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耗時8年的汽車,就這樣沒了?

蘋果,當真不配造車?

郭明錤給出了一個大消息:蘋果的智能汽車團隊已經解散。

此前,外界對蘋果造車成果的驗收時間是在2025年。

現在蘋果如果想在2025年實作汽車的量産,就必須要在未來3-6個月内重新組織一支智能汽車團隊。

蘋果耗時8年的汽車,就這樣沒了?

蘋果造車的消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泰坦”(Project Titan)計劃開始逐漸浮出了水面。

是的,直到2022年,不僅連車的影子都沒看到,還被傳出團隊解散的消息。

看來這車是真的不好造。

蘋果造車,為什麼這麼難産?大概是蘋果自己也不知道該怎樣造車。

最開始負責蘋果汽車的是Steve Zadesky,在此之前,有過傳統車企的工作經曆,同時也是蘋果産品設計副總裁。

蘋果耗時8年的汽車,就這樣沒了?

作為負責人,資曆是夠的,主張造出實體的汽車。

不過這個技術路線遭到了蘋果首席設計師——Jonathan Ive,其希望的是打造一個全自動駕駛的平台。

這就有沖突了,兩人理念不合,不過主導蘋果汽車團隊的依舊是Steve Zadesky,蘋果整體還是傾向于造一輛帶有進階輔助駕駛的汽車。

隻是直到Steve Zadesky下台,蘋果依舊沒能造出一輛車。

那就換個人吧,接替Steve Zadesky的是Bob Mansfield,也是蘋果資深的高管了,帶領過團隊開發過Mac産品線,後來還負責過iPhone和iPad的硬體。

蘋果耗時8年的汽車,就這樣沒了?

2016年,這家夥一上台,直接否定了Steve Zadesky的路線,這蘋果造車,方向還得是軟體和技術。

當時就有傳聞,蘋果整車研發計劃已經被砍。

那麼蘋果要一心一意研發汽車軟體解決方案了嗎?

不,後面又出現了變動。

2018年,蘋果汽車項目負責人又發生了變動,這次上台是Doug Field,曾經主導Model 3量産的前特斯拉進階工程副總裁。

蘋果耗時8年的汽車,就這樣沒了?

嗯,蘋果汽車項目團隊的研發方向又改變了。

具備造車經驗的Doug Field,帶領蘋果又回到了整車制造的方向上,隻是這家夥,依舊沒能推動蘋果汽車的落地,在2021年9月就下線了。

緊接着下一任負責人Kevin Lynch來了。然後……沒了然後。

蘋果耗時8年的汽車,就這樣沒了?

Kevin Lynch的造車理念還沒摸清,郭明錤就放出消息,蘋果的智能汽車團隊已經解散了。

每上任一個新的負責人,蘋果的造車理念就要翻新一次,沒有明确指導思想的政策,終究隻是虛幻一槍。

技術路線的反複橫跳,究其而言,蘋果還是太想造出一輛“革命”的汽車,畢竟如果隻是一輛普普通通的汽車,那多沒意思,要造就造一輛很酷炫的汽車。

從蘋果申請的專利來看,蘋果汽車的外觀也十分夢幻。

英國的Vanarama公司,就基于蘋果已申請的專利,最終設計出十分貼近量産車外觀的3D模型。

蘋果耗時8年的汽車,就這樣沒了?

整車還沒有方向盤,座位可旋轉,在車内形成一個小小的會議空間。

蘋果耗時8年的汽車,就這樣沒了?

從圖檔上來看,蘋果汽車的确很夢幻,看着蘋果也更加傾向于打造軟硬體一體的蘋果汽車,既具備進階的自動駕駛功能,還具備科技感的整車設計,這的确很有蘋果的風格。

軟硬體一體,那可是蘋果最擅長的,但汽車除外。

在上個月,各大自動駕駛公司向加州DMV送出了全年的測試報告,蘋果的自動駕駛測試總裡程排名14,每次脫離平均行駛裡程數,為32km,排名僅為第22。

蘋果耗時8年的汽車,就這樣沒了?

與前面的頭部玩家差距明顯。

蘋果造車能不能成?

幾乎所有聲音都認為,蘋果造出來的汽車一定會是革命的,即便現在一輛車都沒有,蔚來、集度都已經将蘋果汽車作為最大的競争對手。

但現實中,蘋果汽車卻很尴尬。

自動駕駛測試裡程沒有優勢,從2014年到現在,8年時間,蘋果汽車影子都沒有見到,還被傳出汽車團隊已經解散的消息。

蘋果耗時8年的汽車,就這樣沒了?

黑馬相信,僅僅是造一輛車,對于有錢、還以供應鍊管理聞名的蘋果來說沒有難度,但蘋果的心氣顯然不會讓蘋果止步于造這樣一輛普通的汽車。

在智能汽車被認為是下一個時代的智能終端的當下,蘋果也不會放棄造車的夢,或許假以時日,蘋果會像初代iPhone那樣,一鳴驚人。

隻是真的還有足夠的時間留給蘋果嗎?

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網際網路企業、手機廠商紛紛入局智能汽車行業,而智能汽車比起手機來說,更需要資料的積累。

久拖不發的蘋果汽車,在自動駕駛測試裡程資料已經落後的蘋果,到時會不會隻是一個外觀很炫酷,但在駕駛上平平庸庸的汽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