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孕婦攜帶HIV病毒,葉酸和維生素B12都不缺乏,究竟是不是貧血……

作者:劉洪芳

指導:封輝

機關:橫州市婦幼保健院

今日值班,發現一位38歲孕婦,孕36周,血正常結果:HGB 117g/L、RBC 2.84 x1012/L、HCT 32.6%、MCV 114.8fl、MCH 42.1pg、MCHC 351g/l。

結果與平時經驗性判斷紅系同時性增高及同時性減低出現不符。圖1可見紅細胞直方圖峰值明顯右移,符合大紅細胞特性。

孕婦攜帶HIV病毒,葉酸和維生素B12都不缺乏,究竟是不是貧血……

圖1

圖2鏡下可見紅細胞體積大小比中性粒細胞略小,大紅細胞的特征還是比較明顯。

孕婦攜帶HIV病毒,葉酸和維生素B12都不缺乏,究竟是不是貧血……

圖2

基于此案例比較疑惑的地方有兩點:第一該孕婦紅細胞、血紅蛋白結果并未同時性下降;第二,出現如此大體積的紅細胞,但血正常診斷似乎并不符合巨幼細胞性貧血,這會是什麼病引起的?

針對此疑惑,重新再拿起診斷學資料及查閱相關文獻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一、是否為妊娠期貧血?

按照大陸血液病學家認為,在大陸海平面地區,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紅蛋白12/L或血細胞比容

而該孕婦的紅細胞為2.84x1012/L,已屬于妊娠期貧血,紅細胞直方圖提示峰值右移,MCV、MCH、MCHC增高,鏡下部分紅細胞偏大,中心淡然區不擴大。這到底屬于哪一類的貧血?

二、貧血的類型

貧血按紅細胞形态學分類,可分為正常細胞性貧血、大細胞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和單純小細胞性貧血。

貧血的形态學分類

孕婦攜帶HIV病毒,葉酸和維生素B12都不缺乏,究竟是不是貧血……

按照貧血的形态學分類推斷,孕婦的MCV、MCH、MCHC均增高,符合大紅細胞性貧血,而大紅細胞性貧血往往多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

三、什麼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巨幼紅細胞貧血(MgA)是由維生素B12或(和)葉酸缺乏,使細胞DNA合成障礙,導緻細胞核發育障礙,而RNA合成繼續,緻使骨髓三系細胞核質發育不平衡及無效造血所緻的貧血,也稱脫氧核苷酸合成障礙性貧血。

維生素B12和葉酸是細胞核DNA合成過程中重要的輔酶。

當葉酸缺乏時,使由脫氧尿嘧啶核苷酸(dUMP)轉為脫氧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的生化反應受阻,進而缺乏DNA合成的必需物質脫氧胸腺核苷三磷酸(dTTP)。參加正常DNA合成的dTTP被dUTP代替,DNA合成受阻,最終導緻細胞核發育停滞。但胞質合成RNA和血紅蛋白不受影響,其發育正常,導緻“核幼漿老”的核質發育不平衡現象,形成細胞體積變大的巨幼紅細胞。

當維生素B12缺乏時,影響四氫葉酸的生成,進而使dUMP不能轉化為dTMP,dTTP合成障礙,同樣DNA合成受阻,細胞核發育遲緩,出現巨幼細胞貧血。多數巨幼紅細胞在骨髓内發育成熟障礙而破壞,造成紅細胞的無效生成,外周血中的紅細胞壽命亦縮短,進而導緻貧血。

四、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實驗室檢查

1、血正常

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比血紅蛋白下降更突出,呈現為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MCV、MCH含量明顯增加,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高。

2、血塗片

紅細胞形态大小不均,以大細胞為主,細胞染色較深,紅細胞中心淺染區縮小。可見點彩紅細胞、卡波環及豪橋小體等異常結構。白細胞數量減少,可見巨變及核多分葉現象,5葉核粒細胞占5%以上,并可見6葉以上核粒細胞。血小闆減少,可見巨大血小闆。

3、血清維生素B12測定、葉酸測定

血清維生素B12

4、其他檢查

患者多有膽紅素增高,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乳酸脫氫酶明顯增加,表明細胞破壞增加。同時可了解肝腎功能狀況,排除慢性肝腎疾病所緻的貧血。

電話溝通醫生,詢問孕婦是否補充過葉酸,醫生回報孕婦備孕前三個月和早孕三個月均按标準補充葉酸。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結果如下:

葉酸和維生素B12都不缺乏,這就奇怪了!

依據巨幼紅細胞的實驗室檢查診斷判斷,孕婦的血紅蛋白正常,紅細胞減少,血小闆減少,紅細胞直方圖峰值右移,MCV、MCH、MCHC均增高,葉酸和維生素B12不減低等的實驗結果,并不支援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而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孕婦貧血?

再次聯系醫生,醫生告知孕婦為HIV病毒攜帶者,已經确證多年,并且一直在服用抗病毒類藥物。那麼,有沒有可能因為HIV抗病毒類藥物影響,引起紅細胞生成減少和體積變大的呢?又是哪一類藥物?

查閱相關文獻,文獻指出齊多夫定(AZT)是許多開發中國家治療艾滋病的首選藥物之一,齊多夫定的不良反應首位為骨髓抑制,齊多夫定是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當使用方案有齊多夫定時,患者出現貧血,特别是出現大紅細胞性貧血症,首先想到齊多夫定的不良反應[1-2]。

發生貧血的機制是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對骨髓的抑制作用,(紅細胞系生長受抑制)以及免疫功能較低有關,齊多夫定能誘導巨紅細胞,甚至出現不伴有貧血的患者;所發生的貧血多為大紅細胞性貧血,容易誤診為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所緻的貧血[3]。

再次電話追問醫生,醫生确認孕婦一直在服用齊多夫定抗病毒藥物。真相終于大白!

文獻統計還發現,齊多夫定用藥後,貧血的發生較為隐蔽,多數患者出現臨床症狀後才被發現,此情況與本案例比較相符。本案例被發現的首要因素為MCV嚴重偏高,并不是以貧血發現,是以,負責抗病毒治療的醫師應嚴格按治療要求監測患者的Hb,早發現并采取相應措施。

總結與心得

在我們基層醫院,遇到的特殊病例、案例的确比較少,但如果我們能擦亮眼睛,用心觀察,多學習,多思考檢驗數字與疾病之間的關系,檢驗數值與藥物之間的關系等,大膽向臨床醫生請教問題以及說出自己的猜測;從每天的一個個異常結果中出發,從一個個小問題展開思考,在驗證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積累經驗。在未來的每一天成為疾病診斷的“偵察兵”,幫助醫生作出更準确的疾病判斷,真正将檢驗的知識價值發揮淋漓盡緻。

【參考文獻】

[1]康來儀,潘孝彰,盧洪洲等.艾滋病防治學[M].上海: 複旦大學出版社,2008: 151-154.

[2]王春,胡君.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療效檢驗名額的研究及其應用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 ( 28 ) :178-180.DOI:10.16662 /j.cnki.1674-0742.2018.28.178.

[3]楊成彬,雷霆,火補莫木作.齊多夫定治療艾滋病發生貧血的臨床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2019:21-22.

編輯:yeah 審校:小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