是行書。隸書産生于秦末漢初,開始主要用于抄寫公文,以求簡便,後來也用于書寫碑刻與摩崖石刻。篆書則是甲骨、鐘鼎、石鼓及小篆的總稱。故本題判斷正确。

2. (單選題)漢字是語素文字,總數非常龐大,其演化過程也是複雜多變,那麼在漢字的形體演變過程中,位于小篆和楷書之間的字型是( )

A. 銘文

B. 楷書

C. 隸書

D. 甲骨文

【答案】C【解析】古代書法的演變順序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可知,位于小篆和楷書之間的字型是隸書、草書。隸書是由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指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采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産生于秦代,盛行于漢代。故本題正确答案為C項。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古代文字

圖檔來源于網絡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書法名家名品

在事業機關考試中,對書法名家名品相關知識點的考查經常從“最”“農曆時節”、成語典故等角度出發。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複習書法名家名品相關知識。

一、“書聖”

王羲之,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憑借門蔭入仕,曆任秘書郎、江州刺史、會稽太守(“王會稽”),累遷右軍将軍(“王右軍”)。永和九年(353年4月),組織蘭亭雅集。撰寫的《蘭亭序》(《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善于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在書法史上,與鐘繇并稱“鐘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轶事典故有:入木三分、竹扇題字、書成換鵝等。

二、“宋四家”

“宋四家”是宋人蘇轼、黃庭堅、米芾、蔡襄的合稱。

蘇轼,字子瞻,号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曆史治水名人。進士及第後,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年間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颍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谥“文忠”。蘇轼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潇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

黃庭堅,字魯直,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甯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滌親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于蘇轼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轼稱為“山谷體”。書法和北宋書法家蘇轼、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文學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轼齊名,時稱“蘇黃”。作品有《山谷詞》《豫章黃先生文集》等。病逝後,宋高宗追贈黃庭堅為“龍圖閣大學士”。1265年,宋度宗追贈黃庭堅谥号“文節”。

米芾,字元章,時人号海嶽外史,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轼、黃庭堅合稱“宋四家”。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張季明帖》《李太師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詩帖》等。米芾所書《蜀素帖》,亦稱《拟古詩帖》,是“天下第八行書”,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蔡襄,字君谟。興化軍仙遊縣唐安鄉連江裡青澤亭境蔡坑(今福建省仙遊縣楓亭鎮九社村蔡坑自然村)人,北宋名臣,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逝世後累贈少師,谥号“忠惠”。蔡襄擅長書法,與蘇轼、黃庭堅、米芾并稱為宋代著名書法家,其書法楷行皆妙,尤以“飛白散草”為最。書迹傳世有碑刻《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墨迹有《謝賜禦書詩》和書劄詩稿等。所著《茶錄》總結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經驗;《荔枝譜》則被稱贊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

三、“楷書四大家”

楷書四大家”分别是唐朝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元朝趙孟頫。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縣(今湖南長沙市)人。唐朝書法家。歐陽詢精通書法,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善于書法,父子倆被合稱為“大小歐”。書法于平正中見險絕,号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禅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顔真卿,字清臣,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唐朝書法家。逝後追贈司徒,谥号“文忠”。顔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顔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并稱“顔柳”,被稱為“顔筋柳骨”。

柳公權,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書法家、詩人。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顔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彙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顔筋柳骨”的美譽。與顔真卿齊名,人稱“顔柳”,又與歐陽詢、顔真卿、趙孟頫并稱“楷書四大家”。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

趙孟頫,字子昂,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書法家、畫家、詩人。逝後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谥号“文敏”,故稱“趙文敏”。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其書取法鐘繇、“二王”、李邕、趙構等,于篆、隸、真、行、草諸體皆擅,尤以楷書、行書著稱;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此外,趙孟頫倡導師法古人,強調“書畫同源”。其繪畫、書法和畫學思想對後代影響深遠。

以上就是古代書法的相關知識,大家學會了嗎?

