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山:在綠水青山中創造金山銀山

作者:甯夏林業和草原局

  羅山最高峰叫“好漢疙瘩”,海拔2624.5米,是整個羅山的制高點。

  夕陽西下,站在這裡向西瞭望,目光越過層層山巒,可以看見一條金飄帶——從中甯縣穿境而過的黃河。

  從地圖上度量,山與河,直線距離約50多公裡。

  今年3月1日,《甯夏回族自治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施行,羅山被列為甯夏生态坐标之一。

  吳忠市把羅山生态保護修複作為全市生态建設的“頭号”工程,視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堅持自然修複為主、人工修複為輔,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突出以水定林、适地适樹,注重生态和經濟效益并舉,護好羅山保護區、守好羅山關聯區、建好羅山環山區。

  甯夏中部幹旱帶上,這道綠色脊梁愈加蒼翠,在綠水青山中講述新時代的羅山故事……

  東西兩麓同繪羅山新貌

  吳忠市委市政府真抓實幹羅山生态保護修複,出台2022年羅山生态保護修複項目實施方案。羅山地區位于同心縣、紅寺堡區境内,上述縣區也分别拿出子方案,分别在羅山東西兩麓開展生态保護修複項目建設。

  今年,紅寺堡區概算總投資6.46億元,通過實施生态修複提升、生态修複調蓄、生态修複示範、生态修複美化、生态修複涵養和生态修複保護等“六大工程”,持續鞏固退耕還林及國土綠化成果,有效提升羅山西麓生态品質,維護生物多樣性,提升水源涵養能力,改善區域生态環境品質,基本建成層次多樣、結構優化、功能完備、效益顯著的森林草原生态體系,力争把區域草原綜合植被覆寫度提升到60%以上。

  紅寺堡區成立羅山西麓生态保護修複治理工作上司小組,由區委書記擔任組長,将該項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各相關機關嚴格對照該方案制定工作計劃,細化責任分工、進度安排和落實舉措,實行“挂圖作戰”,倒排工期,對賬銷号。項目實施期間,區委、區政府全程跟蹤督查,區人大、政協加強對項目進度和品質的監督視察,定期通報推進落實情況,對工作落實不力的,将嚴肅追責問責,并将項目建設納入各有關機關年終實績考核。

  今年,同心縣概算總投資4.5億元,以環羅山生态環保修複為核心,統籌開展全縣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推動生态、産業、文旅融合發展。打通3條通道,做好“兩帶”建設,實施溝道綜合治理,水庫涵養林建設,抓好3個高效節水灌溉片區,提标修複7處廢棄非煤礦山,建設4個美麗鄉村,布局生态修複保護供水工程,新增綠化面積2.9萬畝,治理溝道25條。

  一路向東,翻過羅山就是同心縣韋州鎮,鎮區53平方公裡範圍都屬于羅山東麓。同心縣在羅山東麓開展生态保護與修複,韋州鎮承擔了重頭任務。

  韋州鎮把羅山東麓劃為29個片區,每個片區配備1名護林員,在做好森林草原管護的同時,進一步做好禁牧封育和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規劃建設羅山東麓葡萄産業特色小鎮,占地共計12.7萬畝,集有機富硒葡萄種植、葡萄酒文化藝術中心經營、養老旅遊度假等配套産業于一體。

  韋州鎮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态建設,尤其在今年的“兩帶”項目建設上展現得最明顯:建設一條“生态+經濟林帶”,新增綠化面積1.9萬畝;建設一條“生态+産業帶”,新增綠化8240畝,提級改造2.5萬畝葡萄園。

  左鄰右舍共護羅山美顔

  在同心縣韋州鎮,人們都把羅山腳下的天氣狀況,當成幾公裡外鎮區的“晴雨表”。

  “山腳下要是下雨雪,不出半個小時就會下到鎮裡。”韋州鎮鎮長虎新感歎,這是最精準的天氣預報。

  雲山霧罩是羅山的常态。這座平地崛起的“螺”形高山,能敏銳“捕獲”遠道而來的暖濕氣流,擡升遇冷後形成豐富降水,足足比周邊地區多出一半多。

  虎新帶着記者向高山進發。進入東風護林點後,高山草甸足有20厘米厚,把地表蓋了個嚴嚴實實。用他的話說,“就像在地上鋪了一層厚地毯”。

  山腳下,還能看到涓涓泉水淌下來,清冽極了。捧來嘗一口,沁人心脾。韋州人都說,這比市面上的任何礦泉水都好喝。

  往山上爬時,随處能見槐樹、榆樹、油松、酸棗樹等各種老樹,有的生在半山坡,虬勁老根刺破山壤,直接暴露出來。鑽到山腰松林裡,随處可見覆有黃色鱗甲的松子,一個個散落在富含腐殖質的黑土上。

