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爸爸改過的作文被丢進垃圾桶,“我隻想要回自己的作文!”

01

很多父母已經忘記了,自己有多久沒有對孩子說一句鼓勵的話。

我們習慣面對贊揚,保持謙虛的态度。當面對孩子的時候,亦是如此,孩子有了一點點小驕傲,父母就會立刻“潑冷水”,本意是好的,希望孩子别太過驕傲自滿,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前不久,有一位父親就經曆了這樣的事情,有了些自己的小感悟:

上國小四年級的女兒一回家,就興高采烈地念她的作文。寫得确實好,老師還影印了,讓全班傳看。但我不滿意,拿過作文紙,一字一句地改了起來。半個小時後,密密麻麻的紅字幾乎要淹沒原來的筆迹。我走到女兒的房間,對她說,爸爸改了一下,你要不要聽聽?雖然眼裡閃過一絲不樂意,她還是同意了。可還沒等我念完,女兒就搶過作文紙,揉成一團,丢進了垃圾桶。做完這一切,她擡起頭,冷冰冰地說,我隻想要回自己的作文。

作為一名大學文科教師,我在漢語寫作上肯定比女兒做得更好。我也想讓她變得更好。我要示範給她看。為此,我費勁地改寫一些句子,以便讓它們自然地洋溢出天真爛漫。越是愛女兒,我越有點迫不及待。

可是女兒不喜歡!冰冷的語調分明在告訴我,我冒犯了她。改得更好了,難道不好嗎?她難道不應該仔細體會修改的妙處,學着把作文寫得更好?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她還可以問我啊。父女倆坐在沙發裡,埋着頭,熱烈地交流着關于寫作的細節。

然而沒有。想象和現實巨大的反差,讓我不得不認真考慮這件事情。我想,這一切都源于女兒跟我在目标上的不同。我是父親,希望她更好;我是教師,希望批改過的文章更好。無論是家庭角色,還是職業角色,我都追求更好。但女兒隻是一個孩子,她希望得到快樂,希望她的成長被認可。變得更好,對她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變得更好的過程中,她能感覺到自己的好,能感覺到别人也認為她很好。變得更好,是進步,這會帶來進步的快樂;感覺到好和被認可,哪怕沒有進步,但也是踏踏實實的一步,依然會有這一步的快樂。

身為家長,我們在沉浸在“幫助孩子變得更好的”想法裡時,往往會忽略了重要的信号——孩子究竟想要什麼。

爸爸改過的作文被丢進垃圾桶,“我隻想要回自己的作文!”

02

孩子取得了成績,高高興興地向父母報喜,得來的卻常常是“繼續加油!”“你還可以做的更好!”,甚至有的家長還會以自己的經驗,繼續“教育”孩子一番。

作為家長,經曆了很多風風雨雨,人生閱曆比孩子豐富許多,更深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孩子取得的成績可能都不算什麼。

曾經有一位主持人在節目中說過自己女兒的事情,每次帶着三歲的女兒去商場,女兒總是又哭又鬧。她很不了解,商場這麼好玩,怎麼孩子卻不喜歡?

直到有一次,她蹲下來幫孩子系鞋帶,“意外”地發現了孩子眼中的世界:看不見琳琅滿目的商品,隻能看見大人的腿和冰冷的禮品袋。

于是她立刻決定把女兒抱起來回家。可是孩子上了肩膀就不哭了,因為發現了玩具。

她忽然意識到,孩子看到的世界和大人們不一樣,隻有和孩子站在一條視平線上,才能了解孩子,走進她的内心。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父親,他急于讓女兒進步,修改了作文。身為一名教師,一位家長,這個做法完全是對的。他覺得女兒的這篇作文不夠完美,可是他是否想過,即使這篇作文不夠完美,但卻飽含着熱情和想象,在班裡也是人人稱贊的,沒想到在爸爸眼裡,這卻是一堵四處漏風的破牆,有待修補。她告訴爸爸這個好消息,不是要爸爸修補這堵牆,而是分享這份喜悅。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家長要及時肯定孩子,合理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放下身段,以孩子的視角來思考問題,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内心。

爸爸改過的作文被丢進垃圾桶,“我隻想要回自己的作文!”

03

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說:“生命的本質需求,是渴望被看見。”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給予孩子認可和肯定,滿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同時,也不讓他驕傲自滿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