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戰争,來不及的“戰時産能”

作者:晨曦談兵

烏克蘭戰争爆發後,很多人批評俄軍精确制導武器使用、儲備量小,認為這顯著影響了俄軍的推進速度,大大提高了俄軍的傷亡。前面,網絡上經常見有提“戰時産能”一詞,意思是隻要戰端一開,一個國家很快就可以轉為戰時産能,然後源源不斷地将新式武器,比平時産量多十倍、百倍的武器,生産出來并傳遞給部隊。那麼,俄烏這次表現如何呢?

俄烏戰争,來不及的“戰時産能”

烏克蘭方面,恐怕已經不存在“戰時産能”這個詞了;或者說,隻剩下殘餘産能了。這還是俄羅斯出于各方面的考慮和限制,火力打擊頻率、規模嚴重不足,并且對能源、電力、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缺乏打擊的情況下。烏克蘭的戰時産能在哪裡?當然是在俄羅斯對其全境的遠端、空中火力打擊中,化為“斷壁殘垣”了。

俄烏戰争,來不及的“戰時産能”

這說明一個中小國家,在面對一個(距離不太遠的)具備戰略打擊能力的大國時,是沒有什麼戰時産能的概念的。其實烏克蘭國土面積并不小,60萬平方公裡,接近德國的兩倍了;烏克蘭人口也不算少,4000多萬人,大概是德國的一半。但就是這樣一個标準的中等國家,在俄羅斯部分力量的“非全力打擊”下,戰時産能隻能成為“戰時殘喘”。

俄烏戰争,來不及的“戰時産能”

中程彈道飛彈、巡航飛彈,遠端對地飛彈,這些現代武器的打擊距離,已經集中覆寫在800-2000公裡(美方遠端對地飛彈最大射程已經達到1000公裡左右)範圍,而德國南北長也才800來公裡,法國也才近1000公裡。對于這些國家來說,美方如果想打他們,戰端一開,這些國家的全境第一時間就會在全面打擊範圍内,是不存在什麼前線和後方的;兵工廠、戰機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造船廠,甚至是油庫、發電廠等等,都會在短時間内被摧毀。想要戰時産能?是不存在的。

俄烏戰争,來不及的“戰時産能”

而對于俄羅斯來說,隻是因為國土面積很大,對手太弱(基本缺乏對俄境内的打擊能力),是以才基本沒有受到這方面的影響。但是,俄羅斯依然受到了廣泛的“精确制導武器”嚴重不足的批評。當然,俄羅斯目前并不算“戰時産能”,因為其國内并未全面動員。不過,沒提前準備充足就是問題。而且即使戰後全力開動了,由于現代武器(特别是重裝備)屬于高精尖,制造周期比較長(比如戰機需要1年,戰艦需要3-7年),也難以滿足短時期内的需求。

現在戰争節奏太快,又由于考慮到對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影響,往往希望在短時間内結束戰争。這種相對漫長的生産周期,即使全力開動,也難以滿足戰争中前期的需求。一個國家所能依仗的,基本是戰前儲備。除非,想打的是對弱小國家的中低烈度的、漫長的戰争,比如美方在阿富汗、伊拉克的治安戰。

俄烏戰争,來不及的“戰時産能”

這個問題,對于以後我們收灣灣,特别有參考意義。出于盡量避免美方插手的目的,我們一旦打台方,基本将是強度十分高的快速打擊,會力求在幾天之内達到戰役目的。這樣的話,我們的火力打擊密度将會非常的大,當然對彈藥的需求也會非常的大。在這種非常短的時間内,是不存在什麼戰時産能的。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避免裝備損失、人員傷亡的最好的方式,是先用遠端打擊武器、空中力量摧毀對方的各項關鍵軍事目标和基礎設施,等對方被炸的差不多了,陸軍再進場地面推進。但是,對于我們,由于極端時間的需求,我們無法采用這種打擊方式。在前面幾波戰略、戰術打擊後,海軍、陸軍就要聯合展開行動,裝備、人員傷亡會增加許多。

俄烏戰争,來不及的“戰時産能”

而一旦美方插手,形勢将會更加惡劣。我們收灣灣,與俄烏戰争的一個本質的不同是,俄烏是陸地相連的,俄方陸軍可以直接橫推。而我們不行,大陸與灣灣隔着一兩百公裡的海峽,主要依仗的是海空軍,渡海登陸也比陸地橫推的難度要大許多。

美方不一定會打擊大陸本土的目标,但卻可能對我方登陸艦艇進行打擊。我們大型登陸艦就那麼幾十艘,數量不多。而美方一旦摧毀我們的登陸艦艇,陸軍再強也成了擺設。是以,大型登陸艦艇的大規模建造,以及制空、制海權的確定,是必須的。

如果平時不舍得軍費,戰前對裝備、彈藥的生産、儲備,不足于滿足整場戰争的需求,那麼一旦戰起,損失的,就是将士的生命,以及勝利的希望了。其他方面的戰備,也可以部分參考。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戰前軍費占比很低不是什麼光榮的事,而是戰備的不足。

作者:晨曦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