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奶水不足”到母乳自由:我的哺乳辛酸路

哺乳期你是否也遇到難題?如何從 「奶水不足 」到母乳自由?

一起來聽聽 丁香媽媽星球的寶媽 @是定心啊*^O^* 的故事吧。

今天,要分享的是我的哺乳故事。它們是我可貴的回憶,希望很多年後,我還能記得,也希望能夠給到與我有過同樣狀況的媽媽們安慰和鼓勵。

先交代一下背景,我的麻麻,據她自己說,懷孕的時候沒有孕反,養胎體質,哥哥和我出生時都有 8 斤,順産,母乳極其充足,我們倆都母乳喂養到一歲半。從小聽到大,我往往把這些都看作理所應當——很久之後我才知道出生 8 斤就是巨大兒了。

珠玉在前,故事開始的進展也不錯,我同樣沒有孕反,孕期胃口超好,孕 38 周胎兒估重 7.6 斤,39 周估重達到 8 斤。這個時候出岔子了,因為疑似巨大兒+懸垂腹,醫生建議剖宮産,我有點失落,反複進行心理建設才接受了這個事實。

到了哺乳這一關,事情變得一波三折。

第一階段:不要再喂奶粉了!

讓寶寶吸!

可能因為是剖宮産,護士沒要求産後 6 小時内開奶,之後也是鼓勵補授法混合喂養,即寶寶餓了先吸母乳,吃不飽再喂奶粉。

泌乳專家建議:不論是順産、剖宮産或是早産,都應在産後 2 小時内進行開奶,即:開始喂奶。早産母親如果有母嬰分離的狀況,則 2 小時以内開始擠奶,此時的混合喂養,是母乳喂養的極大幹擾。

到了第三天早晨,我叫醒隊友說,我漲奶了。胸前像壓着兩個沙袋,微微脹痛。醫生護士查房時說,不要再喂奶粉了!讓她吸!寶寶是最好的催乳師!

話雖如此,可是寶寶做不到哇!吸了一會兒,似乎飽了,一個小時不到又漲了。護士說,還沒有吸空,吸空之後至少 3 小時才會再次漲奶。再次強調,一定要讓寶寶吸空,不然堵起來發炎了,後果不堪設想。

泌乳專家建議:并沒有這樣的時間标準,生理性脹奶期就是乳房被吸軟或擠軟後一會兒就會再次腫脹,與之後的因為乳汁充盈腫脹的性質不同。

月嫂阿姨也很着急,好在她有專業催乳師證書,一頓操作猛如虎,加上吸奶器加持,當天就實作了成功排空。

第四天,漏奶了。其實之前偶爾也有點漏,但是到第四天就像忘記關的水龍頭,一邊吃飯一邊滴,一會兒住院服就濕了一大片。雖然尴尬,但也很興奮,好了,定心的口糧有着落了!

盡管如此,定心她還太小了,使出吃奶的力氣,也隻吃得到幾口就會睡着,可是因為沒吃飽,睡了一會兒又要餓醒,如此在吃累了睡,餓醒再吃中循環往複。我們開玩笑把吃奶叫「上班」,說定心一上班就摸魚,小心被大機器(吸奶器)取代!

泌乳專家建議:寶寶這樣的情況,還要考慮哺乳姿勢和含乳是否足夠有效,有效吸吮的前提下寶寶一般不會 「 吸幾口就睡着,睡了一會兒又要餓醒 」,出現這樣反複頻繁哺喂的時候,需要評估寶寶的含乳效能。哺乳效能高的情況下,寶寶在同樣時間内能移出更多的奶水,消耗更少的體力。同時因為前期瓶喂的關系,寶寶也很可能出現乳頭混淆的情況,導緻親喂效率較低。

好在我也不糾結,實在餓了,就兌點奶粉,同時把母乳用吸奶器吸出來瓶喂。定心呢,不排斥奶粉,也沒有出現乳頭混淆。就這樣,一周後,我們第一次實作了供需平衡,我也長出了一口氣。

第二階段:吸空了嗎?

