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董有什麼用?

社會發展平穩了,經濟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古董拍賣變得異常熱鬧。很多人都買古董,要儲存原汁原味的東西,以此獲得升值空間。那麼,古董有什麼現實的作用嗎?

古董有什麼用?

要說古董的作用,隻能說是炒作的價值大于實用的價值,或者說儲存以後等待升值的價值大于實用的價值。古董大多是古代留存下來的東西,不能用于實際,很多都有已經朽壞了,甚至根本不能動,隻能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供人們觀賞,供人們品鑒。而就是這些不能應用于實際的古董,成了人們炒作的對象。

當然也不能說一點價值都沒有,隻是沒有什麼太多的實用價值,不能使用,可以觀賞,可以學習,可以證明。古代遺留下來的書畫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讓人們知道古代的藝術水準究竟有多高,也知道古代文人、畫家的心态以及取材的特點;古代遺留下來的很多兵器也是如此,雖然兵器有種不祥之器的感覺,但兵器能說明某些時代的鑄造工藝以及生産力水準,還有政治的作用等等,古代的石雕、岩畫、鐘鼎器具、服飾、玩賞的器具等東西都能證明一定時期的文化以及經濟發展的水準,還有工藝的發展,人們心态以及世俗習慣等。于是,古董就有了文物的意思,但不能叫作文物,因為文物不讓倒賣,倒賣文物犯法。

倒賣古董的人從來不說古董是怎麼來的,買古董的人也不會問古董的出處,看上就買,看不上就不買。雙發達成默契,也就做成了交易。至于古董是不是真的,賣的人不說,買的人全憑眼力。賣了假古董的人,當然不肯承認東西是假的,而買了假古董的人卻不能退貨,因為古董這行水很深,人們買了以後要是找到一個仿制品再去退貨,豈不是讓賣家虧大了?于是,古董行有真有假,真的少,假的多,就看買家的眼力了。

古董有什麼用?

買家買了古董并不是要用,尤其是買了一些古玩之後,也就把玩一下,接着賣掉,真喜歡的就放在家裡,長期把玩。但古董并不像生産工具一樣能夠産生什麼實際的效用,隻是一種古董行的商品,也是被古董行裡的人們預設的商品。但商品本身有真有假,真的可能被撿了漏,賣的價錢不高,而假的也可能被當成真的來賣,賣了高價。于是,古董買賣就成了一種類似于開盲盒的遊戲,當然有自诩為懂行的,當然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那麼,古董并沒有什麼實際的效用,隻是用來觀賞和升值的,是不是相當于一種貨币?

或許是吧。人們炒股票,能把股票價值炒高了,炒古董也能把古董價值炒高了,當然,古董就成了股票,也成了一種特殊的貨币。貨币随着行情漲跌,譬如一張清代的古畫,在行情好的時候能賣到上百萬甚至上千萬,要是行情不好了,就隻能賣到幾十萬。而行情的漲跌并不是以買家和賣家的意志為轉移的,會有國際古玩拍賣的定價規則,也會有國内古玩市場拍賣的定價規則,什麼成了值錢的古玩,就看市場需求了。市場需求量大,而古玩的件數少,比較珍貴,就成了奇貨可居的東西,甚至成了無價之寶;要是市場需求量小,而古玩件數多,就比較多見,也就成了爛大街的東西,賣不上價錢。而這種風向的轉變基本上依靠拍賣會的定價規則,也會被一些古玩行的元老們以及資本家們所操縱。或者說,古玩行的元老們都是資本家,知道什麼古玩應該賣高價了,也知道什麼古玩賣價走低了。于是,他們會趁機撈一把。而一般的古玩愛好者就隻有等着撿漏了,并不能左右行情和局勢。就好像炒股票的大玩家和一般散戶的差別,大玩家能得到一些内幕消息,甚至可以把握一些股票交易規律,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是會開展多種投資,當然就能賺大錢了,而一般散戶隻是買一隻股票,當然會被套牢了。

古玩就是股票,也是一種通用的貨币,會随着行情漲跌。也就是說,古玩就是一種被貨币化的金融工具,甚至還能弄成期票,還能把假的當成真的來賣,當然也就不會有什麼真實的價格了。如此一來,古玩就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了,本身成了炒作的工具。而那些炒作古玩的人并非都是對古玩了如指掌的人,很多都是盲目跟風,跟随潮流而動,跟随市場價格而動,往往成了被收割者,而不是賺了大錢的人。況且,他們都不了解曆史,也不懂古玩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隻是把古玩當成投資品或理财産品,奔着賺錢去的,當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對曆史以及文化的建樹了。那些賺了大錢的人基本上都是大買家,也是大賣家,能夠參與國際古玩拍賣,也知道古玩市場的動向以及定價政策,當然就能收割很多小玩家了。

古董有什麼用?

如此看來,古玩真的沒有什麼實用價值,隻有觀賞性、藝術性、曆史性、經濟和政治的屬性在裡面,當然很多屬性都是人們推測的,也不一定準确,而大多數古玩愛好者并不懂藝術、文化、政治、經濟等層面的東西,隻是想着賺錢,把古玩當成投資理财産品,也就讓古玩徹底改變了性質,成了蒙人的東西,也成了收割的工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