1. (單選題)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他們分别指( )、顔真卿、柳公權、趙孟頫。

A. 柳永

B. 米芾

C. 歐陽詢

D. 蘇澈

【答案】C【解析】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他們分别指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顔真卿(顔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代趙孟頫(趙體)。故本題正确答案為C項。

2. (單選題)書法史上有“顔筋柳骨”之稱,分别指顔真卿和柳公權。下列屬于柳公權書法代表作品的是( )

A. 《夢奠帖》

B. 《劉中史帖》

C. 《十七帖》

D. 《玄秘塔碑》

【答案】D【解析】《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内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并序》,簡稱《大達法師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權書并篆額。因體勢勁媚,骨力遒勁,結構嚴謹,字型清秀,有“柳骨”之稱。碑正文楷書28行,滿行54字,總(1302)字。《玄秘塔碑》立于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現藏陝西西安碑林,雖曆經千年,字畫仍清晰完好。《玄秘塔碑》為柳公權書法創作生涯中的一座裡程碑,标志着“柳體”書法的完全成熟,曆來被作為初學書法者的正宗範本,對後世影響深遠。故本題正确答案為D項。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古代文字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中國繪畫(上)

自古以來,擅書法者,畫工也往往不凡。上一篇我們複習了古代書法名家名品,今天我們來看一看中國曆朝曆代的繪畫作品。

一、新石器時代

特點:稚拙的線條,簡單的色彩和圖案;主要是人物、動物或者抽象的集合圖案。描繪在岩壁、地面上、陶器上。

代表作品:仰韶文化的彩陶人面紋

二、先秦兩漢

特點:無人互通,向往神仙世界;主要作品墓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等,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代表作品:漢代畫像磚、漢代《人物龍鳳圖》

三、魏晉南北朝

特點:超然絕俗,佛教美術勃然興起;傳神的人物畫,産生了文人畫和繪畫理論。

代表作品:顧恺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敦煌壁畫《九色鹿》

四、隋唐

特點:隋唐時候,出現了山水人物花鳥這幾個種類,尤其人物開始繁榮起來,政治閻立本,畫宗教吳道子,畫美女的張萱、周昉,這時候花鳥畫還沒出現,就出現了牛和馬。

代表作品: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圖》《天王送子圖》、敦煌壁畫《引路菩薩圖》、閻立本《曆代帝王圖》《步辇圖》、張萱《搗練圖》、周昉《簪花仕女圖》、展子虔《遊春圖》

五、五代

特點:題材上注重反映現實生活,技法上力求寫實,許多人物畫帶有肖像寫真性質,刻畫細緻入微。荊浩和關仝,他們都受到王維的影響,畫的是水墨,樹木大多是枯樹,高聳的,大體積的。

代表作品:荊浩《匡廬圖》、董源《潇湘圖》、顧闳中《韓熙載夜宴圖》、黃荃《寫真珍禽圖》

以上就是古代繪畫的部分知識,大家學會了嗎?

1. (單選題)東晉時期的( )博學多才,擅長詩詞歌賦以及書法繪畫,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A. 王微

B. 吳道子

C. 顧恺之

D. 周訪

【答案】C【解析】顧恺之知識淵博而有才氣,在中國古代畫史上聲名顯赫。擅長詩賦、書法,尤其精通繪畫。勞工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斫琴圖》等堪稱珍品。故本題正确答案為C項。

2. (單選題)下列畫作的作者按生活年代順序排列正确的是( )

《長江萬裡圖》;《秋風纨扇圖》;《富春山居圖》;《女史箴圖》;《步辇圖》。

A.

B.

C.

D.

【答案】B【解析】項:現代畫家張大千的《長江萬裡圖》創作于1968年,該畫中的長江,以四川省為起筆,開卷是都江堰的鐵索橋,接着,長江奔流而下,越三峽,過江陵,納百川,最後投入大海的懷抱。現收藏于中國台北曆史博物館。吳冠中的《長江萬裡圖》創作于于1973年至1974年間,現由私人收藏。該畫描繪了萬裡長江沿途的壯麗雲山、幽谷山村、城鄉屋宇、江上風帆等。集中反映了畫家以氣勢取勝的藝術風采。不論是誰創作的均屬于現代作品。項:《秋風纨扇圖》是明代畫家唐寅創作的一幅紙本水墨畫,畫中描繪了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執纨扇,側身凝望,眉宇間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蕭瑟秋風中飄動,身旁襯雙勾叢竹。作品現藏于上海博物館。項:《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于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幹濕并用,極富于變化。項:《女史箴圖》為東晉顧恺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作品描繪女範事迹,有漢代馮媛以身擋熊,保護漢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絕與漢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貪戀女色而誤朝政的故事等。項:《步辇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内容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以,正确的排序為。故本題正确答案為B項。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古代文字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中國繪畫(下)

