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殼比手機還賺錢:年輕人“第二面子”撐起千億生意

手機殼比手機還賺錢:年輕人“第二面子”撐起千億生意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喬雪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結束蘋果春季釋出會後,蘋果就又悄悄上新了一款 3 米長的雷靂 4 Pro 資料線,值得一提的是,價格破千,達到1169元,被稱為最貴資料線。但即便是如此高昂的價格,銷量卻依然火爆。根據蘋果官網的到貨時間,資料線剛一發售,就處于缺貨狀态。現在下單,最快也需要 3 周時間才能到貨。

如果說,一條傳輸線能賣出上千元的高價,是科技的加持讓一條資料線滿是科技含量,而另一面是,同樣作為手機配件的手機殼,這一不那麼具有科技感的配件正在出圈:菜刀手機殼、麻花辮手機殼、老幹媽手機殼,也在成為年輕人中新晉時尚單品。

一個時尚、新潮、整蠱的手機殼,甚至可以成為新晉社交貨币。而手機殼,不僅成為年輕人彰顯個性的一種文化,也在向我們展示出又一個不為人知的3C配件的商業世界。

半夜下單搶手機殼,超千萬使用者一年買殼超12個

半夜一點半,小鎮終于選好了2款手機殼決定去睡覺,“不是因為缺才去購買,湊單、有好看的新款,都會不定時購入”,這已經是大多數人年輕人的日常。

小鎮并非個例,根據直通車的資料,針對手機殼這個關鍵詞的使用者畫像是年齡在25-35歲之間,具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女性消費者,其中有約6.75%的購買發生在21點。

手機殼誕生之初,是為了保護脆弱的3c産品免受磕碰等意外,“我絕對不敢讓自己的手機‘裸奔’,有個殼還是安心,之前試過幾次,隻要是摘掉殼子,手機必被摔,是以現在都老老實實帶殼,但總用一個,老是厭倦了,是以買了好幾個換着帶。”小鎮說。

大學生豆豆則認為,買手機殼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手機,而在現在,保護功能甚至是次要的,要好看、要萌、要炫,成為了她的訴求。

豆豆回想起自己購買的第一部iPhone的手機,“我其實也不懂配置那些的,但是發現iPhone有好多好看的手機殼,這個習慣甚至一直沿襲到了現在,每當蘋果推出新機時,先下單手機殼,往往都是再買手機。給手機換手機殼,就像就是給手機更換皮膚。”

據NPD GroupInc調查資料,75%的智能手機使用者會用保護殼,且25%的人會購買2個以上手機殼,以在不同場合呈現不同的手機造型和服裝搭配。2020年,全球手機保護套的需求量将達到14.9億個。

手機殼越來越成為剛需,“手機殼的使用者黏性高,有超過千萬級使用者每年購買12次以上,相當高頻。在手機殼的忠實使用者中,女性撐起半邊天,甚至是大半邊天。”天貓小二介紹,在天貓,手機殼所屬的數位周邊品類,女性消費者占比超50%。手機殼和項鍊、口紅一樣,正成為女性們的“第三配飾”,搭配她們的衣服、包包,或者心情。

一位手機殼商家告訴Tech星球,他有一個老客戶一人就擁有上千款不同品牌的手機殼,手機殼甚至具有了某種收藏的價值。購買頻次的另一面是,手機殼突破以往的刻闆印象,客單價正在不斷飙升,尤其是芳綸纖維、碳纖維等新複合材料制作的産品,單個手機殼的價格能上探到400-600元左右。

科技的力量讓智能手機一年2至3次的更新換代成為正常,手機殼幾乎成了智能機的标配,手機殼市場也一度呈現出“瘋長”的态勢,在業内,甚至有人傳言“手機殼賣得最好的那個人開上了保時捷”。越來越多的華強北商家轉型,手機廠商下場、海外品牌湧入,也在誘發着這個市場越來越火熱的魔力。

