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京的反擊太高明!俄宣布制裁拜登之子後,“驢象”立馬撕起來了

作者:有鳳Talk

早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西方就已對俄羅斯制裁多年,涵蓋俄羅斯各行各業,方方面面。

沖突爆發後,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更嚴厲了,堪稱前所未有。

西方不但将普京及其衆多克宮官員納入制裁名單,連俄羅斯的貓、狗、樹都被制裁,甚至連柴可夫斯基著名的作品也被制裁,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都忍不住吐槽:柴可夫斯基都過世100多年了,《天鵝湖》何罪之有?

普京的反擊太高明!俄宣布制裁拜登之子後,“驢象”立馬撕起來了

為了反制美國對俄羅斯施加的報複性制裁,俄羅斯以牙還牙,也制定了一份針對美國官員的制裁名單。在這份名單中,美國總統拜登赫然在列,拜登的左膀右臂布林肯、奧斯汀等人也沒有逃過被制裁的命運,悉數上了俄羅斯的制裁“黑名單”。

拜登等人被俄羅斯反制并不奇怪,但值得注意的是,拜登的兒子亨特·拜登也進了“黑名單”。此外,被制裁人數不多不少,正好13人,這讓人不得不感歎,俄羅斯在反制美國方面花了不少心思。

普京的反擊太高明!俄宣布制裁拜登之子後,“驢象”立馬撕起來了

雖說拜登等人在俄羅斯不一定有資産,也不一定會去俄羅斯通路或旅遊,但俄羅斯的制裁,其實就是表明一種以牙還牙、絕不妥協的态度。

而俄羅斯不多不少正好制裁13個美國人,這裡面就大有文章了。13這個數字在美國等西方社會中很忌諱,不是一個吉利的數字,因為《最後的晚餐》這幅名畫中,耶稣與他的12個門徒加起來正好是13個人,而這13個人中有一個人最後出賣了他,此人就是猶大。

普京的反擊太高明!俄宣布制裁拜登之子後,“驢象”立馬撕起來了

巧合的是,拜登的親信中,國務卿布林肯正是猶太人,這就有點意思了。猶大出賣了耶稣這個大家都知道,但布林肯會不會出賣拜登,這就不知道了。

但對于俄羅斯而言,不管布林肯是否會出賣拜登,通過“13”這個數字惡心一下美國,或者離間拜登與其政府成員的關系,使其互生嫌隙,也是俄羅斯樂于見到的。

拜登與布林肯會不會互生嫌隙不知道,但俄羅斯将拜登的兒子拉入制裁黑名單,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倒是撕起來了。

普京的反擊太高明!俄宣布制裁拜登之子後,“驢象”立馬撕起來了

亨特雖然不是拜登政府的官員,但他卻是一個敏感人物。

俄羅斯将唯一一個沒有官職的美國人拉入制裁名單,顯然是另有深意。

要說其中的深意,還得回到美國2020年那場宛如宮鬥劇般的選舉。

雖然拜登最終擊敗特朗普當選總統,但特朗普與共和黨始終不服氣,認為拜登存在選舉舞弊行為,認為拜登的總統之位是非法獲得的。

此外,拜登的兒子亨特利用其父親的關系,成為烏克蘭某大公司的高管,并卷入貪腐案。特朗普及共和黨認為拜登教子無方,沒有資格當選美國總統。

普京的反擊太高明!俄宣布制裁拜登之子後,“驢象”立馬撕起來了

特朗普與共和黨想深挖拜登的醜聞,但烏克蘭方面拒絕配合調查,這讓特朗普的算盤落空了。

拜登當選總統,特朗普一直不服氣,逮着機會就會攻擊拜登。如今拜登的兒子被俄羅斯拉入制裁黑名單,這讓特朗普仿佛又看到了機會。

于是共和黨控制的媒體借機大肆炒作,認為拜登與烏克蘭存在非法交易,而他的兒子不過是個牽線人。

特朗普時期,美俄關系相對較好,甚至特朗普本人對普京非常崇拜,俄烏沖突後,特朗普還公開稱贊普京下令進攻烏克蘭是“天才之舉”。

普京的反擊太高明!俄宣布制裁拜登之子後,“驢象”立馬撕起來了

而拜登上台後,美俄關系急轉直下,拜登對烏克蘭反而很上心。除了拒絕直接派兵支援烏克蘭,那是要錢給錢,要武器給武器,堅決支援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在特朗普及共和黨看來,拜登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戰略使然,一方面則出于私心,害怕澤連斯基政權垮台後,自己在烏克蘭的秘密被挖出來,到時候自己的總統大位就不穩了。因為比起烏克蘭的死活,拜登當然更關心自己是否能夠穩坐釣魚台。

如今俄羅斯将亨特拉入制裁名單,還在烏克蘭境内發現了美國的生物實驗室,特朗普與共和黨可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趁機大肆攻擊拜登,指責拜登挑動俄烏沖突非正義之舉,完全是出于私心。

普京的反擊太高明!俄宣布制裁拜登之子後,“驢象”立馬撕起來了

馬上就到中期選舉了,共和黨在2020年大選中已經輸了,可不想在中期選舉時又輸給民主黨,是以會絞盡腦汁找拜登的軟肋,制造更勁爆的議題,進而幫助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勝出。

對于特朗普來說,如果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擊敗民主黨,那麼在2024年的美國大選中,他就有更大的機會擊敗拜登,成功奪回自己失去的東西。

特朗普很崇拜普京,算是普京特别的“粉絲”,普京知道特朗普想要什麼。

普京的反擊太高明!俄宣布制裁拜登之子後,“驢象”立馬撕起來了

作為一個“寵粉”的偶像,普京有必要幫特朗普一把,畢竟特朗普重新成為白宮主人對俄羅斯來說不是壞事。是以普京樂意添一把火,讓美國的“驢象兩黨”撕得更猛烈些!

美國内部鬥得越激烈,俄羅斯的壓力就越小,普京何樂而不為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