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維護消費者權益,守護百姓美好生活

作者:濟南市鋼城區檢察院

又到“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在今年兩會期間,最高檢工作報告中對于人民群衆關切的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産權、環境保護等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多有關注。2021年,最高檢與最高法聯合釋出司法解釋,對制售注水肉以及僞劣保健品坑老等犯罪從嚴追訴、從重處罰;與農業農村部等開展專項行動,重點懲治非法使用禁限用藥物等犯罪。2021年,檢察機關傾力服務創新發展,持續加大懲治侵犯知識産權犯罪力度,強化綜合保護。

維護消費者權益,守護百姓美好生活

空酒瓶“整容”變身高端酒

湖北十堰:從快批捕、跟進監督

嚴打制假售假行為

維護消費者權益,守護百姓美好生活
維護消費者權益,守護百姓美好生活

現場查獲的犯罪嫌疑人制售的部分假酒

收購來的空酒瓶,被不法分子換裝“整容”,廉價白酒搖身一變成了每瓶上千元的高端酒,“身價”暴漲數十倍。2月15日,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檢察院對涉嫌假冒注冊商标罪的周某、陳某依法從快批捕,嚴厲打擊制假售假違法犯罪活動,淨化市場環境,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衆“舌尖上的安全”。

快遞小哥辭職制售假酒

周某曾是一名快遞小哥,一次偶然機會,結識了溫州大哥王某,向其讨教“生意經”。見周某殷勤,王某将制售假酒的生意介紹給他,向他出售了大批假冒注冊商标辨別和包裝。

2021年8月,周某辭去快遞工作,每天在城區各大飯店收購空酒瓶,然後用20多元一瓶的低檔酒灌裝進五糧液、茅台等高端白酒的酒瓶裡,貼上商标,打包成真酒的包裝進行出售。

陳某是一名刑滿釋放人員,曾因制售假酒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出獄後不久,聽聞周某有制售假酒的管道,便主動上門聯系,通過周某得到假冒注冊商标辨別後,他從廢品收購部大批量回收空酒瓶,和周某一樣使用低檔酒灌裝,冒充五糧液、茅台等知名品牌,進行出售。

這些假酒流入城區十幾個煙酒商行,而煙酒商行的老闆們在明知是假酒的情況下,仍以上千元的價格銷售給消費者,從中牟取暴利。

摸排出假酒案線索

今年1月11日至12日,十堰張灣警方調查摸排到周某和陳某所有的兩個集生産、存儲、銷售為一體的制售假酒窩點。

當時正值春節前夕,市場上白酒需求量大,這樣制售假酒的行為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對廣大消費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潛在的危害。得知此線索後,張灣區檢察院依法提前介入。

正抓緊時間“趕工”的周某和陳某被現場抓獲。公安機關查處了他們的倉庫,現場查獲大量制作假酒的裝置、原材料、商标、空酒瓶和已經包裝好的白酒,同時,在10餘家銷售假酒的商店收繳了大量各種高端假酒。

随後,該案移送至張灣區檢察院準許逮捕。經審查,為牟取非法利益,周某、陳某購置假冒注冊商标辨別和包裝,使用回收的空酒瓶,用廉價白酒灌裝,包裝成五糧液、茅台、國窖等高檔名酒,在十堰城區銷售,且案值均達到5萬元以上。

5天後,該院以涉嫌假冒注冊商标罪作出準許逮捕決定。目前,該案仍在進一步調查辦理中。

跟進監督守好“舌尖上的安全”

準許逮捕後,張灣區檢察院迅速依托派駐公安機關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建立靈活的捕後監督機制,對此案跟進監督。

針對灌裝白酒來源、銷售去向、犯罪數額等方面,該院詳細列出偵查驗證清單,明确補查方向、驗證意義,引導公安機關繼續收集固定證據、全面查清犯罪事實,合力建構以扣押涉案假冒白酒、鑒定意見以及價格證明等為核心的完整證據體系。

