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皮搗蛋對着幹,還得用遊戲力套路一下

育兒界有一本很紅的書,來自勞倫斯科恩的《遊戲力》,這是我自己很受益的一本書。

書面說,不用說教的方式,而是用玩耍的心态,能讓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你想讓他們配合的事情。

而現實中,不少父母會覺得太忙了,沒時間玩遊戲,速戰速決,或者自己不會用。可以怎麼用?

要真正懂孩子、走進孩子的心裡,就需要使用孩子的語言,而遊戲就是這座溝通的橋梁。

有時巧妙使用遊戲,還能春風化雨,比對着幹、強制執行更能解決問題。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的都是我根據《遊戲力》這本書的思路實踐下的遊戲,小D親測對付她的“臭脾氣”有效。

怎麼做?

1、當孩子太興奮時

孩子太興奮時,通常會出現大聲尖叫,時不時還會拍桌子、敲打玩具…

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不要叫,不要瘋,不許敲玩具。”

但常常沒效果,有時還起反作用,最終以孩子大哭大人生氣收場。

小D出現這樣的情形,我就知道是她體内的“洪荒之力”需要發洩。

除了帶到戶外玩耍,我會在家和她玩枕頭大戰,在她的遊戲墊上堆上很多很多枕頭,有時把她埋在下面,有時讓她翻過枕頭山,有時我們互相扔枕頭。

直到她邊笑邊累得躺下時,我就會抱着她和她說,

“玩得好開心,但是有時我們過于興奮了,就需要讓身體平靜下來。現在你和媽媽一起深呼吸,放松,吸氣~呼氣~慢慢地,我們身體平靜下來了~”

我抱着小D的時候也會和她一起做深呼吸,向她示範如何讓身體平靜。這也是在教會她情緒管理的好辦法。

調皮搗蛋對着幹,還得用遊戲力套路一下

2、當孩子搗蛋時

(注:這裡指的搗蛋是不觸及原則的)孩子搗亂時,往往是他們缺少愛的時候,而他們就是喜歡通過這樣的搗蛋來尋求我們的關注。

很多時候,搗蛋的孩子内心是非常脆弱的,會質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被愛。

是以當孩子搗蛋時,先幫他們梳理好情緒,才能從内在激發孩子的合作天性。

情景再現

我在廚房做飯,小D自己在遊戲墊玩。(一切本來非常peace)

不一會她開始扔玩具,我就在廚房探頭和她說,“不可以,玩具不能扔。”

這句話剛說完,她扔得更加起勁,不僅把正在玩的玩具都扔了,還去玩具箱裡翻出很多很多玩具,撒了地上到處都是。

我剛準備發飙,突然想到了換個遊戲力的用法。

于是,我就匆匆處理一下廚房,把準備下鍋的食材先放一旁,關掉瓦斯洗完手走了過去。

我坐下來和小D說:“嗯,看上去你的抱抱用完了啊,我們來抱抱吧!”

于是我就一把把她抓入懷抱,緊緊地給她一個很大很大的熊抱,抱得好緊好緊一直不放手,直到她在我懷裡開始笑了,又笑又掙紮。

我就邊抱邊和她說:“媽媽好愛你,媽媽好喜歡抱抱你,媽媽想一直這麼抱着你,永遠永遠。”

松開手後,小D很開心很開心,然後我就對小D說:“媽媽要給小D做飯,你可以幫忙收拾玩具嗎?來再給媽媽一個擁抱。”

之後,小D就合作地收拾了一下(沒有全收拾好,但至少有這個意識了),然後一個人心滿意足地玩玩具了。

3、當孩子一直和我們對着幹時

這種情況對于1歲以後的孩子其實很普遍的,也許剛剛你強迫了孩子一定要完成某件事,之後的事情他就不配合了。

這其實,就是他們在尋找一種掌控欲望,之前被壓迫了,現在就要反抗。

每當小D持續出現和我對着幹的情況時,我就會暫停當下的事情,不再強迫她一定要怎樣,而是邀請她和我一起玩遊戲。

小D從每次小D做完大運動康複之後的一段時間都是一直和我對着幹的。

因為大運動康複時,她感到了自己的“無能”(還無法完全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身體),于是她需要在其他方面來證明自己是“強大”的。

我就扮演大怪獸抓小D,跟着她後面,有時爬有時走,“我要抓住你,你逃不掉的。”

然後,每次故意爬得很慢,或者被絆倒一下,“哎呀,小D你等等我,我要抓住你。”

這時,她就會停下來看着我,好像是故意在等我,放我一馬似的。

适當地展示出我的“無能”,讓小D感到自己比媽媽更”聰明”、更“強大”,其實也是讓她找回自己掌控的感覺。

或者,假裝小D有個遠端遙控器,她可以遙控我,“睡覺!起床!走!不許動!”

我完全服從她的密碼配合做各種動作。

而這些也讓小D找回了自己做主的感覺,孩子越能感覺到自己有能力,就越不容易和我們對着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