手機殼廠家:國外使用者超6成,年入過億

天貓品牌kingxbar手機殼老闆郭浩生還記得,自己見證了手機殼市場的變遷,在iPhone還未成為街機前,他最開始做的是諾基亞的生意,那時候手機殼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生意,而這十幾年,諾基亞已經成了時代的眼淚,自己的工廠卻從小小的幾條生産線,變成了國際大工廠,客戶不僅涵蓋了日本迪士尼樂園、泡泡瑪特,還有很多國際一線蘋果經銷商。

郭浩生向Tech星球透露,在機型上,工廠主要以蘋果手機為主,在他的工廠裡,iPhone手機殼占到了産能的8成。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4月,是各大手機廠商發新機的日子,也是手機殼廠商的黃金周期,而iPhone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像這樣的配件商的春天,蘋果一推出了磁性充電的功能,郭浩生就押注了,特意為此開設一個新的品牌,主做這部分細分市場。

而手機殼的生意要想做的好,還需要充分的了解當地市場的使用者需求。郭浩生告訴Tech星球,他在國内主要覆寫蘋果的授權經銷管道,也在同步走向海外,其中海外的市場占據了6成。是以,手機殼、鋼化膜與資料線,也被配件賣家們戲稱為“跨境電商吉祥三寶”。

據郭浩生介紹,如今,他的工廠年出貨量達300萬個,而毛利能控制在20%-30%之間,正如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說的,賣手機不如賣手機殼和保護套賺錢。

這塊肥美的商業沃土,不僅吸引着華強北的無數廠商,同樣被各大手機廠商看重,郭浩生告訴Tech星球,占到了自己産能的近六分之一,是由手機廠商魅族訂貨的,但魅族鎖定的貨不僅有自己品牌的手機殼,還有iPhone的型号。

3月16日,魅族官方宣布,iPhone 13 Pro/ Pro Max“黑化獨角獸”手機殼限量開售,售價129元。去年5月,華為P30 Pro限量版套裝在華為商城開啟預售,限量版無非是加一個禮盒與手機殼,比隻賣手機足足多了400元。

而靠着給華為供貨的目前唯一一家手機殼上市企業傑美特,2021年一年營收在28億元左右,手機殼的生意,連手機廠商都想下場分一杯羹。

看到潮流配件的廣闊未來後,越來越多的海外品牌也開始湧入國内市場,春節前,海外爆紅的CASETiFY通過入駐天貓旗艦店進入大陸市場,主打設計感和個性化,連足球巨星梅西、超模Kylie Jenner都是其粉絲,為其免費代言。CASETiFY手機殼官旗剛一開出,就有粉絲連夜搶殼,瞬間登上了日銷百萬的戰績。而該品牌也完成了近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同樣爆火的還有來自瑞典的手機殼品牌Holdit,其中國區主理人告訴Tech星球,剛接觸到Holdit時,它還是一個非常小的品牌,海外社交網站上隻有3000多個粉絲,2020年入駐天貓,在中國迅速走紅,成長速度飛快,正式才營運了一年半在中國,同時在全球市場品牌2021年總銷售額已經超過1億多元。

注重個性,新技術、潮流設計的年輕人,正成為新興手機殼的未來消費主力軍。手機殼牽扯出的是一個龐大的新型市場,有調研資料顯示,按手機殼售價中位數15美元計算,市場規模将達到每年225億美元,約1575億人民币的規模。但在國内,盡管手機殼是一個蓄勢待發的新型市場,但距離形成氣候和規模,還有一段距離。

上李佳琦直播 、聯名IP、新消費玩法,哪個才是千億手機殼的未來?

