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星堆文化與青銅文明研究中心成立 專家提出這些建議

三星堆獲得世界關注後,學者将在哪些工作持續發力?哪些獨立學科對三星堆的研究有啟發作用?

三星堆文化與青銅文明研究中心成立 專家提出這些建議

3月19日,三星堆文化與青銅文明研究中心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成立,數十位專家學者在座談會上為三星堆文化與青銅文明研究、中心未來發展建言獻策,四川觀察記者對學者們的新思路進行了梳理。

“走出去”的同時如何做好國際傳播?

“做三星堆國際傳播的人,未必了解學術前沿;而做三星堆學術研究的人,未必通曉傳播話語體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院長胡易容在會議上提出三星堆文化全球傳播的議題,針對此問題,他從理論創新與實踐經驗兩個方面提出建議。

三星堆文化與青銅文明研究中心成立 專家提出這些建議

在理論上,三星堆的開放包容不僅映證在三星堆文化與周邊文化的互動中,也在世界文化譜系中有所反映。部分專家通過對三星堆與古印度和中、西亞文化的比較研究發現,三星堆文明與古代亞洲衆多國家有某種形式的互動往來。“想在理論上有突破,需要站在全球文明互鑒的視角上,三星堆文化也将具有更加深度的内涵。”胡易容說。

胡易容所任職的四川大學依托人類學等多種學科,建立了中華文化傳承與全球傳播數字融合實驗室,旨在探索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的打開方式。憑借自己在數字産品開發與傳播領域的相關實踐經驗,胡易容提出,“在跨文化、跨語境的國際傳播中,三星堆文化研究學者、博物館研究中心、文創開發從業人員應該互補資源,結合城市文化舞台,建構一個多元傳播體系。”

跨學科語境下,專家将融合哪些學科的研究成果?

“讀懂三星堆,不僅僅需要考古學和曆史學的知識,還關聯到藝術學、民族學、古文字研究學等。一個學科的知識是不夠的。”會議上,顔勁松、胡易容、汪啟明等學者建議加強三星堆的跨學科研究,将相對獨立的學科課題彙內建項目的最終成果。

三星堆文化與青銅文明研究中心成立 專家提出這些建議

學術界普遍認為,文字、城市、金屬器是文明社會形成的三大物質文化要素,這些要素在三星堆文化中均有明确反映。會議上,不少學者提出加強刻劃文字研究的建議。西南交通大學巴蜀方言與文獻研究中心主任汪啟明概括了錢玉趾、魏學峰等學者對三星堆刻劃文字的相關研究,他提出,“三星堆刻畫符号為巴蜀文字起源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雖然三星堆遺址所發現的刻劃文字數量較少,但如果未來發現了更多的第一手資料。将會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此外記者了解到,三星堆文化與青銅文明研究中心今後将圍繞青銅器與青銅文化的差別和聯系、三星堆青銅器分類、三星堆青銅文化内涵、三星堆文化宗教信仰、三星堆青銅文化象征系統、三星堆青銅文化藝術表達、古蜀與周邊地區的交流互動、古蜀文化與中外關系等八個方向系統建構研究體系,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研究範圍的不斷拓展,跨學科研究的意義将會日益突出。

加強三星堆學術史梳理

“我們要做的年檢不是列舉式的,不是甲乙丙丁,我們要做點評式的年檢。”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院長王啟濤在會議上提出“加強三星堆學術史梳理”的建議,該建議獲得段渝、彭邦本、汪洪亮等學者的支援。

三星堆遺址一經面世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學術界對文物的文化内涵與宗教意義、三星堆文化來源、三星堆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系等課題已形成了多層次的學術研究成果,王啟濤針對這些矚目的學術成果提出設想,他認為,從三星堆文明的起源、形成、發展、演變,再到文化結構、社會模式,再到三星堆文化在國内外文化譜系中的位置,顯示了三星堆研究方向的不同發展階段。為了推動研究亊業的進一步發展,應當梳理與之相關的文獻并且概括出原先研究的先進性和局限性,這項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

三星堆文化與青銅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段渝補充提出,“沒有學術史的研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對于一些研究成果要充分認識其局限性,這樣我們才能取長避短,提高我們的研究水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