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集團的2021年堪稱“教科書般”賺錢。雖然汽車銷量相比2020年減少了60萬輛,營業利潤卻增長至近200億歐元,幾乎是翻倍式增長。
大衆也毫不避諱地透露了賺錢秘笈,“通過銷售配置水準更高的車型,我們提高了盈利品質。通過有計劃地晶片配置設定,我們得以在銷量下降的情況下確定實作利潤率的提升。”看到賓利和保時捷分别實作了13.7%、16.5%的高利潤率,大衆集團究竟是如何配置設定緊缺的晶片?——答案不言而喻。

這邊是高利潤、高增長,那邊卻是電動車尚未徹底敲開中國市場大門的隐憂。2021年,大衆集團的電動車銷量暴漲,達到了45.29萬輛。作為參考,大衆集團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在歐洲和美國,僅在中國傳遞了9.27萬輛電動車。
大衆電動車銷量暴漲:歐洲第一,美國第二
2021年,歐洲電動車銷量超過了120萬輛。其中,特斯拉Model 3是歐洲最暢銷的電動車,但大衆集團旗下的奧迪、大衆、斯柯達等品牌的電動車也十分好賣。從相關資料來看,大衆集團在歐洲的電動車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25%。而在德國“老家”,更是每五輛純電動車中就有一輛是大衆汽車。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十銷量榜單中,現代、雷諾、标緻等品牌均有代表車型入榜。
雖然中國的電動車銷量是最高的,但歐洲卻是電動車使用率最高的地區。據轱辘哥了解,2021年歐洲新車銷量中有19%是電動車,這一銷量占比凸顯出電動車在歐洲的受歡迎程度。
事實上,電動車在歐洲得以大賣,離不開當地日益嚴苛的排放政策。就連因晶片短缺、能源成本增加和航運等問題導緻新車供應不足,不少汽車制造商都選擇将資源傾斜到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上,因為這樣可以滿足歐洲所執行的史上最嚴的碳排放法規。不過,在對燃油車不友好的大環境下,可以倒逼車企技術進行更新,加快轉型電動化。
将目光投向美國市場,2021年美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約為65萬輛。其中最大的赢家還是特斯拉,憑借Modle3和ModleY,占據了美國新能源車近7成的市場佔有率。大衆集團在美國市場則以約7.5%的份額排名第二,僅次于特斯拉。雖然差距有點大,不過特斯拉的霸主地位在短時間内難以撼動。整體來看,歐洲和美國是大衆集團電動車銷量最好的前二市場,而這是否意味着大衆電動不适合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暫無話語權,大衆何去何從?
相比在歐洲市場的風光無限好,大衆在中國的電動車銷量并不盡如人意。2021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累計銷量達到了298.9萬輛,大衆集團僅在中國傳遞了9.27萬輛電動車,而大衆汽車品牌在華的純電動車銷量為7.7萬輛。雖然傳遞量是2020年的4倍多,增長勢頭不錯,但考慮到基數較小和整體占比,這一成績實在不算亮眼。
無論是一汽大衆ID.4 CROZZ,上汽大衆ID.4 X,還是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ID.6,銷量表現都隻能說差強人意。令人疑惑的是,大衆ID系列電動車在歐洲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ID.3和ID.4兩款車型持續熱銷,為何進入國内卻水土不服?轱辘哥猜測,或許是大衆沒能提前預判國内消費者的喜好。從當下的購車趨勢來看,國人選擇電動車最在乎的是智能化表現,尤其是智能車機、智能駕駛輔助的功能配置,另外續航裡程、加速性能也是消費者尤為看重的。
而大衆ID系列車型雖然照顧到國人的駕駛體驗,在駕駛質感方面讓它開起來更接近電動車,但其在駕駛座艙和駕駛輔助系統等方面的表現還是比較保守。此外,大衆ID.3上市時間較晚,短期内價格優勢尚未完全發揮,前期ID.4的售價區間不夠親民也對整體的銷量産生了影響。綜合種種因素,大衆想要在電動車領域大幹一場,還有不少地方需要調整,才能更适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特别是在智能化和加速性能方面,目前來看還是大衆電動車的短闆。
再難啃也要啃下去,大衆還有什麼大招?
直面在中國市場遭遇的困境,大衆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瀚表示将會在ACCELERATE戰略指引下繼續前進。
首先是産品方面,到2026年,大衆汽車每年将推出至少一款新的純電動車型,并聚焦于車輛的價值、品質和創新。不久前,ID.Buzz全球首秀,這台車型人氣十足,有望為大衆在電動車市場創下新銷量高峰。年内,大衆還将推出首款純電SUV轎跑車ID.5,以及将在北京車展亮相的ID.Aero概念車。展望2025年,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純電動小型車ID.Life将量産上市,這也意味着大衆将在每個細分市場都提供一款純電動車型。
除了推出更多的新車型,大衆還針對産品功能和服務等方面進行提升。例如大衆将為中國市場的ID家族車型使用者提供OTA遠端更新。目前OTA更新已經成為新一代智能汽車的标配,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
以及,大衆表示更多L2+級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将在接下來兩年全面量産,這同樣是一個姗姗來遲卻必不可少的配置。據轱辘哥了解,為了适應中國使用者的需求,大衆中國的軟體研發團隊正不斷壯大,未來研發人員将翻一番。另一方面,大衆将擴增城市展廳及代理商,以便吸引更多人群了解和購買大衆ID車型。這是造車新勢力們帶來的“靈感”,差別于燃油車時代的4S店,現在人們更希望在商超或城市CBD就能了解最先進的電動車,并獲得更貼心的服務。
以大衆集團在國内汽車市場的影響力,其電動車的占比顯然不如預期。按照大衆汽車的計劃,到2030年,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有率将提升至目前在燃油車市場的同等份額。還有幾年時間,大衆必須更努力了。否則,未來誰能主導汽車市場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