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随筆|張明國:幸福感

幸福感

文/ 張明國

随筆|張明國:幸福感

什麼叫幸福?

星期六,朋友開車伴着九十多歲的母親去吃黃河大鯉魚。

初冬,微冷,太陽暖暖的,風細。朋友穿着薄薄的羊毛衫、茄克,潇灑。路邊的樹挺拔,該落的葉子落了。大地一片靜寂,該收的莊稼收了,麥種在田裡無聲的孕育。一望無際,不登高也能望遠,令人惬意。看到的是墳頭和墓碑,讓人想到了入土為安的老人,靜靜的安息。某省地方的官員,不知哪根神經發達,竟想到平墳頭,惹得民怨沸騰。朋友議論說,政治、經濟、文化、生态、發展等等,有多少事情要幹要做要考慮,為什麼要逆行倫理?如果把移風易俗的重點放在這裡,群衆的評價永遠不會高,何談滿意度!

忽然,朋友說,輪胎報警,可能漏氣了。汽油時代,維修服務還是友善的。站裡生意紅火,師傅們埋頭苦幹,老闆說今天有點忙,好半天才挨上号,補胎。輕松好奇的觀察師傅如何操作,卸輪、扒胎、化印、挫皮、塗膠、晾幹、貼貼、充氣,和自行車補胎原理是一樣的,但全是機械化作業。問要多少錢的“貼”,答:“最好的”,又答“30元”,原認為像醫院看病一樣,挂号、診斷、檢查、拿藥,各付其費。無他,全部完工就是30元。機械化的裝置、娴熟的操作忍不住問其收入,答,2000多塊。看着年輕人一臉幸福的表情,不免詫異。

随筆|張明國:幸福感

我們驅車趕往的地方“老楊家”是從抖音上得來的,臨河靠山。河是黃河,南北流向,山叫魚山,曹植梵呗發源地,這裡應該是聊城海拔最高,也是唯一的石頭山。标牌上寫着“艾山-老楊家”,名菜是黃河大鯉魚,不大的院落,人滿車滿,大人小孩,男女老少,歡天喜地。條件比較簡陋,方桌矮凳,實際上就是用窗紗隔開的“地攤”。缸裡的魚是紅尾巴,它就是“黃河大鯉魚”,朋友們有滋有味的品着。古人說{十個廚子九個淡},但老楊家是重口味,也可能崇尚不鹹不香。送菜的女士應該是40~50人員,微黑、微胖、微笑,圍着碎花的圍裙,進進出出,忙忙碌碌,微汗。湯涼了,幫忙熱一下吧,說:沒事,我告訴廚師再加點水和料。果然又上來一大盆,熱乎乎的,讓人心存感激。搭讪着問,多少工資?1500元,一月一結。朋友戲谑:不少不少,不出遠門,還不耽誤地裡幹活(恐怕說工資少降低服務水準)。她開心的眼睛笑成了一條縫。

随筆|張明國:幸福感

席間,有年薪六位數的實業家,有月薪五位數的教授和幹部,想到2000元踏實肯幹的維修工,看到一月一結的開心胖嫂,就何謂幸福,擺開了龍門陣:

甲:幸福是一種感覺。

乙:幸福是體味到了生活的真味。

丙:幸福不是生活的賜予,而是心的感悟。

丁:幸福是甘于平淡,不争、不比、不計較。

随筆|張明國:幸福感

是的,

幸福不是飯菜的味道,

幸福不是衣服的光鮮;

幸福不是财富的堆積,

幸福不是地位的耀眼。

幸福不分行業、不分職業、不分高低、不分貴賤;

幸福不分陰晴、不分圓缺,不分雨雪、不分綠紅紫藍。

幸福有時是微笑、幸福有時是淡然,

幸福有時是刷碗、幸福有時是做飯,

幸福有時想喝酒、幸福有時想抽煙,

幸福有時盼聚會、幸福有時靜思念,

幸福有時圖涼快、幸福有時出大汗,

幸福有時生男丁、幸福有時喜令媛,

幸福有時是繁忙、幸福有時享清閑,

幸福有時是收獲、幸福有時是奉獻,

幸福有時盤點成績、幸福有時總結經驗。

~~~

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共同富裕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時代。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讓我們堅定理想、堅定信仰、堅定信念,格物緻知,奔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随筆|張明國:幸福感

【作者簡介】張明國,聊城市民政局一級調研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