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歡古玉的男人:能興家旺業!

有句古話說得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作為一個男人,應該脾氣好、度量大、胸襟廣,性情溫良,像古玉包漿一樣潤澤。

喜歡古玉的男人:能興家旺業!

一個男人脾氣大,那他就是小人。愛發脾氣的人,一生都會一事無成,成了也會失敗。顯然,脾氣不是好東西。這就是為何過去中國的男人都喜歡佩戴古玉,他們是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性格像古玉一樣溫潤,内斂,不張揚,不輕浮。

喜歡古玉的男人:能興家旺業!

古玉堅韌、溫和、細膩、含蓄,由内向外慢慢透射出一種魅力無窮的美,這些特點與人性有着極大的一緻性。好的玉石冬天拿在手裡溫溫的,它不涼,不會凍着手的;而夏天相對炎熱的天氣又并不感到暖手,真是再好不過。

當然,男人佩戴古玉,原因并不僅在于此。男性佩戴首飾,在大陸古已有之,而且表現形式極富大漢文化色彩。

喜歡古玉的男人:能興家旺業!

《禮記·玉藻》雲“古之君子必佩玉”,因為“君子于玉比德焉”(孔子),又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詩經》裡也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句;即君子以玉象征高潔的德行,玉是君子的象征,古代男人帶玉,就是希望自己像君子一樣,或者自己本來就是君子。古玉,總給人們帶來吉祥、美好、溫馨的回憶。

古玉具有“體如凝脂,精光内蘊”的質地,它是大自然的精魂,是美石中的君子。東漢許慎釋玉,稱其有“五德”。

喜歡古玉的男人:能興家旺業!

《五經通義》亦說玉“溫潤而澤,有似于智;銳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撓,有似于義;有瑕于内必見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墜,有似于禮”。它表裡如一,瑕不掩瑜;光澤滋潤,剛柔相濟;甯斷不彎,不為瓦全;斷口鋒利,卻不傷人;聲音清越,卻不張揚。

喜歡古玉的男人:能興家旺業!

是以,中華古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卻有一萬年的玉文化。古人将玉精雕細琢、匠心巧妙,融入華夏文明以及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玉集石頭之精華與天地之靈氣,又被古代工匠雕刻為各種各樣的皇室佩飾用品,譬如玉璜、玉勒子、玉扳指等,當着吉祥物來佩戴,寄予人們許多美好的願望與夢想。

國人曆來以佩玉為美:帝王将相的冠冕上嵌着玉珠,達官貴人的腰帶上鑲着玉片,文人騷客的衣服上系着美玉,宋徽宗嗜玉成癖,楊貴妃含玉鎮暑,就連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時也不忘給他偏愛的主人公脖子上挂塊“通靈寶玉”。

喜歡古玉的男人:能興家旺業!

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古代男人留長發,需束于頭頂用簪子别住。老杜所使用的簪子,也一定是玉制的。如果他頭上頂着黃燦燦的金簪,嘴裡卻吟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恐怕會讓人感到别扭。

當今社會也不乏喜佩古玉的雅士。這類人多具書卷氣和文化内涵,他們之是以選擇玉飾,固然由 于它别具一格的文化意蘊、優雅含蓄的東方韻味、美麗動人的外貌形象,還因為古玉本身的文化内涵。

喜歡古玉的男人:能興家旺業!

在古代官方尚有一種說法:古玉能辟邪。一個佩玉的人如果遇到危機,玉會先碎,劫難也會減輕。這叫“玉碎人全”。

古玉是吉祥之物,是一種有靈氣的珍寶,一塊上好的玉件能給人帶來好運,防身避禍,逢兇化吉,祛病延年。玉石行内有一句話“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

高古玉的價格遠遠高于黃金,而其儲量卻遠勝于黃金,證據表明,沒有任何一個儒家文化圈政府會把和田玉或其他玉石做為硬通貨儲備在國庫,而出了儒家文化圈,更加得不到世界範圍内的認可

喜歡古玉的男人:能興家旺業!

古玉徹底成為了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純潔之物,更是中國傳統美德的代名詞,材質溫膩、柔潤有光澤。佩戴玉石,就像有個具有仁愛之心,生性溫和的君子時刻陪在你的左右,感染着你,讓你的性情最終得以蛻變。

從外表看就能看到古玉的裡面,是否有雜質,這是玉的忠義,也是古時君子必備的一種品德之一。俗話說的好:“畫龍畫虎難話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義”字看似簡單,真正想要做到,卻實在并不容易。

喜歡古玉的男人:能興家旺業!

敲擊古玉,會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并且能傳到很遠的地方,說明玉是有智慧的,并且善于傳達給周圍的人。這是君子志在四方的表現。不屈不撓,甯為玉碎,不為瓦全!

古玉的這一特點,代表着君子超人的勇氣!當玉斷裂的時候邊緣會有很鋒利的斷口,但是我們用手來觸摸的時候并不會傷害到我們, 這點與其他任何物質都不同,表明了君子潔身自好的特點。

喜歡古玉的男人:能興家旺業!

古玉最大的價值在于收藏,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寶石産量更加稀少,無法大面積普及,而金銀因其後期的貨币作用,受君子不言利的影響,高古玉玉相對來說更加容易被儒家文化圈所接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