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托克托縣面塑

面塑,俗稱捏面人。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地區最早就用面粉為主料,用手和簡單的工具捏出各種造型的面制品,然後上籠蒸熟,常用來祭祀、供奉先人、送人和人生儀禮。托克托縣地區面塑制品主要有面人、棗山山、寒燕燕、面鎖等。

托克托縣面塑

由于托克托縣地理位置獨特,早在清朝時期是塞外聞名的“水旱碼頭”,這裡交通便利,經濟繁榮。康雍乾時期兩翼土地的放墾,成為口外漢族村落形成的主要原因。到乾嘉之際,土默川縱橫900餘裡田陌相望,農商兩業日臻繁盛。大批山西、陝西、河北等地農民、商人、小手工業者紛紛來到這裡種田、經商及傳授手工技藝。進而晉陝地區的捏面人手工技藝也被帶到托克托縣地區,在這裡漢族和少數民族(主要是蒙古族)互相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托克托縣面塑技藝。内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薛籽女,托克托縣章蓋營村人,是自治區級托克托縣面塑傳承人,下面展示的是她創作的面塑作品:《老鼠娶親》、《鼠年抗疫情》、《千手觀音》。

托克托縣面塑

老鼠娶親

托克托縣面塑

鼠年抗疫情

托克托縣面塑

千手觀音

到目前為止,經過大約300年的傳承,托克托縣地區面塑制品主要以節日面塑、祭祀面塑和人生儀禮面塑等形态流傳。節日面塑主要有棗山山和寒燕燕;祭祀面塑主要有面人;人生儀禮面塑主要有面魚、面鎖、壽桃和大供、小供。這些面塑制品是人們心靈表現的天地,例如寒燕燕是代表了人們對春的回歸的祝福和萬物興旺的祈福;棗山山是人們表達豐收的喜悅心情和來年風調雨順的期盼。祭祀面塑和人生儀禮面塑是對生命的肯定與祝福,例如孩子滿月和十二歲生日時,外婆要做一個帶有十二生肖的面鎖送與孩子,在孩子頭上戴過分給前來慶賀的親友吃,取免災之意;新人結婚時新娘新郎各自吃一對“歡魚吉兔”,以示護佑一對新人,既增強了喜慶的氣氛,也豐富了民間婚俗的内容。

托克托縣面塑

面塑傳承人薛籽女

托克托縣面塑

面塑傳承人薛籽女在活動中教孩子們制作面塑

來源: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内蒙古文化和旅遊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