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未來的中國農民,是最富裕的群體,包括精神與物質兩個方面。
從曆史觀分析,從人類誕生開始,就是從事農耕生活,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農民都是世界的主人。
農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農具,催生了冶煉技術的誕生,工業才開始從農業中分離出去,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農民都是土地的主人,是最富裕的階級。

随着三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加速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全球城市化加速,農業、農村和農民,才變成了龜兔賽跑中的龜,出現了城鄉差距,表現在醫療、教育、資金資訊、基礎設施等資源的配置設定不均衡方面。
随着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西方的發達國家開始重視農業的機械化、現代化和智能化,極盡挖掘農業的邊際效率與經濟效益。他們從提高農民受教育水準入手,使農民階層的知識技能,與現代農業的發展保持一緻,輕松駕馭機械化和智能化裝置。
比如以色列,從事農業的人口不到1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2%,卻養活着全國的人。以色列的農林牧副漁産品質優價高,遠銷歐美,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廚房,在地中海氣候的沙漠風暴中,建設了農業強國,創造了世界農業發展奇迹,主要原因是絕大部分農民,都具有博士、碩士學曆,他們的年收入,普遍都在百萬以上人民币,屬于富人階級。
英法德意日芬挪瑞瑞等發達國家的農民,都屬于高知階層和富人階級。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屬于典型的農業國家,受士農工商的傳統文化影響,曆朝曆代都重視農業的發展。農業、農村和農民,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功不可沒。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農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始終都比較低,絕大部分農民,對農業的認知還比較原始。
到目前為止,中國農民的教育程度70%是國中水準,大專以上水準的比例不到10%,還有1%的文盲,這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農民對世界農業發展态勢一無所知,駕馭不了機械化,對農業智能化如同天書,嚴重制約着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程序。
最近幾十年,國家非常重視三農,農民的教育程度提升迅速,按照目前的速度,再過二三十年,中國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的農民比例将達到50%以上,再加上職業技術教育訓練,中國農業現代化将實作,中國的農業将比肩發達國家,農業最有希望,鄉村最美麗,農民最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