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裡的風景最美麗?是春天的山,還是秋天的水,是遠方的詩意,還是近處的煙火?古人的詩詞裡,不乏世間美景,更不缺少熱愛和希望。好風光,也是好心情,而有了好的心情,到了哪裡,都覺得如詩如畫。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長安街道飄落着細細的小雨,如乳汁般滋潤,淡綠的小草連成一片,遠遠地看去,若有若無。詩人最喜愛的風光,便是這早春時節了,細雨無聲中,萬物剛複蘇,可遠遠勝過滿城煙柳的夏天啊。确實,早春的小雨,滋養着萬物,朦朦胧胧裡,給人以無盡的希望。
喜愛春雨的,還有詩人杜甫,他對于春雨的贊美,極為生動細膩。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是知道時節的,跟随着春天一起來到。随着溫柔的東風,悄悄潛入夜裡,悄無聲息地滋潤萬物。田間小路籠罩着濃濃的烏雲,到處一片漆黑,而 江邊漁船上亮着的燈火分外奪目。清晨起來,看春花經雨後濕漉漉的,錦官城到處是姹紫嫣紅,明豔中卻又透着楚楚情緻。詩人無比喜愛這經過春雨洗禮的風景呢。
江南是白居易的第二故鄉,江南風光也成了他心裡獨一無二的美好,他沉浸在江南美景裡,一遍遍地回味,充滿了喜愛和眷戀之情。
江南好,風景舊曾谙。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唐·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詩人早就熟悉了它的風光,并對此念念不忘。太陽一出,兩岸的江花鮮紅似火,豔美奪目,春天來到,江南的春水倒映着悠悠藍天,碧藍明淨。這樣生機勃勃,色彩絢麗的江南春天,自然也成了白居易割舍不下的美好回憶。
李白非常熱愛大自然,他走過無數的地方,看過無數的風景,但總有一處,是特别的存在,讓人平和,悠閑自在。
問餘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間。
——唐·李白《山中問答》
朋友問我為什麼喜歡住在碧山,我隻是笑笑,沒有作答,心裡卻十分悠閑。桃花飄落在水面上,随着碧波緩緩流去,這裡别有一番天地,真不像是在人間了。這就是我的世外桃源啊,在這裡,風景優美,而心情暢和,還有哪裡,能勝過此處嗎?
青山綠水間,多得自在,詩人筆下的美景,也是那般令人向往。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張志和《漁歌子》
西塞山前飛過一群群白鹭,漂浮着桃花的碧江裡,鳜魚正是最肥美的時候。漁翁戴着青色箬笠,穿着綠色蓑衣,盡管斜風吹拂着細雨,也沒什麼關系,反而為這風景增添了别樣的美麗,又何須急着回去呢?斜風中細雨飄飄,碧波上桃花漂漂,穩穩地坐在山水間的人兒,是多麼的逍遙啊!
這世上,有人喜歡名山大川,卻也有人熱愛着無名鄉野,風景之是以讓人難以忘懷,有時也不僅僅因為風景本身。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
優婁比丘經論學,佝偻丈人鄉裡賢。
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唐·王維《辋川别業》
沒有到東山将近一年,回來時正好趕上春耕。雨裡的草色綠油油的,可以染布,水上的桃花紅豔豔的,仿佛要燃燒起來。鄉裡的高僧和賢士,他們都是詩人的好友,聽說詩人回來了,都歡喜地前來相見,急急忙忙地披着衣裳,連鞋子都顧不上穿好。大家在柴門前有說有笑,快樂是那樣簡單,卻又帶着滿滿的誠意。怪不得詩人對東山這個地方心心念念。風景美,人間更有情啊。
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便是最美的風景,景本無情,但人有意。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唐·李白《獨坐敬亭山》
群鳥都飛走了,一片雲朵也悠閑地飄遠了。彼此相看兩不厭的,就隻有我和敬亭山了。在敬亭山的懷抱裡,我感到清淨、親切、平和,快樂,卻不會覺得孤獨。
最美的風景,其實也在平淡的生活裡。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魏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在南山下開荒種豆,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起來,整理荒地,到了晚上,在月光下扛着鋤頭歸來。道路狹窄,草木森茂,傍晚的涼露沾濕了我的衣裳。衣裳濕了也不打緊,隻要沒有違背最初的意願,一切都值得。
春花秋月,自然與時節,總會讓我們與各種美景相遇,讓人震驚而陶醉不已。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唐·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和月色互相融和,相得益彰。沒有一絲風,潭水準滑無痕,就像未經打磨的鏡子。遠遠地望着洞庭的山水,水光澄澈,洞庭山上樹木蔥茏,就像是白色銀盤裡,安放着一枚青螺,靜靜地供人欣賞玩味,如此良辰美景,怎可辜負?