今天我們繼續了解中國曆朝曆代的繪畫作品。

一、兩宋

特點:宋朝繪畫雖無唐代的輝煌富麗之風,卻展現出空前未有的豐富、精緻、寫實之情。山水畫興起并成為獨立畫種,從注重寫實發展為注重意境。

代表作品:馬遠《踏歌圖軸》、夏圭《溪山清遠圖》、趙佶《芙蓉錦雞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二、元代

特點:文人畫重精神寄托,多為山水題材,強調詩書畫印的結合。

代表作品: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三、明清

特點:開創了大潑墨寫意畫,文人畫雲集,出現了諸多畫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浙派、吳派和松江派。

代表作品:徐渭《墨葡萄圖》、唐寅《孟蜀妓女圖》、鄭闆橋《墨竹》

1. (單選題)鄭闆橋作畫多用行草筆法,多而不亂,少而不疏,秀勁潇爽,生氣勃勃。其一生畫( )多,作畫時有“我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的氣勢。

A. 梅

B. 蘭

C. 竹

D. 菊

【答案】C【解析】鄭闆橋一生隻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闆橋集》。畫得最多的是竹子。故本題正确答案為C項。

2. (判斷題)清代畫家鄭闆橋是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其山水畫尤為有名。( )

【答案】B【解析】鄭闆橋,人稱闆橋先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闆橋集》。鄭闆橋不走尋常路,他既不畫人物、山水,也不畫一般花鳥。鄭闆橋一生隻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他畫的竹很少有人能比肩,竹清瘦挺拔、墨色淋漓、幹濕并兼;蘭秀勁堅實;石雄奇秀逸、百狀千态。故本題判斷錯誤。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科舉制專題

說到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絕對繞不開的是科舉制。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下科舉制的發展曆程,和它的餘晖——明清時期的科舉。

一、發展曆程

隋文帝建立分科考試

隋炀帝創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為主

武則天增加了武舉和殿試

唐玄宗時期,進士科考詩賦

宋太祖時期:糊名和謄錄

明清:四書五經,八股取士

清末:《欽定學堂章程》《奏定學堂章程》廢除科舉(1905年)

二、明清科舉簡表

明清科舉簡表

内容

院試

鄉試(秋闱)

會試(春闱)

殿試

考場

學政巡回案臨考場(府、縣)

京城和各省城貢院(省城)

京城貢院(禮部)

皇宮

主考人

各省學政

中央政府特派官員

欽查大臣

皇帝

參加者

童生(儒生)

生員和監生

舉人

貢士

中者名稱

生員(秀才)

進士

日期

三年之内兩次

子卯午酉年八月,桂榜

鄉試次年三月,杏榜

會試同年四月,金榜

第一名

案首

解元

會元

狀元(二三名為榜眼、探花)

以上就是古代科舉制的相關知識,大家學會了嗎?

1. (多選題)科舉制度是封建時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的積極影響有( )

A. 有利于緩和社會沖突,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B. 促進了社會的流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建政治

C. 擴大了統治基礎,推動了文化的發展

D. 師門關系的盛行,官場中拉幫結派現象嚴重

【答案】ABC【解析】科舉制度是封建時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擴充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治階級。科舉制度積極影響包括:(一)科舉制度是封建時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擴充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治階級。(二)從總體上來說,史學界對于唐代的科舉制度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認為它為唐統治者招攬了人才,為社會下層群眾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動搖了門閥制度,擴大了統治基礎,推動了文化的發展。(三)與封建社會其他所有選舉制度相比,科舉制度有其進步性和合理性。它造成了社會流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建政治;科舉的一整套嚴密的考試程式和制度,更被譽為是中華民族的傑出創造。(四)科舉制度具有相當的開放性和一定程度的競争性,造成封建社會的人才流動。有一些平民通過科舉考試可以上升為統治者;另一些官宦子弟卻因科舉失利而淪為平民。科舉制度推動了不同等級成員之間的流動,為曆代統治者甄拔了一批又一批的臣僚百官,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故本題正确答案為ABC項。

2. (單選題)在大陸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 )

