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昌市聖女果高産栽培管理技術

文昌市聖女果高産栽培管理技術

傅啟海

聖女果色澤鮮豔、營養豐富,近年來市場需求逐漸擴大,與此同時對聖女果的栽培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

文昌市聖女果高産栽培管理技術

1 培育壯苗

1.1 營養土的配備與消毒

腐熟農家肥(過篩)與土按 5∶4 的比例配制,以 1 m3的培養土為例,分别向其中摻入過磷酸鈣1 kg、硫酸鉀 0.25 kg;取 200~300 mL 的福爾馬林,用 25~30 kg 的水予以稀釋,最後均勻噴灑,再充分攪拌(此處的用量要求均以 1000 kg 培養土為例);加蓋塑膠薄膜,保證密封性,持續 2~3 d後揭開,以便使用。

1.2 播種育苗

播種前,将種子置于 10% 磷酸三鈉水溶液中浸泡 20 min,取出用清水洗淨,繼而轉入溫水中(溫度恒定為 55 ℃,持續時間 8~10 h),随後用紗布包裹,轉至溫度适宜(25~30 ℃)的環境中進行催芽;向預先準備好的塑膠缽内裝入營養土并澆水,播種前期處理好的種子,按每穴 1 粒操作。

2 選址整地

種 植場地需無茄科作物種植曆史, 光照和 通 風 條 件 良 好, 土 壤 pH6.8~7.0。 盡 早 整地, 三 犁 三 耙, 避 免 土 壤 結 塊。 基 肥 以 有 機肥 為 主, 每 667 m2施 過 磷 酸 鈣 150 kg、 基 肥5000 kg,将選取的材料混合并漚制 30 d(視實際情況延長),待其腐熟後,分為兩個階段使用,首次結合第三耙散施,第二次與三元複合肥 30 kg混合一起施入。經施肥作業後,需要南北向起壟,經 7 d 後覆寫地膜。

3 定植

定植分為單行植和雙行植。單行植,行距1.2~1.4 m、株距 0.3~0.4 m;雙行植,行距 80 cm、株距 35~40 cm。實際定植中,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現場土壤肥力條件做适當的調整。嚴格控制移栽深度,以不埋過底部葉子為宜,可适當深栽,促進不定根生長;若存在徒長苗、苗莖較高的情況,宜優先選擇卧栽法,在應用此方法時要求苗朝同方向斜卧,真葉埋入數量控制在2~3 片。

4 田間管理

4.1 水分管理

第一花序坐果前,不宜過量澆水,基本原則是葉片不缺水時不灌水,該階段土壤能保持濕潤即可。待第一層果實生長至膨大期後,依然需確定土壤維持濕潤的狀态,此條件可促進枝葉和花果的生長。需注意的是,土壤不可過于幹燥或濕潤,否則均會制約植株的生長,伴有裂果、落果。在灌水時,根據灌溝的深度予以控制,以 1/3 或1/2 較為合适,具體根據現場氣候、土壤幹燥程度等情況而定。

4.2 追肥管理

定植環苗後追肥,可施加尿素 5 kg(667 m2,下同),待第一層果坐住後,可以适當灌水并施肥,如施複合肥 5 kg、尿素 10 kg 以及過磷酸鈣10 kg,期間根據植株的生長狀态每隔 15~20 d 追肥,具體可以選擇三元複合肥、尿素、硫酸鉀,用量分别為 15 kg、5 kg、5~10 kg。

4.3 及時綁蔓

較為适宜的是“人”字型綁蔓方法,并配适量的竹竿,利用綁繩的方式予以固定;可以使用适量的尼龍繩,有助于引蔓綁蔓,使藤蔓更好地生長。

5 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5.1 早疫病

聖女果苗期、成株期均可染早疫病,普遍症狀:初期葉片有水漬狀褐色斑點,後逐漸擴大并呈圓形,種植區域潮濕時黑色素增多;莖處有凹陷斑,形狀以橢圓形為主,呈褐色;果實受侵染主要集中在果蒂處,易加大落果的發生機率,導緻産量明顯下降,品質降低。

防治方法:首先在播種前采取預防措施,利用溫湯浸種,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從源頭上預防病害。其次,播種過程中,可使用藥土。定植前,可以噴 7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做到帶藥定植,此方式可以取得較好的防病效果;植株生長期間患早疫病時,初期可以采用25% 嘧菌酯懸浮劑 1500~2000 倍液、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或其他藥劑,以噴灑的方式處理,連續 2~3 次後可取得較好的效果,為避免抗藥性,宜多種藥劑輪換噴灑。

5.2 晚疫病

危害部位主要集中在植株的莖、葉、果實,發生時期以苗期、成株期為主,受害嚴重的部位主要為葉片和青果。植株在幼苗期染病後,最初可見葉片處形成病斑,後逐漸向主莖蔓延,病斑以黑褐色為主,具有腐爛的現象,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偏弱,容易折倒。成株期染病時,最初見于下部葉片,患病初期可以觀察到葉背處有水漬狀(在清晨露水未幹時較為清晰),太陽升起後,露水消失,該症狀減弱或随之消失,潮濕環境中邊緣部分還有較明顯的白色黴層。

防 治 方 法: 以 25% 嘧 菌 酯 懸 浮 劑 1500~2000 倍液為宜,連噴 2~3 次,間隔時間 7 d,直至有效解決病害為止。

5.3 蚜蟲

選擇抗蚜品種;采收後及時清理種植園區;可以在現場懸挂黃闆,防治效果較好;還可利用天敵防治,如釋放适量瓢蟲和草蛉等;藥劑防治,可 以 選 擇 3% 啶 蟲 脒 1000 倍 液, 連 噴 3~4 次,間隔 7 d。

5.4 斑潛蠅

合理安排茬口,采取作物輪種的方法,例如喜食與非喜食兩類;日常栽培中,定期清理種植園區,避免斑潛蠅繁殖;根據趨黃性的習性,可以在田間挂黃闆;藥劑防治,需注意藥劑的選擇以及用量、頻率的控制,若日常栽培中發現零星的斑潛蠅,需摘除有蟲葉片,對其做掩埋處理,再噴施 50% 滅蠅胺 2000 倍液,時間以早晨或傍晚為宜,每 7 d 噴一次,打藥口宜設在被害蟲道2 cm 以下處,可取得較佳的防治效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