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醜書”,沒10年功夫還真看不懂!

世間的諸般學問到了某一種階段,其根本理路是相通的,尤其是中華文化最具備這個特點。

在道家的“陰陽學說”當中,陰極生陽而陽極則生陰,所有美好的事物到達了一個極點就會走向事物的反面,在藝術領域也是如此,往往醜到極緻的表達恰恰是一種美,而往往這種美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這“醜書”,沒10年功夫還真看不懂!

書法并不是一個任何人都能欣賞的藝術,到了某一種美學的表達的範疇,你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這種能力往往是需要不斷學習才能逐漸提高的。

顔真卿有這樣的一件作品,曾經被很多人诟病成醜書,此作融合五種書體,有人認為“醜”到了極緻,但也有人認為這恰恰是一種“大美”,此作據說至今無人能參透!

這件作品就是顔真卿著名的《送劉太沖叙》。

這“醜書”,沒10年功夫還真看不懂!

公元772年,也就是唐代的大曆七年,這一年顔真卿63歲,其書風已經爐火純青而享譽天下,成為了萬人敬仰的一代宗師級别的人物。

唐朝“安史之亂”爆發之後,顔真卿擔任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德州市市委書記,他想方設法抗擊叛軍,這位劉太沖便是他身邊出大力者,顔真卿受其幫助非常多,兩人感情交厚,顔真卿為了感激此人,便自書自文,寫下了這件著名的《送劉太沖叙》。

這“醜書”,沒10年功夫還真看不懂!

此作一直到了宋朝才逐漸問世,最早見于米芾的記錄。

到了南宋的時候,被著名的收藏家留元剛編進了《忠義堂法帖》,原帖現在中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浙江省博物館》。

顔真卿的這件《送劉太沖叙》從整體的文字來看,有楷書,有行書,有草書,從用筆和結字的特點來看,還有隸書的筆觸和篆書的線條,是一種雜糅五種書體的作品。

這“醜書”,沒10年功夫還真看不懂!

并且将這五種書體混搭,卻絲毫不顯淩亂,其完美的融合,說明顔真卿打通了五體,并且将其融會貫通,進而發之于筆端而一任自然。

“打通五體”可以說一個真正書法家的基本功之一,五種書體之間能夠互相影響,互相生發,比如行書的基礎是楷書,草書的基礎乃是篆書,楷書當中的方折鋪毫乃是直接隸書而來,學好了一種一種書體,在通過其它書體的反複“滋養”,你的書法才能具備真正的生命力!

這“醜書”,沒10年功夫還真看不懂!

我們知道顔真卿善用“篆籀筆法”,而在這件作品當中所能表現出來的線質,基本都是這種“篆籀筆法”,這種筆法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無論這件作品,你放大多大去臨摹,都不會因為字形的變大而失勢。

從這一點來看,“二王”的筆法就不具備這種特點,這也是為什麼顔真卿能夠比肩于“二王”的一個重要原因!

顔真卿的這件《送劉太沖叙》在中國書法史上并不如他的“三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告伯父文稿》)出名,但這件作品所營造出來的美學境界和其所具備的獨特創造力,都是其他作品所不能及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