A. 秀才

B. 進士

C. 舉人

D. 質士

【答案】B【解析】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于《禮記 王制》。隋炀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唐朝時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主要,後來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内容。元、明、清時,貢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故本題正确答案為B項。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中國古代選官制度(上)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是古往今來大陸民間流傳不息的一句俗語,意思是文才武藝,學好了就要貢獻給朝廷和皇帝。步入新時代,考公考編者亦如過江之鲫來往不絕。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古代的選官制度,看看在封建王朝,“公務員”的任用有哪些不同今日的标準。

一、先秦

王位世襲制——國家王位由一個家族世代承襲的政治制度。世襲制的特點是王權與族權統一。它通過家族血緣關系來确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

方式:兄終弟及、父子相傳

二、秦朝

軍功爵制——(一)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二)取消宗室貴族所享有的世襲特權,他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憑血緣關系獲得高官厚祿和爵位封邑。軍功爵制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勢力的增強。

三、兩漢

察舉制——從平民或低級官吏當中按照一定的标準選拔在道德、品行、才能方面符合當時統治階級需要的人才入朝為官的制度。初期以"鄉舉裡選"為依據,注重鄉裡輿論對某位士人德才評判的權威性。後期,因為人為因素對選才有着決定性的影響,造成平民儒士中之優秀人才被拒之門外。特别在東漢後期,任人唯親、唯财、唯勢,權門勢家把持察舉的結果,令流弊百出,察舉制度的根本缺陷暴露無遺。

征辟——征辟是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與公府、州郡辟除兩種方式。

四、魏晉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從内容上說主要是設定中正官員、品評同籍人物、評議選官依據。九品中正制的特點是注重門第出身。這一制度是緻力于解決朝廷選官和鄉裡清議的統一問題,後來在品第過程中,家世越來越重要,至西晉時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面,是以當士族沒落以後,九品中正制也被徹底廢除了。

以上就是古代選官制度的相關知識,大家學會了嗎?

1. (單選題)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是保證封建統治的重要舉措,曆代統治者對選官都極為關注。其中秦朝時期的選官制度為( )

A. 世卿世祿制

B. 察舉制

C. 九品中正制

D. 軍功授爵制

【答案】D【解析】軍功爵制的出現和确立,在先秦軍事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春秋以前列國普遍存在"世卿世祿"制度。國家在選拔人才,包括軍事将領時,實行"親親尊尊"路線,主要在奴隸主貴族中選取。戰國時列國推行的變法運動,有力地打擊了舊貴族特權。而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就為新的軍功爵制出台準備了社會條件。秦是推行軍功爵制最徹底的國家,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爵位的制度,對當時和後世的影響也最大。故本題正确答案為D項。

2. (單選題)大陸曆史上采用九品中正制,使得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門第即可步入仕途的朝代是( )

A. 魏晉南北朝

B. 漢朝

C. 隋朝

D. 元朝

【答案】A【解析】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曹丕采納尚書令陳群的意見,後來各參與方基本遵從這種不成文規定。九品中正制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之科舉,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實際是兩漢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和發展,或者說是察舉制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故本題正确答案為A項。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中國古代選官制度(下)

今天我們繼續了解古代選官制度。

一、隋唐

科舉制——創立和完善。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炀帝時,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二、宋朝

科舉制——發展。北宋的科舉制比唐朝有了進一步發展:考試分為鄉試、省試、殿試三級,嚴格科舉考試程式,舉人經禮部考試後須經殿試才算合格,錄取權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試成為定制。

科舉制——變化與廢除。明朝沿襲了前代科舉取士制度。為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科舉試卷僅從儒家的四書、五經中命題,而且隻準用程、朱理學的觀點,稱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嚴重地束縛了人們的思想。20世紀初,由于國内形勢的劇變,封建科舉制度已不适應形勢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

1. (單選題)關于大陸曆史上的人才選拔制度,按出現順序先後排列正确的是( )

A. 世官制——九品中正制——察舉制——科舉制

B. 世官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

C. 察舉制——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

D. 察舉制——九品中正制——世官制——科舉制

【答案】B【解析】世官制,指世代為官,官吏都具有世襲官職的特權。世官制是先秦時期在選官用人方面所實行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世官”,顧名思義,即貴族世代為官的制度。察舉制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内随時考察、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它的确立時間是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曹丕采納尚書令陳群的意見,後來各參與方基本遵從這種不成文規定。曹丕于黃初元年(220年)命陳制定的具有法律意義的制度。此制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的确立,這期間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中正制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之科舉,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實際是兩漢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和發展,或者說是察舉制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科舉制開始于隋朝,科舉從開創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曆一千二百餘年。科舉制度的主要考試都是定期的舉行的。唐朝科舉與宋初科舉每年舉行一次,宋太宗時期改為每一年或二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為每三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科舉考試通常分為地方上的鄉試、中央的省試與殿試。鄉試第一名為“解元”,中央省試為“省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按照順序為世官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故本題正确答案為B項。

