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犯了錯誤總是狡辯怎麼辦?

作者:路曉梵
田女士是一個講民主、尊重孩子的媽媽,一般不會強迫女兒做什麼事情,女兒也是以思維活躍能言善辯,不過現在田女士卻面臨着一個困惑:女兒越來越喜歡狡辯,無論做什麼事總有自己的理由,不願意聽取父母的建議。比如,孩子見到田女士的好朋友從來不叫阿姨,田女士告訴她這樣不禮貌之後,她還是不叫,而且還列舉了各種理由:我不喜歡叫;我不喜歡這個阿姨;我當時想睡覺等等。幾乎所有的問題,隻要她不想做,都有很多理由。田女士不禁為孩子的表現擔心起來。
孩子犯了錯誤總是狡辯怎麼辦?

圖檔來源于網絡

在一個民主自由、喜歡講道理的家庭中,孩子比較容易養成能言善辯、自作主張的行為習慣,相應地,也容易變得不願意聽取别人意見,喜歡一意孤行。好的教育應該讓孩子既有主見,又能聽取别人的合理意見,并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調整。這樣的孩子對自己和他人的意見具有較強的分辨能力,不至于演變成頑固地堅持自己想法的人。

講道理是提倡的教育方法,但是為什麼很多父母感到給孩子講道理沒有用呢?對于孩子來說,尤其是12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的心理發展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還很難了解許多抽象的名詞概念,是以這時候對孩子的教育應該以行為訓練為主,最好不要用講大道理的方式進行。比如當孩子不喜歡叫“阿姨”的時候,不必講很多為什麼不叫“阿姨”是錯誤的大道理,隻要培養孩子禮貌待人的行為習慣就好。

孩子犯了錯誤總是狡辯怎麼辦?

另外家長還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某些時候對孩子的狡辯表示了贊賞的态度。比如有時候,孩子“狡辯”之後,家長會說:“你這小嘴還挺能說!”“你還挺有主意!”還有的家長會用假裝生氣的态度對孩子說:“不許狡辯!”但是内心卻存在對孩子的欣賞。這種潛在的欣賞比直接的表揚更讓孩子有快感,于是他知道了:反駁父母的建議反而能獲得父母的好感,是以不聽取父母建議的習慣就這樣形成了。

孩子犯了錯誤總是狡辯怎麼辦?

此外,父母還要注意的一種情況是,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父母的要求和做法都是正确的,但還是不能忽略孩子的态度和意見。現在是個多元化的時代,教育的難度增大了。但是大陸多年形成的文化中,總是希望孩子聽話。可是如今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家長不再言聽計從,有時候甚至還會對着幹。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與時俱進,轉變觀念,和孩子一起成長。時代進步了,不能把自己看不慣的事物通通看作“大逆不道”。要對孩子進行正确地引導,學習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建立良好的關系,而不是單純地責怪和打罵。

孩子犯了錯誤總是狡辯怎麼辦?

父母應該常常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以“小孩子不懂什麼”為理由剝奪孩子表達自己的權利。如果孩子長時間得不到尊重,就會變得不自信,失去應有的創造力;或者會變得非常叛逆,無論什麼事情都要進行狡辯,與父母關系惡化。父母在給孩子的建議應該為他留下一定的自由選擇空間,讓孩子感到配合父母的建議是快樂的、身心愉悅的,這樣的話他合作的積極性就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