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元卓:把最好的年華和手藝,留一部分給自己

清代櫃子鉸鍊上雕刻的雲紋

按照《明式家具珍賞》制作的微縮家具

一塊木頭會有怎樣的故事?b站up主“一個會拍視訊的木匠”給出了多種答案。半年時間裡,48歲的上海人李元卓,在他的視訊賬号“一個會拍視訊的木匠”中持續分享他的衆多微縮家具作品,引起了網友關注,并得到了人民日報官方微網誌的轉發點贊。

過去的20年裡,李元卓利用業餘時間制作了上千件微縮家具及其配件,呈現從唐代到民國時期的家具變化。一塊塊老紅木、黃花梨、紫檀木……在他的手中被雕刻成一個個手掌大小的中式微型家具,不僅如此,茶壺、琵琶、瓷瓶、盆景等微縮配件同樣展現着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不少網友被他的工藝震撼,“這才是真大神,手工沒話說,資訊量還大,每個零件皆是學問”“這些小擺件看着太舒服了”“看到這些家具器物,濃厚的文化底蘊迎面而來”……半年内,他更新了14個視訊,收獲60餘萬播放量。

20年從未放棄制作微縮家具,李元卓隻為了自己年輕時的一句承諾——“真想做一面牆的家具”。而他的青年時期,先後在雕刻廠和上海電影制片廠的兩段工作經曆,助力他成為了現在的“一個會拍視訊的木匠”。

前不久,李元卓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采訪。他表示,雕刻工作讓他提前考慮每一步的效率,如果沒有效率,可能到老都實作不了“做一面牆的家具”的願望,而現在他分享視訊是為了要把最好的年華和最好的手藝,留一部分給自己。

一本650元的書

翻看之後,下決心要做一面牆的家具

1990年,16歲的李元卓開始正式接觸紅木雕刻。回憶當年的決定,他隻能用“偶然”來解釋。那時,他看到隸屬于國營企業的上海藝術品雕刻廠開設雕刻教育訓練班,便在報名後接受了兩年的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期間,李元卓偶然看到了一本書,瞬間被帶入到中國古代家具的美的世界。“那時我還不熟悉中國傳統家具,有一次我和同學一起去老師的設計室,偶然翻開了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圈椅和官帽椅,瞬間就被震撼到了,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好看的椅子。雖然是明式家具,但是也很現代。盡管沒有清代的雕龍畫鳳,但整體的感覺是既古樸簡潔,又能看上去很空靈。”

時隔30年,李元卓仍然能夠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感受,并對那本書記憶猶新,他介紹道:“650元!那本書在當時就賣這麼貴,是80年代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幾乎是家具行業天花闆的存在。書中對明式家具有着詳細的說明,還有大量的圖紙和照片。”他看完後對身邊的同學說,“真想做一面牆的家具。”短短一句話,與其說是講與同學聽,不如說是講給自己聽,他把這句類似承諾的話一直記在了心裡。

兩年後,李元卓進入雕刻廠工作,主要負責繪制家具圖紙。他舉例說,比如工廠要制作一把1.1米高的椅子,他必須将大家具縮小比例,用11厘米的大小在一張A3紙上畫一組三視圖。通過這項工作,李元卓清楚地了解到了家具的結構,掌握它們是由什麼固件構成,以及互相之間怎樣能夠串聯在一起等問題。在李元卓看來,圖紙上畫下的10厘米左右高的家具也可以稱之為微縮家具,這是他接觸微縮家具的第一步。

此後,李元卓便開始動手制作微縮家具,同樣是出于“偶然”。“當時,我們廠主要制作紅木家具和紅木小件,使用的制作材料很好,甚至還有一些紫檀木。但是,我發現做完大家具之後,餘下的小料被當做垃圾直接丢進燒鍋爐,沒有人去管理這些小料。我覺得很可惜,就慢慢把小料攢起來,開始動手制作微縮家具,這是我的一個開端。之後,我也會專門采購一些木材,比如我做過一把12厘米高的椅子,黃花梨的材料費就花了1000多塊。”

李元卓記得那句承諾,但他也清楚自己在上海的家太小,哪裡放得下這麼多的家具。好在,中國傳統家具的美是多種多樣的。“民俗的家具有獨特的樸素之美,帝王的家具有着華麗繁複之美,雖然天差地别,但各有各美。紫檀木有雍容華貴的美,黃花梨木有文人氣息的美,且不說還要各朝代不同的演進……這些家具我不可能都擁有,是以隻能借助在雕刻廠的便利條件把家具縮小,這是我能擁有它們的一種方式。”