2. (單選題)中國古代曆史最長的選官制度是( )

A. 九品中正制

B. 科舉制

C. 舉薦制

D. 軍功爵制

【答案】B【解析】我同古代選官制度的變革是:世卿世祿制——軍功授爵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科舉制度,又稱科舉、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制開始于隋文帝,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曆一千三百餘年,是大陸占代選官制度中曆時最長的。故本題正确答案為B項。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點,經常與人文、地理、曆史甚至哲學知識點一起組成題目進行考查。下面就讓小編帶着大家一起回顧大陸重要的傳統節日吧!

一、元宵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等。起源自漢文帝紀念平定“諸呂之亂”,漢武帝時祭祀太一神,漢明帝時挂燈禮佛。習俗有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猜燈謎、踩高跷、劃旱船、放孔明燈、燃放燈火等。

二、清明節

清明節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曆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得名還源于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清明前一天是寒食節,傳說起源于紀念晉國大夫介子推。習俗有掃墓、踏青、吃寒食、插柳、放風筝等。

三、端午節

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重午節等,是國家法定節假日,也是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2009年)。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挂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佩香囊,懸鐘馗像,挂荷包和拴五色絲線,驅五毒。

四、中元節

又稱亡人節、“盂蘭盆會”“鬼節”“施孤”等。

五、中秋節

又稱秋夕、八月節、月夕、月節、團圓節等,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有關傳說有“唐軍祝捷”和朱元璋上司的反元起義軍利用餅中藏紙條傳送起義消息等。習俗包括吃月餅、賞月、玩花燈,香港有舞火龍的習俗。

六、冬至

又稱“冬節”“長至節”“亞歲”。春秋時期,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習俗是吃餃子(北方)、吃湯圓(南方)。

七、重陽

又稱重九節、踏秋節,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2012年6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規定重陽節為“老年節”。習俗有登高、插茱萸、賞菊花飲菊花酒等。

八、春節

古代稱元旦、歲首;是國家法定節假日。習俗有守歲、放鞭炮、貼春聯、貼桃符、拜年、吃餃子、剪窗花。

以上就是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大家學會了嗎?

1. (單選題)以下各個選項中,全是傳統節日的是( )

A. 元旦、春節、中秋、國慶、七夕

B. 元旦、春節、中秋、七夕、重陽

C. 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重陽

D. 春節、清明、建軍、中秋、重陽

【答案】C【解析】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内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曆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龍擡頭(農曆二月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陽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等。是以,C項中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重陽都是大陸的傳統節日。故本題正确答案為C項。

2. (單選題)下列哪項不是端午節的習俗( )

A. 挂香包

B. 插艾蒿

C. 登高采菊

D. 喝雄黃酒

【答案】C【解析】登高采菊為重陽節的習俗。重陽節有登高采菊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故本題正确答案為C項。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古代稱謂之敬稱

古人的稱謂極有講究,不同關系不同的身份、地位對人的稱謂都可能有所不同。在事業機關考試中,古代稱謂經常作為直接的考點出現。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細數古代的敬稱。

稱呼對方或其親屬

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尊上(對方父母)、尊駕(對方)

稱平輩或晚輩

賢弟:對交情好的比自己年齡小的朋友或好朋友弟弟的稱呼

地位高或年長的已去世的人

先帝、先考(已去世的父親)、先慈(已去世的母親)

對尊長者或朋輩

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

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

奉告、奉還、奉勸

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

惠存、惠贈

垂愛、垂青、垂詢

對朋友的稱謂

金蘭之交、忘年之交(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劍頸之交、 竹馬之交(童年時代就要好的朋友)、總角之交(兒時就結交相識的朋友)

對醫生的稱謂

宋代始北方人對醫生的尊稱為大夫,南方人對醫生的尊稱為郎中

以上就是古代敬稱的相關知識,大家學會了嗎?