優加品牌最早是在深圳華強北做鋼化膜起家的,在銷售的過程中發現,那些對手機螢幕的有保護需求的人,同樣也是手機殼的使用者,于是逐漸介入了這部分的市場,現在手機殼創造的收入已經占到了目前營收的大頭,還逐漸建立起了自由工廠,目前年産值過億。

優加品牌電商負責人劉華生分析,手機殼生意有一個很重要的優勢是,這基本上是純粹的女性消費品,“男生可能隻為他的手機買1至3個手機殼,但女生買手機殼是不設上限的”,劉華生說道。

但手機殼卻與智能手機的格局不同,手機殼市場缺少的獨占鳌頭品牌和頭部企業。主打成本效益、低價走量的商家充斥着市場。一位東莞源頭工廠老闆告訴Tech星球,一個手機殼9.9元就可以包郵,可一件代發,買得越多價格越便宜,最低可以做到活動價的時候單個手機殼2.9元包郵。

劉華生告訴Tech星球,目前市場上,還是以華強北的低價手機殼為主,手機殼品牌的生意并不好做,還以雜牌、山寨居多,國内的消費者對手機殼的品牌還沒有形成共識,客單價超過100元就不太好賣,并不完全認可中高端手機殼的價值。而且,還容易出現設計抄襲、山寨等現象,更加不利于走品牌化。

但要獲得品牌層面的認知,就要走出一條差異化的道路。

劉華生現在的打法是,簽約知名IP,生産聯名款手機殼,對于他的工廠來說,這是一個排列組合的生意,手上握有相關的迪士尼、三麗鷗、漫威等幾十萬個IP形象,而手機的造型結構大概有幾十款,幾十乘幾十萬的排列組合,将是一個無限大的創新産品,他告訴Tech星球,現在在淘寶可以做到款式日更上新。

劉華生還在利用季節性營造差異化的,冬天天氣冷就主推燈芯絨材質的,而夏天玻璃材質的更受歡迎,手機殼就像衣服一樣,也賣出了季節優勢。

而手機殼的生意也在不斷借鑒新的營銷管道,劉華生想到了借用了的直播的熱度,他告訴Tech星球,此前和做過淘寶直播李佳琦合作,一場單個連結能賣超過4萬多單,在抖音羅永浩直播間也是2萬個庫存一晚上就買光了,讓他也找到賣手機殼的新玩法。

另一方面,對于整個手機殼個行業,目前存在的難點是門檻較低,但想要塑造一個品牌需要時間和功夫。Holdit品牌中國區主理人告訴Tech星球,其實高品質的手機殼的講求工藝和材料,比如被蘋果官方帶火的液态矽膠手機殼,手感順滑抗油抗污,但很多商家為了節約成本,采用一些高仿材料來對付,這樣的山寨次品産品大肆銷售後,會給消費者帶來這類材料就是這樣品質的印象,非常不利于高端産品的推廣。

而Holdit較高的價格源自對于舒适感的堅持,手機殼采用了來自德國拜耳的矽膠,進口tpu材料以及獨特的時尚風格設計。但如果不是親自了解,可能并不能真的體會到中高端手機殼和便宜手機殼的差別。

是以,他們現在也在用新消費的方式接近消費者,塑造新型手機殼品牌,為此,作為90後的主理人劉琳,她研究了一衆新消費品牌,如内衣品牌内外的極簡主義,養生品牌内問的視覺,甚至是食品品牌旺旺的營銷,“不能再用老套的3C配件形式賣手機殼。手機殼更是彰顯個性的道具。新消費崛起的當下,要換個玩法,才能真正帶動高品質手機殼市場的更新、同時獲得年輕人的喜愛。”

此外,類似天貓、淘寶、京東這樣電商平台,也開始注重到手機殼的行業發展,Z世代的消費者們有着明顯的偏好、情緒、需求,是以個性化服務成為另一發展勢頭,像天貓為推動行業數字化,上線了手機殼個性化定制服務,消費者上傳照片即可下單個性化手機殼,又為市場開辟了新的可能。

手機殼市場足夠大,但無論是傑美特還是一衆崛起的新品牌,都遠未成為行業集中度高的巨頭,品牌還有發力的空間,中小賣家仍然有機會。

但是,手機殼的生意,已經不再僅僅是路邊攤或者是9.9元包郵的小生意。在新消費大行其道的當下,每一個行業都有重塑一遍的可能,更多的商家正在湧入掘金。

手機殼比手機還賺錢:年輕人“第二面子”撐起千億生意
手機殼比手機還賺錢:年輕人“第二面子”撐起千億生意

加入交流群&内容轉載&合作相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