劇組的美術助理

雕刻教會我,必須深思熟慮預設下一步

1997年,李元卓在雕刻廠工作五年之後,經朋友介紹轉去上海電影制片廠工作。憑着自己優秀的動手能力,他在劇組主要負責做道具方面的工作。

李元卓曾經在98版《三毛流浪記》劇組做過美術助理,主要負責在現場根據拍攝情況去調整道具。“我記得很清楚,主演孟志超當時12歲,我是24歲,我們都屬虎。還有,那年夏天特别的熱。”李元卓笑着說道。

不過,讓李元卓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制作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道具。當年,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的老師教他用泡沫制作青銅鼎,比如在泡沫上雕刻,再将部件黏合,塗油漆撒金粉營造金屬的質感……他認為制作道具的邏輯與制作家具是極為相似的,即“通過工具和技術去解決問題”。

他解釋道:“首先,制作年代感的道具和家具都需要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其次再通過相應的工具和技術去制作,這時工具和技術成為了可變的一個載體,為了解決問題,我們還可以改變我們的某些工具和技術。後來,我做拍攝也是這樣的道理,如何拍攝和剪輯,都是要去解決一個個的問題。”

不久之後,李元卓便離開上海電影制片廠去做紀錄片,還參與拍攝了央視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學習了視訊剪輯。拍攝和剪輯的經曆讓他感觸頗深,他覺得媒體制作與自己之前的工作習慣大為不同。“不論是前期拍攝鏡頭也好,還是後期剪輯也罷,都是以電腦操作為主,而這些操作步驟都是可逆的。比如,我做到第七步的時候,可以先存檔,不需要考慮下一步是否可行,若不可行就回到第七步去解決問題,隻要存檔就可以不斷地解決之前的問題。但是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的。”

他仍然用雕刻做例子,做木工活要求必須深思熟慮預設下一步,如若不然,有可能此前的每一步都需要重新去做,這樣的思維模式對李元卓有很深刻的影響。“雖然現在我們依靠電腦推動自己的工作,但我依然會提前考慮每一步的效率。如果沒有效率,我可能到老都實作不了‘制作一面牆的家具’。我是在繁忙的工作中,去做了一個極其耗時的手工制作。既然兩者都想要,我就必須提升效率。”李元卓再一次提到了那句承諾。

20年的堅持

好的工匠就是要不惜成本,包括時間成本

戆勁,上海方言,形容做事執着的人,這是李元卓認為自己所具備的品質。

李元卓從沒有放棄過制作微縮家具,這是一種“戆勁”。他形容自己像是練功一樣,每制作一件家具就是一次挑戰,從簡單到複雜,從容易至困難,自己的制作工藝越來越熟練。随着每次制作後回報給自己的經驗,他逐漸對制作的難易點有更清晰的了解,比如工具的難點在于不要用特别硬的鋼材,中碳鋼更适合用于雕刻紅木;又比如雕刻時要順着木材的紋路,且要精準測量,失之毫厘就有可能推翻整個作品。

每次制作前,李元卓仍會習慣性地深思熟慮,他會對制作周期做出預判。起初,他制作一把官帽椅需要28個零件,花費20天左右的業餘時間去完成。之後,随着難度增加,面對的困難越多,他花費的時間就越久。

目前,李元卓耗時最長的一件家具作品是一對故宮龍椅的微縮模型,最初他預計一個月完工,結果卻足足用了5個月才制作完成。“故宮的椅子很複雜,有許多龍的圖案,不僅是在靠背上,而且很多結構上都有雕刻的龍。比如扶手和靠背上、每個鈎子的頂端都是一個小龍頭,是以必須先要做出小的龍頭部件,再裝配上去。如此繁瑣,又非常細小,哪怕有根頭發似的縫,視覺都會傾斜。”李元卓介紹道。

李元卓還記得當時制作時的心境,總覺得下一個月就能完成,卻過了一月又一月,直到第三個月時,他告訴自己不要着急,不能被心态影響,才終于慢慢做完。如此煎熬的制作過程并非“僅此一次”,有一回,李元卓在制作一件小櫃子時同樣有痛苦的感覺,他回憶道:“當時要複刻的櫃子活頁上有紋樣的雕刻,櫃門還有鉸鍊,鉸鍊既起到固定作用,又有裝飾的美感,但是那麼小的鉸鍊還要在上面雕刻很多的雲紋,不可能找别人去做,但也買不到這樣的零件,我隻能自己去做。既要有戆勁,又要動腦筋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做出來的東西,既對自己有能力上的提升,也會有特别的感悟。而且好的工匠就是要不惜成本,包括時間成本。”

