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春分,晝夜均,寒暑平,一年更比一年行!

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從來今日豎雞子,川上良人放紙鸢。今日春分,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日夜等長;今日之後,北半球晝長夜短,陽氣更加濃郁。

春分,曾經也被叫做“日中”“日夜分”。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時,太陽行至黃經零度,正當二月中,因其中分春天得名春分。這樣陰陽半分的日子一年中隻有兩個,一個是春分,一個是秋分,固有諺語:“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今日春分,晝夜均,寒暑平,一年更比一年行!

寒來暑往,四季循環交替,先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早就體會到了一年内季節周期性變化的特征,但是要準确地把握這一循環規律,還是需要經過一個漫長地探索過程。

在距今4000年前的陶寺遺址中,考古學者發現了帶有刻度的圭尺,這一實物的出土證明了我們先祖很早就掌握了測日的方法。我們常說立竿見影,通過日影長短的觀測,先人們對太陽一年周期性變化有了準确的把握,慢慢就有了為一年時間标記刻度的能力。

今日春分,晝夜均,寒暑平,一年更比一年行!

《尚書堯典》有記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就是對春夏秋冬四季太陽變化的描述。由此可知,最初日影最長的冬至和日影最短的夏至這兩個标志點被觀測到之後,其次被觀測到的就是春分和秋分。

俗話說:“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春季大忙的季節從春分就要開始了,春管、春耕、春種都要進入繁忙階段。春分過後,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更需要加強田間管理。由于氣溫回升快,需水量相對較大,農民朋友要注意加強蓄水保墒。

今日春分,晝夜均,寒暑平,一年更比一年行!

也由于這些原因,古時的春分,是校對度量衡的日子。《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正權概。”“甬”通斛,和鬥一樣是容器的一種。因為春分晝夜被均勻平分,是以在古人看來,有蘊涵天地公平的内在含義。

這麼重要的一個節氣,理所當然,相關的習俗也不會少。

立春蛋

這是春分流傳最廣的習俗,據說在每年春分這天,世界各地将有數以千萬計的發燒友會去做“豎蛋”試驗。早在4000年前,中國就有春分立蛋的傳統,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來臨,後來漸漸演變為一種祈求好運的習俗。

今日春分,晝夜均,寒暑平,一年更比一年行!

要想成功“豎蛋”,可以選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然後嘗試把它在平面桌子上豎起來。雖然還是失敗者居多,但比其他時候成功率高不少。有人解釋,這是因為春分時地球地軸呈66.5度傾斜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于一種力相對平衡的狀态,很利于“豎蛋”。還有說法,立穩的雞蛋在沒有外界幹擾的情況下,能夠保持十幾天不倒!

吃春菜

在嶺南的一些地區,春分之日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其實是一種野苋菜,多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鄉親們稱之為春碧蒿。每逢春分之日,人們都去采摘春菜。

今日春分,晝夜均,寒暑平,一年更比一年行!

采回的春菜一般會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民間還有一句相關的順口溜:“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之計在于春,春之精華在春分,面對萬物萌發,人們自然要祈求家宅安甯、身壯力健。

春祭

春分之際,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民間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讓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察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通正常模很大,隊伍經常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今日春分,晝夜均,寒暑平,一年更比一年行!

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是從春分或更早的一些時候開始,最遲也要清明打掃完。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清明後墓門就會關閉,祖先英靈将受用不到,這對祖先是一種不敬。

粘雀子嘴

今日春分,晝夜均,寒暑平,一年更比一年行!

春分這天很多農民都會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工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扡着置于室外田邊溝壑,名曰粘雀子嘴,避免雀子來破壞莊稼。

放風筝

今日春分,晝夜均,寒暑平,一年更比一年行!

春分前後還是放風筝的好日子,尤其是春分當日。風筝類别有王字風筝,鲢魚風筝,米蛾風筝,雷公蟲風筝,月兒光風筝,其中大的能有兩米長,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賣的風筝,大多是比較小的,适合給小孩子們玩耍;比較大的風筝一般是風筝愛好者自己糊的,通常都很吸引眼球。放風筝時,一般還會競争一下看哪個風筝飛得高,飛得越高越穩,象征今年勢頭越好越平穩!

祭日

今日春分,晝夜均,寒暑平,一年更比一年行!

在周代,春分就有祭日儀式。清代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元朝時建有日壇,此後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在日壇祭祀大明神(太陽)。祭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要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可由官員代祭。

北京現在的日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大明神的地方。從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起四百多年,先後有天啟、崇祯、乾隆、嘉慶、道光等五位皇帝親自到日壇祭祀。清道光23年(1843年)後祭日活動逐漸消亡,至今已中斷160多年。

春分無論在天文方面還是農業方面,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日子中,我們更應該計劃好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一年更比一年好!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積極留言,我們下期再會!

本文部分圖檔素材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