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作者:廣州國際藝博會

2022年3月11日,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美術縱橫》執行主編、《收藏周刊》名譽主編彭文斌與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金獎得主——李節平老師進行了一場深入的藝術對話,在李節平老師的廣州工作室,兩人就藝術創作、藝術市場等話題展開了深刻的探讨及交流。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本文首發于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文字 | 阿溫

現場攝影 | 房少昂

編輯排版 | 獨伊

以下為對話内容(全文共1972字,約需閱讀5min)

(彭文斌 = 彭)

(李節平 = 李)

沙龍讓藝術分享更有趣

彭:李老師您的空中花園很漂亮,特别适合舉辦藝術沙龍,讓大家在美花、美石、美畫中感受藝術的獨特魅力。“沙龍”源自于西方的貴族客廳,譬如音樂家新作了一首曲子,便會邀請貴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新的音樂作品。沙龍其實也是畫廊的前身,愉悅而有趣的交流互動形式,讓藝術分享更為生動。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李:對的,這裡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是我自己栽培種植和布局擺放的,我很享受這個過程,這是感受自然生命一種很好的方式。前段時間,也在這裡舉辦了藝術沙龍,邀請一些朋友來這裡分享藝術,并将這個沙龍活動制作成了視訊,我覺得這個視訊資料是很珍貴的。

去享受創作與生活

彭:繪畫作品往往反映了畫家的性情與當時的創作狀态,是以,畫面中留有一絲生澀感,往往更能讓觀者感覺到畫家當時的激情、狀态,如若将作品加工得更完整,抹掉了生澀感,反而沒有那種韻味。

彭:藝術對于您來說,可謂是沒有限制。無論是國畫、油畫還是雕塑,您都頗有研究,且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這期間所留下的許多思考文字及作品手稿,這對于梳理您個人藝術文獻體系和學術體系,都是珍貴的資料。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李:年輕時在部隊,經常畫連環畫和創作版畫,連環畫在藝術創作中可謂是“萬金油”,這給予我很多思考與探索,一共畫了上下300多集,如今已找不到原稿,有點可惜。

彭:您精于多種材質的藝術創作,在創作時間的配置設定上,應該也是有所側重的。不同藝術形态的切換,可調節自己的狀态,也是極好。如油畫講求感覺和光影,而國畫講求意境和墨性,各自有其不同的特質。而同一題材的創作,每個人呈現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便如不同的人唱同一首歌,其呈現的質感亦是有所差異的。

李:目前自己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寫實油畫創作上,以記錄為主。每個地域的藝術發展與風格的形成都與當地的曆史人文、文化背景、文化積澱等有密切的關系。如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畫家,“傷痕美術”代表人物——何多苓先生。他1982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研究所學生班,現居住在成都。在1986年的時候,有幸近距離觀賞過何先生作畫,他帶有一點文氣,但他作畫自由且潇灑,我想這與他成長的環境密不可分。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彭:是的,藝術創作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從數千年的東西方藝術發展史來看,可以看出藝術創作者的激情與他的多巴胺和荷爾蒙分泌有關,當創作者的狀态越放松,心情越愉悅,其創作的作品也更易打動他人。如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達利先生,他自己就非常享受生活,他不僅是位藝術家,還是個美食家。

藝術充滿探索性和無限性

彭:在研究東西方家喻戶曉的著名藝術家時(如達利、畢加索、張大千等),我發現他們都是兩條線一起延伸,即在保持自己學術研究高度的同時,也在有意識地多元度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當自己的創作水準處于高位時,每件作品都會具有自己的藝術語言,而要想擴大自己的藝術閱聽人面,則應當考慮“降維”創作,這便是學術兼市場的創作方向。

彭:基于十多年廣州藝博會的運作經驗,我認為藝術家一定要有自己的精準定位,清晰自己的創作系統和價格系統。如創作方向,可分為三個方向:一是學術方向(純粹凸顯個人的學術高度);二是學術兼市場方向(面向廣大專業藏家);三是市場方向(大衆接受度更高,傳播面更廣)。而作品價格則與作品方向挂鈎,學術方向的作品價格居首位,學術兼市場方向的價格次之,市場方向的作品價格則最為親民。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李:是的,同時在藝術創作中也要保持專注,唯有專心緻志,把心力集中在事情本身,才能事半功倍。我個人主張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不要想太多,保持藝術創作的思考力,不要被其他事件分散注意力,作品要先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别人。而在放松時則盡情享受。

李:如我在構思廣東三大民系(廣府、潮汕、客家)題材作品時,可按地域劃分,同時也可以呈現華僑元素,從老百姓的小故事等角度切入,從中也可以嵌入許多藝術表現形式,如繪畫、雕塑、影視、行為藝術和裝置藝術等,好的命題本身就有很多可發掘的文化因子,這可讓創作者不斷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彭:是的,藝術本身就是充滿探索性和無限性。此外,民族性越強,其國際性就愈強,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80、90後的藝術審美正在提高

彭:關于作品交易,李老師是以哪個題材系列為主?

李:平日都是朋友來看畫冊,從畫冊中挑選作品,看中哪幅作品再與我說,以人物為主。

彭:您在藝術創作上是個“全能手”,您的藝術市場想象力很大。我建議您在創作方向上進行精準定位,這樣在創作時間配置設定上也有所側重。我看您的花卉靜物作品也挺好的。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李:花卉靜物作品是我根據花卉快要凋謝的狀态描繪的,我将其命名為《落花》系列,這是我自己親手栽種的花朵,用畫筆記錄下它生命最後綻放的時刻,也挺好,但“落花”的寓意可能在大家看來不是很好。

彭:其實并不然,如今80、90後的直接藝術審美已經提高,這與他們的文化結構、知識背景等有關。我們應當要相信年輕藏家的眼光,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人看來,就有不一樣的涵義在其中。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藝術家簡介

Artist profile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李節平

李節平,1960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78年入伍,1987年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進修結業,1991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2010年調入廣東畫院。

現為廣東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2009年油畫作品《小夫妻》獲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首屆“中國美術創作獎·金獎”。2010年被評為廣東省“新世紀之星”,獲第七屆“廣州文藝獎”精品獎,第九屆廣東魯迅文藝獎。2011年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公費派遣,赴意大利、荷蘭、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考察研修。2012年畢業于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列賓美術學院首屆夏季進修班。

作品欣賞

Appreciation of works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小夫妻》布面油畫 190x160cm 2009年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藏女·彩顔圖》布面油畫 130x120cm 2003年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三藏女》布面油畫 130x120cm 2004年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歸牧圖》布面油畫 100x100cm 2004年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彩顔圖》布面油畫 100x100cm 2004年

老蓬藝術對話 | 藝術家李節平

《嶺南豐歌》244x1464cm

壁畫(油畫、岩彩、金箔)

2016-2018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