2013年,李元卓年近四十,終于完成了給自己的那句承諾。他總共制作了200多件微縮家具,如果包括紫砂壺、古籍善本、瓷瓶、樂器、鳥籠等各式各樣的微縮配件,總數有1000件左右。“如釋重負”,這是他當時的心境,接着他又解釋道:“完成承諾之後,我一切心思都放下了。之後的三四年裡我沒有做過任何一樣東西,我周圍有的人都不知道我會制作微縮家具,就是因為我把這件事情放下了。”

其實,李元卓在30歲之後,就發現複刻微縮家具對自己已經沒有了吸引力,逐漸不想繼續下去,但為了年輕時的承諾,還是堅持了下來。他認為,制作到後期隻是數量的增加,意義不太大,總覺得那些作品沒有自己的DNA。“有時會覺得單純複刻是沒有生命力的,是以我完成之後沒有繼續。後來有一天,我發現書架中部便于拿取的書籍不再是關于家具的工具書了,那些工具書反而被放置得越來越靠下。我想,這就證明制作家具這件事已經被我邊緣化了。”

會拍視訊的木匠

不能隻拍攝家具,更要搭配出中國文化的美

之後,李元卓開始把玩手串,慢慢關注寺廟等建築類文化。“我并非宗教人士,隻是對建築類的文化感興趣,疫情之後很少出門,我就想把之前拍攝的景物做一個分享。”李元卓講道。

2021年10月,李元卓做起了視訊部落客,名為“一個會拍視訊的木匠”。他将人生中的兩個重要經曆“木匠”和“會拍視訊”彙集在一起,開始制作有自己DNA的視訊作品。他的第一個視訊《一塊木頭的故事》釋出後,便引起b站網友的關注,至今已達到33萬的播放量。木刻的微型寺廟比李元卓此前制作的微型家具要更加複雜,視訊介紹道:“14個月、598枚零件、239個文字、12尊佛像……一座可以随身的寺廟。從未知、了解、收集、設計、制作、等待到喜愛……”

視訊展示了一塊木頭蛻變的過程,不少網友被震撼了,“這視訊品質最少也要5年一更新吧!”“這才是真大神,手工沒話說,資訊量還大,每個零件皆是學問。”“看你這視訊啊完全不像是自己做的,感覺品質好高,運鏡很妙。”……李元卓還在評論區回應網友:“是我本人拍攝,沒有團隊,整套視訊也曆時一年。中間需要大量素材,而且必須和制作同步,同時需要自己寫文案,最終制作、畫面、文案……是以又需要即時剪輯及不斷調整,這些調整我自己最清楚的。其實也有朋友可以友情拍攝,但實在周期太長,另外也想拍一條自己視角、自己心态的視訊。”

李元卓最初隻想單純做一個記錄和分享,從沒想過自己的視訊能夠火起來,既然引發了網友的關注,他便想要繼續更新,把賬号維系下去。至于更新什麼樣的内容,李元卓聽從網友的建議,“第一個視訊中我提到過家具,網友們就表示想要看家具。于是,我就想着把家具拍一拍,拍過《一組紫檀木微縮家具》《古代深閨之物:玫瑰椅》《玩博古架的樂趣》……還有網友想要看我制作家具的工具,我就拍了一期《木匠的十八般兵器》等等。而且他們很熱心地一直提醒我标注原創和更新的注意事項,甚至還認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李元卓介紹道。

現在,他一天就可以拍攝一條視訊,但并不想讓更新視訊成為自己的負擔。他将雕刻時留下的行事邏輯繼續用在視訊更新方面:做事要精細,要解決出現的問題。李元卓很注重視訊呈現出的中國傳統的美感,他認為拍攝家具不能隻有單單一件物品,而是要把中國文化中不同的美搭配在一起,進行融合才能把視訊表現得生動。“拍攝木桌一定要搭配微型書籍,放上微型的盆景、紫砂壺、鳥籠或者樂器,假山上要有一些竹子或者紅珊瑚的顔色去點綴……每個小小的搭配都可以展現出一個不同面向的中國文化的美,畫面也更加豐富。”

同時,李元卓還對拍攝手法有研究,“平時拍攝用推、拉、搖、移,但拍攝微縮家具,不能用正常的拍攝手法。為了能夠營造出時間感覺,我基本采用打光來表現,讓光在動,運用光影來展現家具的細節。或者,還可以用逐格動畫的手法讓一組家具一件件地出現并且組合起來。”

目前,李元卓想繼續制作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物件,希望視訊可以将自己的過程記錄并分享出來,讓網友見證。他說:“我要把最好的年華和最好的手藝,留一部分給自己,這樣的快樂隻有自己能夠體會。”

文/本報記者 韓世容 供圖/李元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