1. (單選題)古人稱呼對方妹妹( )

A. 令妹

B. 内子

C. 家美

D. 舍妹

【答案】A【解析】針對不同的對象,稱呼可有多種。稱呼帝王時,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萬乘、聖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對一般人,則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閣下、長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于古代對對方的父親稱令尊、尊公、尊大人,對對方母親稱令堂、太君,對對方的妻子稱令正,對對方妻父稱泰山、冰翁,對對方兄弟(妹)稱昆仲、昆玉、令兄、令弟(妹),對對方的兒子稱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對對方的女兒稱千金、玉女、令愛等等,因多見于口語。是以古人稱呼對方之妹時用令妹。故本題正确答案為A項。

2. (判斷題)令堂是對對方母親的尊稱,也可使用令慈。( )

【答案】A【解析】令慈和令堂都是對他人母親的敬稱。古人對别人稱自己長輩時,一般先冠以“家”字,稱父親為家父或家嚴,母親為家母或家慈。稱呼别人的家人則冠以“令”字,如:稱别人的父親為令尊,别人的母親為令堂,别人的兒子為令郎,别人的女兒為令嫒。這是對别人家的家人的一種尊稱,相當于“你的”或“您的”。故本題正确答案為A項。

事業機關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知識:古代稱謂之謙稱

謙稱是表示謙虛的自稱。上篇我們回顧了古代的敬稱,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細數古代的謙稱。

對别人稱自己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戚

家嚴、家父(父親);家慈、家母(母親)

對别人稱自己輩分低或年紀小的親戚

舍弟、舍妹、舍親(親戚)

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間謙稱自己)、小女(自己的女兒)

老朽、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自稱

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自己的見解)

限于女子表示謙卑的自稱

下官

官員的自稱

敝處(自己的房屋、處所)

鄙人、鄙見

其他

見諒(請人諒解)、見教(指教)

敢問(冒昧地請示别人)

竊思、竊以為

以上就是古代謙稱的相關知識,大家學會了嗎?

1. (單選題)下列句子中,劃線的傳統禮貌稱謂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這是您家母托我買的,您直接交給她老人家就行了

B. 今日親聆諸位先賢的高論,茅塞頓開,獲益匪淺

C. 令嫒這次在兒童畫展上獲獎,多虧您悉心指導,我們全家很感謝您

D. 舍弟脾氣不好,好使性子,還望您多多包涵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禮貌稱謂,交往中的文明稱呼。舊時稱父母為“高堂”、“椿萱”等。稱别人的父母為“令尊”“令堂”。稱别人的兄弟姐妹為“令兄”“令弟”“令姊”“令妹”等。稱自己父母則為“家父”“家慈”等。稱妻之父母為“嶽父”“嶽母”。稱死去的父親為“先父”“先嚴”“先考”,死去的母親為“先母”“先慈”“先妣”。尊稱别人家庭院為“府上”“尊府”,自稱為“寒舍”“舍下”“草堂”。自謙稱呼有“仆”“不才”“小生”“小可”“愚兄”等,凡此種種。今山東鄉村夫妻間稱呼多以“孩子他爸”“孩子他娘”相稱,對同輩人則以“他叔”“他嬸子”“他姑”“他姨”稱呼,以示尊敬。舍弟是對自己弟弟的謙稱。舍弟脾氣不好,好使性子,還望您多多包涵。用詞恰當。故本題正确答案為D項。

2. (單選題)下列關于古代雅稱的解釋錯誤的是( )

A. “家嚴”——自己的父親

B. “伉俪”——夫妻

C. “斧正”——把自己的詩文書畫等送給人時,表示請對方指教

D. “高足”——指别人的學生

【答案】C【解析】A項,家嚴又稱“家君”“家尊”,是在别人面前對自己父親的謙稱。“家母、家慈”稱自己的母親;“家兄”是稱自己的哥哥。A項說法正确。B項,伉有對等、匹敵之意;俪有結緣、配偶之意。後來稱事業上有成就可相匹敵的夫婦為伉俪,也稱一般夫婦為伉俪。B項說法正确。C項,“斧正”亦作"斧政",是請人修改詩文的敬辭。其與“雅正”不同,“雅正”一般指把自己的詩文書畫等送給人時,表示請對方指教。故C項說法錯誤。D項,高足指良馬、駿馬,猶言高才。語出《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後常用為稱呼别人的學生的敬詞。D項說法正确。故本題正确答案為C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