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不讀水浒,老不讀三國,中年不讀《金瓶梅》是個什麼梗?

作者:白馬過隙彈指間

少不讀水浒,老不讀三國是一句俗語,意思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水浒傳》,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三國演義》。

少年不讀《水浒》是因為年少血氣旺盛,容易沖動,看了《水浒》容易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好鬥的不良習性,再就是水浒的結局帶有明顯的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産生悲觀情緒。

少不讀水浒,老不讀三國,中年不讀《金瓶梅》是個什麼梗?

老年人讀《三國》,則會容易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産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是為“老讀三國淚空垂”。再者,深谙世故的人讀《三國》,容易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變得愈加老謀深算。

少不讀水浒,老不讀三國,中年不讀《金瓶梅》是個什麼梗?

那中年不讀《金瓶梅》又是個什麼梗?

首先《金瓶梅》是本什麼書?

小編年少時,曾遍尋此書,而不可得,後來上大學時,在圖書館偶然見到,于是借出,躲到寝室偷偷讀之,當時我是把它當作小黃書來讀。不過書中根本沒有黃的影子。後來才明白,那是删減幹淨的潔本。

少不讀水浒,老不讀三國,中年不讀《金瓶梅》是個什麼梗?

《金瓶梅》自問世以來,都被當作“淫穢之書”,在曆史上多次被禁,直到五十年代,毛澤東把《金瓶梅》推薦給省委書記讀,它才有限度的解禁。

金瓶梅的色情部分是不容回避的,書中确實情色描寫過多(據統計書中有色情描寫的文字就有2萬多字),但其仍不失為一本好書。

明史研究專家吳晗先生曾經專門撰文指出:《金瓶梅》是一部明末社會史,反映了明代政治、經濟、文化、習俗等等;毛澤東對其評價也頗高,他認為“在揭露封建社會經濟生活的沖突,揭露統治者與被壓迫者的沖突方面,《金瓶梅》是寫得很細緻的”。同時,金瓶梅還得到了國外學者的廣泛認可,《美國大百科全書》、《蘇聯百科詞典》、《法國大百科全書》等權威典籍,都對《金瓶梅》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揚。

少年人讀不懂《金瓶梅》,更不能讀。

首先少年是不能讀金瓶梅的,因為書中情節太過放縱,而且少年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隻會被其中的糟粕吸引,其中的“寶玉”反而容易被忽視。成年人看了,都可能會激發心魔,進而淪陷自己,更不用說少年人了。據說賈平凹寫出《廢都》後,有年輕男子看了之後,竟然臨幸了自己的表妹,可見小說對人的影響巨大。

少不讀水浒,老不讀三國,中年不讀《金瓶梅》是個什麼梗?

金瓶梅插圖

中年人才能讀懂《金瓶梅》,但不能讀。

中年人不能讀《金瓶梅》和少年人不讀《水浒》差不多,因為《金瓶梅》把人性寫得淋漓盡緻,太過透徹,中年人讀來滿是悲哀,往前一看,人生過半,還有漫長苦旅,未免悲觀,後面的人生怎麼度過?

吊詭的是,《金瓶梅》又必得人到中年才能讀得懂,能讀出其中的蒼涼,是以少年讀之,不識愁,中年讀之,愁白頭,隻有老年讀之,才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