承辦檢察官告訴記者,周某和陳某的制假窩點均位于城鄉結合部,離市中心較近,便于采購運輸,相對隐蔽,易于制假藏匿。而民房租賃管理松散、監督缺位,極易成為制假窩點。

下一步,該院将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從發揮網格員作用、完善房屋租賃制度、強化流動租戶監管、定期排查等方面提出建議,確定監督治理“不留白白”。

“品牌衛衣”竟出自一家小制衣廠

淄博臨淄:斬斷制假、售假

産、供、銷“一條龍”産業鍊

維護消費者權益,守護百姓美好生活

檢察官在比對真假服飾領标、袖标等

随着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一些心存僥幸的不法分子瞅準“商機”,将制假、售假陣地轉向網絡,甚至發展出産、供、銷“一條龍”的産業鍊。

經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檢察院對假冒冠軍(Champion)品牌、銷售金額達78萬餘元的劉來福等三名被告人提起公訴,3月11日,法院以假冒注冊商标罪分别判處劉來福和周梅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各并處罰金。

消費者投訴牽出山寨貨

2019年2月,淄博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理于力來到當地公安機關報案:2018年8月至10月,他向李正采購了78萬餘元的冠軍品牌衛衣并進行銷售,因被消費者投訴所售衛衣系假貨,緻使其公司遭受重大損失。

經過摸排,公安機關在廣東省深圳市将李正和其嶽父劉來福抓獲歸案,同時在江西省吉安市抓獲了周梅。

李正是江西吉安人,頭腦活泛的他在深圳注冊了兩家公司,并創立了自己的汽車配件品牌。2017年,準備轉型的李正發現了新商機:設計新穎、時尚休閑的運動服飾越來越受追捧。于是,李正在自己的網店做起了銷售品牌鞋服的生意。

而在山東淄博經營網店的于力,因為一次網購成為李正的客戶。2018年8月,聽說于力想購買一批正品冠軍品牌衛衣,李正表示有這方面的貨源。出于之前合作建立起的信任,于力分三次訂購了總價78萬餘元的衛衣,并按照李正要求将貨款彙到了幾個不同的賬戶。

但在銷售一段時間後,于力不斷接到顧客投訴,說衛衣不是正品。于力查詢發現這些衛衣确實存在問題,懷疑是真假混雜的山寨貨。

“品牌衛衣”出自小制衣廠

于力找到李正求證,并要求其出具正品進貨證明。李正既不承認賣給于力的是假貨,也不提供相關證明。

其實,李正所謂的正品冠軍品牌衛衣,竟出自他老家江西吉安的一家小制衣廠。2018年6月,李正在未經冠軍品牌權利人許可或授權的情況下,找到制衣廠老闆周梅,并達成由周梅的工廠為其生産假冒冠軍品牌衛衣的協定。在深圳遙控指揮的李正負責将衛衣的主标、尺碼标、水洗标等陸續運至工廠。

為了能盡快出貨,李正還特意安排嶽父劉來福常駐制衣廠,負責做好成衣的現場驗收、包裝清點、倉儲發貨等工作。

由此,李正和周梅、劉來福等人彼此配合默契、分工細化明确、環環相扣關聯,呈現出産、供、銷“一條龍”的鍊條式制假售假犯罪模式。截至案發,周梅共完成李正訂單5件次,總計加工價值89.2萬元的假冒冠軍品牌衛衣17625件。

提前介入精準打擊幫派

案發後,臨淄區檢察院應邀提前介入。承辦檢察官就案件管轄、行為定性、證據合法性與偵查人員交流溝通,共同研讨偵查驗證方向。

因該案中冠軍品牌服飾所有者為美國公司,其知識産權代理公司為北京公司,檢察官指導偵查人員向品牌服飾代理商逐一驗證,及時擷取相關公證檔案、權屬聲明、第三方授權函等檔案,進一步證明了李正等人的行為侵犯了大陸商标管理制度和他人的注冊商标專用權。

針對本案多人參與、分工負責的犯罪事實,檢察官嚴格審查每名制假售假參與者的參與程度與情節輕重,充分告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和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鑒于李正拒不認罪,對銷售金額、主觀明知等多有辯解,檢察官全面審查其微信聊天記錄,稽核資金往來,結合證人證言、書證等客觀性證據,進一步完善了證據體系。