吸空了就兌點奶粉!

剛松了一口氣,猛漲期來了!胃口大了,力氣卻沒有跟上,飯量和力量不比對,再次陷入了惡性循環。

每次吃不上幾口就開始「摸魚」,隻剩下嘴皮子在動,沒有吞咽聲了。這個時候隻能「深情呼喚」加「耳提明面」,捏捏耳朵,拉拉小手,試圖叫醒她接着吃,實在不行隻好捏着鼻子、掰開嘴,強行停止喂奶,等睡醒了再喂,這樣一次喂下來可能需要半個小時。唯一好喂的是夜奶,可能睡眠積攢夠了能量,十分鐘就能吃飽。

月子裡,我一天要吃六頓飯,即傳說中的三餐三點,定心則吃 10~14 次。總之,不是我在吃就是她在吃。夏日裡穿着長袖長褲,即使開着空調,吃飯和喂奶的時候也不免大汗淋漓,一天下來疲累不堪。

那時候,我最怕月嫂阿姨說的一句話就是「 吸空了嗎?吸空了我給她兌點奶粉!」吃飯、睡覺,甚至上廁所都不敢太久,生怕定心餓了,等不了隻能吃奶粉。

更可怕的是,我一邊承受 「 我喂不飽我的娃」 ”的挫敗感,一邊還要忍受哺乳帶來的痛苦,堵奶、漏奶、乳頭皲裂、肩頸肌肉緊張,還有各種莫名其妙的刺痛。堵奶最嚴重的一次,兩側都出現腫塊,根本不能翻身,夜裡痛醒,隻好靠着床頭,坐到天亮。

泌乳專家建議:反複堵奶、皲裂、肌肉緊張都是哺乳姿勢的“鍋”,調整了哺乳姿勢和寶寶的含乳,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而且根據媽媽這一段的描述,寶寶還是大機率含乳不良,或者存在乳頭混淆,隻是沒有符合媽媽認知中的「乳頭混淆」,是以沒有引起媽媽的注意。

從“奶水不足”到母乳自由:我的哺乳辛酸路

所有的委屈積累在一起,爆發了産後第一次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次情緒崩潰。

那天,到了我吃飯的時間,我還在喂奶,于是阿姨照常催我去吃飯,并給定心補了點奶粉。見定心吃飽的樣子可愛,她們抱來給我看。月子裡激素水準不定,在我看來,她們話裡話外都在譴責我這個做媽媽的奶水不夠。我一邊吃飯,一邊眼淚忍不住掉下來。其實,公公婆婆一直把我照顧得無微不至,從來沒有過一句重話,發現我哭了,還連忙安慰我,說不是我奶不夠,是定心太能吃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倒不是反對混合喂養,隻是母乳是越吃越有的,一方面我擔心吃了奶粉,飯量增加了,但奶量卻上不來,供需更加不平衡;另一方面,我當時也覺得力氣是要鍛煉的,這樣飯量和力量又無法平衡——這一點後來證明是多慮了,寶寶長大了,自然就有力氣了。

對了,那次情緒崩潰之後第二天,我又堵奶了。

泌乳專家建議:情緒會影響媽媽的催産素(把乳汁擠出乳房的激素),是以情緒不佳會影響乳汁移出,導緻堵奶的發生。

第三階段:2 月體檢,

醫生說喂得很好!

月嫂阿姨走了之後,公婆能幹,人際關系變得簡單,加上定心也逐漸形成了「吃-玩-睡」的規律,帶娃生活反而輕松了不少。我和公婆配合默契,我負責喂飽,他們負責哄睡。放松心情,多喝水,多休息,多親喂,不知不覺,我們再次實作了供需平衡,而且哺乳帶來的這樣那樣的不适也逐漸緩解,哺乳變成了一件很幸福的事。

