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照顧婆婆多年,小姑子偶爾前來探望,兒媳:還是和女兒親

落花流水本無意,唯有真情存在心間

照顧婆婆多年,小姑子偶爾前來探望,兒媳:還是和女兒親

似乎在多數人的意識中,認為兒媳沒有照顧婆婆的義務,正如女婿對丈母娘一般,也不會在其年老的時候,一直守在她的身邊。話雖如此,可現實情況卻是婆婆在年邁的時候,幾乎都是兒媳在一旁照顧。

一個家庭的和睦與否,依賴于各個家庭成員之間關系友好程度,倘若婆媳關系相處融洽,夫妻之間幸福美滿,男人在外,也有足夠的底氣去拼搏,不用時時刻刻擔心家裡的事情。

當然,作為婆婆,兒媳在自己身上的付出自然是心知肚明,然而兩人畢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母女,似乎有些隔閡,一直存在從未消失。

照顧婆婆多年,小姑子偶爾前來探望,兒媳:還是和女兒親

01結婚多年,與婆婆之間也積攢了許多沖突

俗話說,天下哪有不鬧沖突的婆媳。

在晨晨嫁給丈夫之後,也就最初的那段時間和婆婆的關系比較友好,可随着時間的流逝,婆媳二人之間的沖突漸漸地累積,直到最後演變成了互不搭理的局面。

于晨晨來說,她是一個比較獨立的人,不喜歡别人插手自己的生活,可自從嫁給丈夫之後,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日常決定處處受到婆婆的限制。

當時由于條件受限,晨晨和丈夫一直生活在老家和婆婆住在一起,彼時的晨晨才不過是24歲的妙齡少女,雖然已經出嫁,可是在内心深處,依舊是一個孩子。

晨晨的一些閨蜜經常邀約晨晨去逛街、吃飯,可是每次晨晨出門時,都會看看婆婆在一旁低沉的臉色。

婆婆說:“幹嘛去,這麼晚了”?

晨晨回應道:“哦,媽,我閨蜜喊我吃飯,我這就要走了”。

婆婆聽完晨晨的話後,便自顧自地走開了,可婆婆嘴裡卻嘟囔着:這麼晚了,還要出去,肯定不是什麼特别好的朋友。

這些話都被晨晨一字不漏地聽到了,不過晨晨并沒有和婆婆一番見識,隻當做婆婆年紀大了,思想跟不上新的潮流。

但這些安慰的話隻能起一次作用,每次晨晨外出時,婆婆總愛問東問西,時間久了,晨晨自然是煩不勝煩。

婆媳沖突因而産生。

照顧婆婆多年,小姑子偶爾前來探望,兒媳:還是和女兒親

02任勞任怨照顧婆婆多年

雖然經過這麼多年的婆媳相處,晨晨與婆婆之間也積攢了不少的沖突,可是在婆婆年邁需要人照顧的那一刻,晨晨還是辭去了原本安穩的工作,專心照顧起了婆婆。其中也是為了丈夫着想,不忍他在外工作一天後,還要為家裡的事情而擔心。

而對于晨晨付出的這一切,婆婆也是看在眼中。

晨晨有一個小姑子,她比丈夫小了幾歲,在當初自己嫁過來的第二年,小姑子出嫁了。由于她的對象是外地的,是以回來一次十分不容易。

在晨晨的印象中,每逢過年之時,婆婆會提前準備很多小姑子愛吃的東西,天天守在電話旁,期待小姑子的來電,即便是晨晨和婆婆都心知肚明,小姑子會在過年之後回家,可婆婆卻總是忍不住地叨擾,盼望着小姑子能夠回家過年。

當時晨晨還不了解這種感情,直到最後自己有了孩子後,她才慢慢地明白這種濃濃的母女之情。

是以,在婆婆年邁時,晨晨也考慮到,小姑子家在外地,來回一趟十分不容易,是以在非必要的時刻,基本上都是晨晨守在婆婆身邊。

照顧婆婆多年,小姑子偶爾前來探望,兒媳:還是和女兒親

03小姑子偶爾回來一趟,婆婆和她談心好久

有一次,晨晨正在廚房為婆婆準備當天的午飯,突然間小姑子打來電話。

晨晨接通電話後,小姑子在電話中說道:“嫂子,我大概明天中午回家一趟,我這不許久都沒回去了,我想咱媽了”。

晨晨把電話挂斷後,便将這個消息告訴了婆婆,婆婆聽到這個消息後,自然是欣喜萬分,她慌忙囑咐晨晨去準備一些小姑子最喜歡吃的東西。

聽到這,晨晨不覺鼻子一酸,這麼多年了,婆婆對于小姑子愛吃的食物都還記得清清楚楚,反觀自己,卻沒有那麼好的待遇。

等到第二天中午,小姑子果然如期回到家裡,當晚,小姑子沒有回家,選擇留下來住一晚。

那天晚上,婆婆和小姑子說了許多話,等到小姑子該回家的時候,婆婆把家裡的禮品全部都放到了小姑子的車裡。

晨晨在一旁看到這些心裡很不是滋味,她對站在一旁的丈夫說道:你看咱媽還是和女兒親,我這個當兒媳的,一直排在末尾。

看到妻子難過的表情,丈夫心中也很是心疼,丈夫明白,這麼多年妻子和婆婆之間也積攢了不少沖突,之是以妻子不計前嫌地照顧婆婆,主要一方面還是考慮到自己。

念及此之後,丈夫在一旁摟住了晨晨,輕聲地安慰她。

雖然晨晨心中有所不快,但是她也可以了解到婆婆的心情,畢竟作為親生女兒,哪有不疼愛的道理。

照顧婆婆多年,小姑子偶爾前來探望,兒媳:還是和女兒親

結語:有時候,婆婆的一舉一動會直接影響到這個家庭和睦程度的走向,與兒媳和女兒之間,理應做到一視同仁,雖然說女兒是親生不錯,但兒媳為這個家也付出了不少,如果因為一時的顧此失彼,假如兒媳大度,倒也沒什麼問題,可若是兒媳不依不饒,除了徒生家庭沖突之外,沒有任何的益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