  山路上,還能看到不少動物的新鮮糞便。護林員祝志文很有經驗,能根據顔色和形狀判斷是哪種野生動物的排洩物——有黃羊、狐狸等多種動物。

  祝志文說,20多年來的羅山封育很有成效,他和石雞、赤狐、野豬等飛禽走獸常“打照面”。

  在東風護林點,包括老祝在内,共有3名護林員。平日裡,他們騎着機車巡查,遇到狹窄山路,就隻能下車步行。

  防火、防盜獵、采集病蟲害樣本……在寂寞的山林中,護林員履行着各種各樣的職責,悉心守護着大美羅山。

  祝志文今年54歲,從事羅山護林員工作20多年了,輾轉在羅山東西兩麓多個護林點。老祝生在一個叫“朱莊子”的村子,就坐落在羅山西腳下,年輕時他也曾上山打柴放羊。幾十年來,他見證了羅山生态修複治理的全過程。

  老伴和祝志文是同行,也在東風護林點值守。在護林點裡,鍋碗瓢盆一應俱全,電視和手機信号也都暢通,兩口子把站點收拾得跟家一樣溫馨。

  在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100多名護林員值守,分布在從山腳到山頂的22處護林點裡。祝志文說,現在護林點生活條件改善了很多,讓護林員更能紮下根來值守。

  20多年來,羅山一天天更綠了,就連洩洪溝裡都長起了大樹。“這說明山上植被起來了,把雨水都給涵養住了,讓洩洪溝沒了‘用武之地’。”虎新分析說。

  羅山成了一塊名副其實的“荒漠翡翠”。

  “想不到在甯夏中部幹旱帶上,還有這麼好的生态環境。”青青羅山映入眼簾,常常惹來人們這樣一句由衷贊歎。

  文旅開發重振曆史文化

  去年,在羅山的一場考古調查中,發現了大量灰燼堆積、火塘現象,以及石核、石片、刮削器等21件石制品,将當地人類活動曆史記錄提早到1萬年前。

  曆史上,羅山地區也是“煙火氣”不斷:漢代三水縣把縣治設在紅城水,民國豫旺縣把縣治設在下馬關,都在羅山腳下。

  1936年,西征紅軍也在羅山東麓地區活動,并建立大學營,策劃接應長征途中的二、四方面軍,最終實作了“三軍會聚同心城”。

  這些曆史,為羅山地區遺留下不少古迹:紅城水古城、下馬關古城、韋州古城……

  目前,甯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吳忠市努力把羅山地區的生态人文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從去年起,同心縣請來專業文保隊,開始修繕下馬關古城。他們先從甕城開始,一步步複原這座明代古城。

  曆經風吹雨打,下馬關古城輪廓仍然基本完整:760米見方,城牆足有10米多高。站在甕城上瞭望,能隐約感受到這座古城的昔日雄姿。

  “我見識不少國内知名古城,論規模和氣勢,咱們下馬關古城也不在話下。”對于下馬關古鎮的旅遊開發潛力,下馬關鎮黨委副書記周海軍很有信心。“在建的銀昆高速從下馬關鎮穿過,通車時遊客過來會很友善。”他說。

  說起羅山腳下旅遊資源禀賦好的鄉鎮,韋州鎮一定位列其中。作為明朝慶靖王朱栴避暑的地方,韋州鎮自然風光旖旎,鎮西的“羅山疊翠”與“賀蘭晴雪”齊名,位列甯夏古八景之一。春寒料峭,韋州風光仍動人。就說朱栴修建的鴛鴦湖吧,一南一北依偎在一起,就像一對鴛鴦,與鎮區的康濟寺塔相輝映。湖光塔影,在粼粼水紋中輕輕搖曳,别有一番古風餘韻。

