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育兒:鄭強教授談“雙減”: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蘭婷

作者┃蘭婷 朗讀┃江湖白曉聲

指導┃梁山伯 編輯┃丄學号

這幾天,鄭強教授談“雙減”的視訊刷屏了。

鄭強教授在楊瀾的采訪中說:“中國孩子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而是累倒在起跑線上。”

鄭強教授在大學教育深耕多年,表示目前很多大學生已經失去了對科學的渴望,因為在進入大學之前的學習都是被迫的。

在大學階段,父母不在身邊,很多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自主性,放松了學習。

更可怕的是,他們還失去了人生的目标。

然而大學才是真正追求科學、發揮主觀能動性,讓自己成才的重要時機。

聽育兒:鄭強教授談“雙減”: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蘭婷

這讓我想起了我一個朋友的孩子。

他從國小開始,父母就對他的管理極其嚴格。

關于他的聯考志願、文理分科、興趣班學習、平時的假期活動、朋友的選擇,都是由父母做決定,他隻需要認真做作業、認真考試就行了。

在父母的督促下,他從小考試就順風順水,上了一所國内名校。

然而,他到了大學就頻繁挂科。

他的父母對此特别驚訝,多次問其原因,他最終鼓起勇氣回答說:“我考上了好大學,已經達到你們的目标了。至于上大學後的目标,你們沒有告訴我,我也不知道。”

父母之前給他安排得密不透風,結果到了大學,他竟然無從下手,失去了方向。

教育專家李小萌說:“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孩子必須自己掌握方向盤,按照自己心裡的召喚,不斷地去探索,最終走自己的路,他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有趣味的。”

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而且孩子會和父母分離。作為父母,要扮演好副駕駛的角色,讓孩子自己選擇想走的路。

聽育兒:鄭強教授談“雙減”: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蘭婷

優秀的父母懂得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采訪節目。

采訪對象是位從農村出來的男生,家裡有兩個哥哥,都和他一樣考上了大學,在村裡被傳為佳話。

現在他的兩個哥哥是公務員,他自己是一名網絡工程師,都在城裡安家立業了。

主持人問他,關于父母培養三位大學生的秘訣。

他笑着說:“爸媽教育程度不高,沒有給過任何輔導。但是爸媽從小就鼓勵我們,要我們好好讀書。但是如果沒考好,爸媽會安慰我們,說我們除了讀書,還可以去打工,或者種地。總之,選擇很多,關鍵是自己要喜歡。”

每次聽到這種話,他們都覺得心情特别放松,對人生充滿了掌控感,對未來充滿期待。

他還說,特别是要大考的時候,爸媽就會逗他們開心,釋放他們的壓力。

這位程式員的父母,雖然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對孩子充分信任,重視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或許,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懂得的不多,怕混淆了孩子的判斷,反而會尊重孩子的選擇。

哲學家弗洛姆對權威主義理論學充滿批判,認為權威主義所主張的就是:“服從是最大的善,不服從是最大的惡。在權威主義倫理學中,不可寬恕的罪行就是反抗。”

如果父母總是操縱孩子的人生,就如同是權威主義者。這種權威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會擾亂孩子的對人生的判斷,無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聽育兒:鄭強教授談“雙減”: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蘭婷

如何做好孩子的副駕駛

如何做好孩子的副駕駛,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讓孩子過好自己的人生呢?

01

父母要避免大包大攬

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

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

一位女孩子,結婚後不幸福,和老公常吵架,但堅持不離婚。

究其原因,原來是她想報複自己的父母。

她從小就被父母嚴格管控。她想讀文科,父母覺得理科學校多,非要讓她讀理科,結果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

她到大學,想讀喜歡的文學專業,但是被父母強迫改成财務專業,理由是财務工作更好找。

她在大學,和一個男孩子交往,兩人相處得很好。但是她父母不想她遠嫁,便拆散了他們。

後來,她父母給她介紹了她現在的老公,她一點都不喜歡對方,但是為了報複父母,就跟他交往結婚了。

現在過得不好,也不願意離婚,讓父母幹着急。

因為她想證明給父母看,你操縱我的人生,看我過得多麼糟糕。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主選擇能力,可以從日常小事入手。