根據三名犯罪嫌疑人的不同認罪态度,檢察官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量刑建議并提起公訴。3月10日,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并作出前述判決,對被告人李正尚未作出判決。

近年來,臨淄區檢察院始終保持對侵犯知識産權犯罪的嚴懲态勢,在全區牽頭召開建立知識産權快速協同保護體系工作推進會,依法加大對侵犯知識産犯罪特别是侵犯商标權、專利權及商業秘密犯罪的懲治力度;注重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在辦案中綜合運用提出加大禁止令、從業禁止、罰金刑、沒收财産刑适用力度等量刑建議,提升刑罰威懾力;根據辦案中發現的企業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等問題,積極制發檢察建議,幫助完善内部風險防控機制,提升知識産權權利人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近三年來,該院共準許逮捕生産、銷售僞劣商品和侵犯知識産權犯罪案件9件14人,提起公訴16件38人。

(文中涉案人均為化名)

當心保健品有“坑”

滄州運河:作出不起訴決定後

督促行政機關開展專項整治

“截至目前,我局共引導辦理小餐飲登記許可證24戶、個體營業執照21戶,責令停止經營活動18戶,立案查處18戶,罰沒款29885元。”3月1日,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檢察院收到了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針對該院檢察建議的第二次回複函。

無證開店售賣三無産品

2021年11月10日,運河區檢察院受理了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5起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這5起案件案情相似,尹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均是在未取得營業執照和保健品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私自經營小門市售賣成人保健品。

尹某是一名農村家庭婦女,在既沒有營業執照也沒有保健品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于2016年開了一家保健品經營店。一次,一名陌生男子上門推銷“紅鑽偉哥”等産品,稱這些保健品吃不壞人。兩人經過一番讨價還價,最後以七八百元的價格成交這批保健品。尹某自述共銷售以上保健品28盒,獲利1250元左右。經鑒定,以上保健品均檢出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地那非成分。

“這些保健品店大都無證經營,所銷售的産品來路不明,且屬于三無産品。”運河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西地那非屬處方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過量服用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根據國家規定屬食物或保健品禁止添加物。依據相關司法解釋,添加了西地那非的食品直接認定為“有毒、有害食品”。對于存在生産、銷售行為的,以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處罰。

現場走訪了解情況

“通過現場走訪檢察官了解到,案發後涉案保健品店均已關停,暫未有人反映在使用這5家保健品店銷售的産品後産生不良反應。辦案檢察官說,受案後,他們一方面嚴格審查證據、逐一提訊犯罪嫌疑人,另一方面與偵查人員對5家涉案保健品店及附近居民進行走訪。綜合案件證據情況,辦案檢察官認為,5名犯罪嫌疑人的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确實、充分,構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5人到案後均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且認罪認罰,其銷售的有毒、有害食品購買閱聽人範圍小,社會危害性小,拟對該5人作相對不起訴處理。随後,該院召開檢察官聯席會,經讨論研究,一緻同意辦案檢察官的意見。

2021年12月3日,運河區檢察院就這5起案件集中舉行公開聽證。聽證員經過讨論,一緻同意檢察院對5名犯罪嫌疑人作相對不起訴處理。随後,辦案檢察官對5名犯罪嫌疑人進行了法治教育,5名犯罪嫌疑人表示以後一定學法守法。

合力守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2021年12月20日,運河區檢察院依法對5名犯罪嫌疑人作相對不起訴處理後,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了對5名涉案人員沒收違法所得、給予行政處罰的檢察意見。12月24日,該院向運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制發檢察建議,針對辦案過程中發現的相關經營者無證無照經營等問題,建議加強對無證無照經營的管理工作,對無證無照經營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對不同類型的無證無照經營區分情況、分類處置,因案施策、妥善處理;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經營者自律意識。

收到檢察建議後,運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于今年1月10日對涉案的5名不法經營者立案調查,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過程中。1月15日,運河區檢察院收到了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第一次書面回複函。該局在回複函中表示,将開展為期三個月的無證無照經營專項整治中,對轄區無證無照經營行為進行摸底排查、分類處理。

來源:檢察日報

轉自:最高人民檢察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