當詩人與風景相遇,既成全了詩人,也成全了風景。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那白雲生起的地方,有着幾戶人家。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楓林晚景,經過風霜後,楓葉紅豔絢目,比那二月的春花還要好看。詩人愛上了這秋天的紅楓,久久舍不得離去。千百年以後,在他眼前似火般燃燒的楓葉,依然會勾起人們的向往和熱情,那紅葉曆經千年,也不曾褪色,他當時的心情,讓人感同身受。
人們眼裡最美的風景,往往是因為,心中有所熱愛,甚至是偏愛。
衆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闆共金樽。
——宋·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百花凋殘,隻有詩人最愛的梅花獨自綻放,在小園裡占盡了風光。稀疏的梅影橫斜在清淺的水裡,黃昏時分,月兒升起,幽幽的香氣漂浮在空中。素色的鳥兒想要下來,先偷偷地看一眼,春天的蝴蝶如果知道了梅花的美麗,一定會柔腸寸斷,魂魄盡失。詩人感慨,幸好我還可以吟詩來贊美梅花啊,不需要拍着檀闆唱着歌,也不必舉着酒杯痛飲,來表達對梅花的喜愛。冬日梅香幽幽的小園,是詩人眼裡最美的風景,甚至是精神的寄托。
總有人以為,世間最美的風景在遠方,但漂浮他鄉的人深深懂得,回過頭看時,心裡早已堆積滿了思念,故園的一草一木,才是最美的。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其二》
詩人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的事吧?我家那雕花窗戶外,那棵梅樹開花了沒有?窗外的梅樹,曾經陪伴着詩人度過無數平淡卻溫馨的時光,旅途中,他不止一次地回頭望,草木皆有情。哪裡沒有梅花,但故園的,一定已在心底生了根,開了花。
時光流轉,冬去春來,有多少看不盡的風景呢。
隻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
——宋·楊萬裡《雪後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其一》
詩人隻知道追逐美麗的風景,卻忘記了寒冷,在夕陽晚照與春風中小立。最愛的是雪後放晴的東山,軟軟的紅光裡,湧動着座座銀山,純潔而耀眼!詩人被這雪後的美景震撼了!
在時光裡迎新,在情感裡念舊,總割舍不下的,是素日的情懷啊。
未洗染塵纓,歸來芳草平。
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詩人還沒來得及清洗帽子上的灰塵,歸來時已生了芳草。一條爬滿綠藤的小路青翠迎人,而雪後放晴,萬點山峰在陽光下分外明朗。在冬日回到舊山,詩人歡喜得很,眼裡也皆是美景。
古人眼裡的美景,告訴我們,他們到過哪裡,他們愛過什麼,那是人生的旅途,是相逢,也是緣分,興許也還有現實裡的無奈。他們所熱愛的美景,直到今天,依然被我們熱愛着,而平凡如我們,也會在路途中,遇見許多風景,一如曆史長河裡的他們。什麼是最美?也許還是兩個字,熱愛。無論是對于人,抑或是風景。
-作者-
禾雨,喜歡詩詞的女子,在四季中尋找一個個美麗的細節,願時光留下溫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