和孩子逛超市時,讓孩子選擇愛吃的東西。

假期的行程安排,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旅行計劃的制定。

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德說:“當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時,孩子就不會為自己做太多。”

父母要學會适當放手,引導孩子做決定,獨立處理問題。

02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德國人非常重視責任教育。之前在書上看過一個案例。

一位德國小朋友要養寵物,需要經過三道關卡。

當他跟媽媽提出要養豚鼠,他媽媽告訴他,必須自己承擔起喂食、清掃這些工作,不然就不準許。

他還需要自學養豚鼠的知識,可以網上學習,也可以向豚鼠店的店員學習。

至于飼養豚鼠的所需物品,包括食物、水杯、籠子等工具,也需要親自去購買。

為了飼養豚鼠,這位九歲的孩子突破了這三道關卡。

在飼養過程中,他深知他是豚鼠的小管家,培養了責任感。

聽育兒:鄭強教授談“雙減”: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蘭婷

在家庭養育中,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都答應,而是要讓他知道相關的責任。

小孩要辦繪本卡,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必須每周借閱一次繪本,不然就不能辦卡。

父母要讓孩子做家務,讓他感受到家庭的參與感,為家庭建設出力。

03

拓寬孩子的見識

豐富孩子的人生體驗

樊登曾經被問過:“以後您的孩子讀書,您是會讓他去國外讀,還是國内讀呢?”

樊登說:“這事不歸我管,這事是他的事。那我的責任,就是讓他看一看國外什麼樣,國内什麼樣,給他創造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多的教育方式。他選,他自己有了自己的方向,他一定會自己去做。”

聽育兒:鄭強教授談“雙減”: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蘭婷

作為父母,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人生體驗。

寒暑假,多帶孩子去旅行,體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

父母帶孩子多參加體育和藝術活動,感受運動和藝術的美,讓孩子的内心日漸豐盈,培養敏銳的感覺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隻有讓孩子身臨其境體驗,才會發現心中所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父母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喜劇演員馬麗,小時候體育成績非常優秀。

她的媽媽想讓她成為運動員,就送她去學籃球等運動。

她沒有辜負媽媽的培養,運動成績在全校名列前茅。

正準備她往田徑的路上發展時,她抱着試一試的心态,參加了一次表演升學考試。

聽育兒:鄭強教授談“雙減”: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蘭婷

那次表演,她發揮得特别好,竟然通過了考試。

後來,馬麗在表演的路上,不斷努力,成為了國内知名的實力派演員。

從田徑轉向表演的過程中,母親尊重了馬麗的選擇。

雖然在運動領域,母親給了她精心的培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最終,還是順從馬麗選擇了表演。

如果母親執着于把馬麗培養成運動員,不尊重馬麗的選擇,就不會有今天的優秀女演員馬麗。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家長要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知道孩子在某些發展階段上和某些發展方面,你是無能為力的,或者說是不需要作為的。”

為人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相信孩子自我塑造的潛力,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充分給予孩子主動權,讓孩子有信心、有動力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就從現在開始,父母好好扮演副駕駛的角色,給孩子多一些信任和自由吧!

您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贊賞歸作者所有

聽育兒:鄭強教授談“雙減”: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蘭婷

作者┃蘭婷

蘭婷,文學碩士,愛寫作,愛演講,愛運動的寶媽。

朗讀者┃江湖白曉聲

江湖白曉聲,喜馬拉雅有聲書主播,用聲音給你溫暖的陪伴。

聽育兒:鄭強教授談“雙減”: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蘭婷

山伯教育指導┃郭新愛

郭新愛,深圳市某國小校長,一級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寶安區先進教育工作者,曾擔任德育處主任,從事教育34年,熱愛書法和文學創作,作品屢獲各級各類書法文學比賽大獎,關注青少年成長、心理教育和親子養育綜合素質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