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受到烏克蘭戰争的刺激,歐洲各國開始更新武備,這可正中美國下懷

作者:知兵堂光亭

淩雲

摘要:自從這次俄烏戰争爆發以後,戰争這個詞再次成為熱點,看到烏克蘭戰争的情況,世界上不少國家都開始意識到國防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性,于是各國都急着更新自己的武器裝備,而這正是美國所希望看到的。

受到烏克蘭戰争的刺激,歐洲各國開始更新武備,這可正中美國下懷

自從這次俄烏戰争爆發以後,戰争這個詞再次成為熱點,看到烏克蘭戰争的情況,世界上不少國家都開始意識到國防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性,于是各國都急着更新自己的武器裝備,而這正是美國所希望看到的。

例如,丹麥就宣布考慮改變過去30年以來的外交政策,加入歐盟防務條約。同時,丹麥還宣布大幅提高國防務開支,到2033年每年增加約180億丹麥克朗。

不僅僅如此,歐洲各國都在計劃在國防開支上投入更多經費,用于更新武器裝備。同時也更願意接受美國駐軍。在德國的美軍軍事基地,德國人也不再提出要美國撤走的事了。這些,都正是美國所希望看到的。道德,正義,真理,所有這些也都要先活着先吃飯。大部分國家做的僅僅是喊喊口号,根本不敢對俄羅斯做什麼。别說小國,即便是美國,在拜登接受采訪對于烏克蘭的戰争對俄羅斯的動作問題直接說道:“俄羅斯不是一般國家...”言外之意,這事我們管不了。

可是,美國可以确定的是,世界這盤死棋死水,開始盤活了。正如他們料想的一樣,歐洲各國軍費大漲。這個世界上有靠拳頭(美俄,世界獨此二家)吃飯的,也有靠勞動力(開發中國家)以及靠技術(日本等)吃飯的;炮聲一響,黃金萬兩。賣武器,主打俄美兩大國。正如手機的系統一樣,你要麼選安卓,要麼選蘋果系統,選擇其實真的不多。即便本國能生産一些武器裝備,美國也樂于見到你提升軍費,這意味着和美國合作更加緊密。

烏克蘭的局勢各有争議,可是在歐洲的武器裝備已然開始大賣,軍火商自然心裡狂喜。這世界上武器外銷最多的就是美國和俄羅斯,但是俄羅斯由于是烏克蘭危機的當事國,遭到了西方的經濟制裁,這輪武器大傾銷的盛宴,肯定是沒有俄羅斯的份了。隻剩下了美國一家獨大。

受到烏克蘭戰争的刺激,歐洲各國開始更新武備,這可正中美國下懷

德國千億歐元的“大武裝”,這是一劑可以讓軍火商狂歡的興奮劑。鑒于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導緻歐洲緊張局勢,德國總理朔爾茨2月27日在聯邦議院關于烏克蘭戰争的特别會議上宣布,将今年度國防軍備預算,大幅追加1000億歐元。為此,德國将根據《基本法》的條款,設立一個作為投資軍備項目的特别基金。這筆資金将用于2022年的聯邦預算。朔爾茨承諾,“從現在開始,年複一年,德國将把超過2%的國内生産總值用于國防。”德國聯邦國防軍需要“新的、強大的能力”。

這也是德國繼2月26日宣布向烏克蘭提供1000 枚“标槍”反坦克武器和 500 枚“毒刺”單兵防空飛彈等武器以來,再次在軍事政策上态度大轉彎。1000億歐元雖然對于德國這個歐洲第一大經濟體而言并不算是一筆特别巨大的金額,畢竟柏林方面在2020年初針對新冠疫情的穩定基金就直接掏出了4500億歐元。但是1000億歐元這個數字在全球範圍内依然相當于以色列全年國防預算的5倍,也比歐洲軍事第一強國俄羅斯617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多了近一倍。

如果再算上德國政府本年度已經确定的500億歐元國防預算,那麼2022年度德國相當于一口氣準許了1500億歐元的軍費。而在2022年以後,為了達到朔爾茨要求的2%軍費目标,柏林方面還将每年再追加至少200億歐元軍費。冷戰結束以來,德國的國防預算一直穩定地保持着年年削減的态勢。而這次,在歐洲真的是帶頭“急了”。歐洲風向看德法,不僅僅是德國,其實很多歐洲國家都開始增幅國防的開支,當然也包括一貫愛好和平輕武裝的北歐等國。

德國在之前“去軍事化” 展現在各個方面,比如在不久之前歐洲東部地區的沖突之中,德國不僅明确拒絕派遣任何部隊,也拒絕準許任何武器的出口,原因則是德國不向任何沖突地區出口軍備的基本原則,以至于最終的方案僅僅是象征性地支援烏克蘭5000頂鋼盔。

如今,僅僅才多久時間?柏林方面就突然宣布打破禁忌,并向烏克蘭提供1000枚反反坦克飛彈、500枚單兵防空飛彈、14輛裝甲車以及一萬噸燃料。而這次大舉追加軍費則是倒下的第二塊多米諾骨牌...

受到烏克蘭戰争的刺激,歐洲各國開始更新武備,這可正中美國下懷

德國上司人強調:“我們的目标是(建設)一支現代化的、強大的聯邦國防軍,符合大陸體量以及在歐洲地位的軍隊。”如果說朔爾茨還算溫和的話,那麼财政部長林德納的表态就很直接了:“目标在2030年前成為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之一。”

而德國國防部長最新的表态則是,德國會堅持北約核共享協定,并且不會考慮使用現役主力戰鬥機“台風”攜帶戰術核武器,而是不排除購買全新機型的選項——雖然表述十分委婉,但這無疑表示柏林正在計劃采購美制五代戰機F-35。即便德國可以自己生産不少武器,也要買美國武器,“保護費”必須給足。

而随着德國明确發聲增強軍事投資,多隻歐洲軍工股迎來了最新的暴漲契機。比如專注于傳感器和防空雷達制造尚Hensoldt AG上漲45%、坦克及裝甲運兵車生産商萊茵金屬上漲30.27%、法國的“陣風”等戰鬥機生産商達索航空上漲7.39%、防務服務公司泰雷茲上漲11.3%。

整體而言,美國以外的北約國家需要将整個國防預算提高25%才能達到北約2%的目标,很顯然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在其中占的部分最大。諸如彈藥和反制武器等武器消耗品将是第一批經曆庫存重整和訂單提升的闆塊。

值得一提的是,在烏克蘭危機不斷惡化的背景下,預算緊張始終是壓制歐洲軍工股表現的主要原因。以德國為例,按照《明鏡周刊》公布的資料,德國主戰坦克的數量從1989年的5000輛減少至目前的300輛,戰鬥機的數量也從700架減少至230架。

受到烏克蘭戰争的刺激,歐洲各國開始更新武備,這可正中美國下懷

除了數量少以外,德國還有數量衆多的老舊軍事裝備,由于找不到可替換的部件,已經處于無法使用的狀态。預算不夠也令德國聯邦國防軍近幾年出了不少洋相,較為著名的有2018年前總理默克爾赴阿根廷參加G20峰會時,因為德國空軍飛機出現故障迫降導緻其錯過峰會開幕式。這樣的情況在德國總統、外長出訪時也經常出現。

除了政府訂單大大增加外,德國本土的軍工企業也能夠從出口限制的實質性放松中受益。從現在起,德國也打破了不向沖突地區輸送德國武器的慣例。

牽一發而動全身,由于烏克蘭戰争的爆發,這世界是忙活開了,忙着賣油的賣油;忙着賣天然氣的賣氣……而最忙的就是美國,忙着收錢。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