在第二階段,我看到媽媽群裡有人說「我甯願喂一輩子奶!」雖然是一種誇張,但我想也太誇張了吧?盡管我知道母乳有這樣那樣的好處,也知道世衛組織建議母乳喂養到 2 歲,但哺乳确實太麻煩了啊,不僅有上文提到的身體不适,而且還需要穿哺乳衣,出門可能會找不到母嬰室,上班又得背奶……我能喂到 1 歲就不錯了,到時候可以吃的食物已經很多,也可以直接喝牛奶,母乳已經不是主要的營養來源。

泌乳專家建議:母乳雖然不是主要營養來源,但仍能提供 50% 的營養,同時 1 歲後母乳中的免疫抗體濃度增加,為學步期向外探索世界的寶寶提供更多的免疫保護,如果生病了不僅能加速恢複縮短病程,也是生病時孩子最好的慰藉和「良藥」,母乳也給了探索世界的寶寶們很大的心理支援。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持續哺乳至2歲以上的主要原因,當然,這建立在媽媽的自願選擇基礎上,我們需要做的隻是讓媽媽“知情”。

到現在,我終于可以了解這種心情——再次證明帶娃這件事沒啥規律,也無法以當下的狀态去推測将來。哺乳不僅僅是給寶寶提供食物的方式,對于定心是無可比拟的安慰,更是母女之間無法替代的感情聯結。無論她哭得多麼傷心,隻要乳頭塞到嘴裡,世界一下子安靜了,隻剩下她咕嘟咕嘟的大口吞咽聲。一邊吃,她還會睜大眼睛打量我,仿佛在用心認識我這個媽媽。吃飽之後,她會在懷裡沖着我笑,那甜甜一笑,世界都融化了,我相信那一刻我們感到同樣的幸福和滿足。

當然,盡管這一階段生理不适幾乎已經沒有了,但時不時光臨的猛漲期和不好用的吸奶器帶來的「奶水不足」的自我懷疑和焦慮仍然存在。直到滿 2 個月去社群兒保體檢時,身高 95%,體重 75%,醫生說:寶寶喂得很好。

第四階段:沒有吃,

她不要吃呀!

其實,在第三階段最後一個猛漲期( 4~6 周)過去之後,定心兩餐的間隔明顯拉長了,3 個小時喂一次基本上不會有問題。沒想到,從社群回來當天,定心就實作了一頓吃 10 分鐘,撐 6 小時,夜裡也隻需要喂一次奶了。我們不禁驚喜,果然長大了!——當然,後來又有反複,螺旋式上升。

在第三階段,我就經常出門。剛開始是和公公婆婆帶着定心一起出門,去社群體檢、打疫苗,上街散步。産後 42 天體檢之後,我開始恢複練瑜伽。那天是我第一次離開定心出門,她還懵懂地吃吃睡睡,而我則真切感受到了分離焦慮。産前練完瑜伽,總想到麥當勞補充點熱量,坐坐再回家,那天練完瑜伽心裡滿是「定心要哭了!不能讓定心餓肚子!」的焦慮。趕到家,定心果然在哭,婆婆剛好要兌奶粉,看到我松了一口氣,馬上抱給我喂奶。啊,我的寶寶需要我!

從“奶水不足”到母乳自由:我的哺乳辛酸路

圖檔來源:@是定心啊*^O^*

結果,到了第四階段,我在出門前喂一頓,同樣練完瑜伽匆忙趕回到家,她不是在睡覺,就是在洗澡。問吃了嗎?答案都是,沒有吃,她不要吃呀!啊!她已經不要我了嗎?那種感覺,既欣慰又失落。欣慰在于她又長大了一點點,不再是一兩個小時就鬧着要吃的小寶寶;失落在于繼分娩之後,她又離開我了一點點,而且将來還會離開更遠。

之前我看到過文章說,有時候寶寶沒有離乳焦慮,反而是媽媽不舍得斷奶。最近我也在丁香媽媽星球看到了一些分享離乳經曆的文章,都會看得熱淚盈眶,想想到了那一天,我一定也會不舍得吧!

【轉自:搜狐 — 丁香媽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