  今年,韋州鎮要在鴛鴦湖畔鋪設健身步道,打造玫瑰園;把苦水河、明王陵、康濟寺塔、烽火台等旅遊景點,勾連成一條經典旅遊線路……

  虎新說,要把這些散落的景點串成一串“項鍊”,讓它們更加璀璨耀眼,通過進一步整合資源來提升韋州鎮旅遊競争力。

  同心縣還争取來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項目,要在今年修繕預旺西征總指揮部、紅城水反擊戰等革命舊址,配套停車場、星級廁所、标示系統、水系景觀,進行景觀亮化和綠化,進一步提升旅遊體驗。

  無限風光蘊含美好生活

  人勤春來早。放眼羅山東西兩麓,人們正在春回大地的田野裡鉚勁兒加油幹,把特色産業搞得有聲有色。

  在同心縣韋州鎮萬頭肉牛養殖園區,養殖戶忙着為牛添料清糞;在紅寺堡區新莊集鄉的枸杞地裡,技術員為大夥兒示範科學修剪枝條;同心縣下馬關鎮高效節水自動化、資訊化試點示範項目竣工在即,一個月後就能把“智慧水”注入農田,滴灌1.8萬畝的玉米和大豆……

  紅寺堡區有個紅川村,離東邊的羅山隻有兩公裡遠,是紅寺堡區最“年輕”的移民村。

  2014年以來,紅川村接納了來自同心縣、固原市原州區的8000多名移民。在新家園,政府給移民們悉心規劃了一處占地500畝的養殖園區,村上也牽頭成立了歲物豐成合作社,但隻養了幾十頭牛,始終不成規模。

  獲益于中國農業銀行的金融幫扶,紅川村300多戶村民獲得貸款資格,單戶最高能貸15萬元,一次能貸3年,年利率隻有3.8%。“還可以分批貸款,分批償還,讓鄉親們沒什麼壓力。”村黨支部書記海成軍感歎金融幫扶政策的便捷優惠。

  緊接着,紅川村接連召開兩次村民大會,動員鄉親們入股歲物豐成合作社。

  大會上,海成軍為鄉親們算起了賬,說起了入園養殖的各種好處——

  “入股園區養牛,社員不用操心出力,有分紅不說,還能騰出工夫打工。這樣,家裡就有了兩份收入。”

  “園區養牛,3個人就能養幾千頭,人工成本低。園區批量進飼料,價格又便宜,又能降低養殖成本……”

  村民虎俊聽得動了心,貸款10萬元入社養牛。

  今年年初,合作社整合64戶村民貸款,到甘肅張掖買進西門塔爾肉牛,使肉牛存欄數量達到2100多頭,灘羊存欄數量達到3000多隻。源源不斷進牛添羊,紅川村養殖園區進入了飽和狀态。眼下,村上又在40多公裡外的紅寺堡鎮孫家灘選好址,要建設計承載5000頭牛的新養殖園區。

  就這樣,紅川村在産業上不斷“開疆拓土”,又将啟動新的“飛地”養殖。

  羅山東西兩麓,同心縣、紅寺堡區的幹部群衆正以時不我待的心勁,為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增磚添瓦,奮力向着全年發展目标沖刺——

  2022年,同心縣計劃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長9%、11%以上。

  2022年,紅寺堡區計劃地區生産總值增長9%,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長7%、11%。

  羅山正充分展示着她的無限風光,羅山腳下的人們,也在綠水青山中創造着金山銀山。

  (記者 杜曉星)

羅山:在綠水青山中創造金山銀山

  羅山俯瞰圖。

羅山:在綠水青山中創造金山銀山

  羅山植被茂盛。

羅山:在綠水青山中創造金山銀山

  銀裝素裹的羅山。

羅山:在綠水青山中創造金山銀山

  羅山之巅。

羅山:在綠水青山中創造金山銀山

  羅山腳下的紅川村。記者 馬楠 攝  

羅山:在綠水青山中創造金山銀山

  羅山沖積扇上曾經的村莊。實習生 彭斌 攝

羅山:在綠水青山中創造金山銀山

  中煙“飛地”肉牛養殖園區。實習生 彭斌 攝

羅山:在綠水青山中創造金山銀山

  挂滿積雪的羅山松樹。實習生 彭斌 攝  (本版圖檔除署名外均紅寺堡區委宣傳部 提供)

來源:甯夏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