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峽最後的釘子戶張秉愛:拒絕補償款不願搬遷,靠種地養活一家人

作者:柒史墨淵

中國傳統女性在現代也許留下的是可悲的面孔,但她們可悲的面貌下,隐藏着人性的光芒,而這份光芒本質上無性别之分,隻是社會把這個烙印打在了她們身上。

01

2003年,三峽水利工程實施時,有一釘子戶堅決不要賠償款拒絕搬遷,而這戶人家能夠支撐下來,正是由一個女人常年累月地操持,這個看似冥頑不化、強勢剛硬的女人背後,有着中國傳統女性的縮影。

這位女性名叫張秉愛,生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在湖北宜昌市秭歸縣新灘鎮的一個貧困山村。

三峽最後的釘子戶張秉愛:拒絕補償款不願搬遷,靠種地養活一家人

村中百姓的生活大多一貧如洗,在黨和政府為修建三峽水電站建議他們搬遷,以一筆相應的金額作為補償時,大家紛紛配合政府的工作,同時走出了落後的山村,邁向更便捷的生活。

唯有一人至始至終不肯搬遷,面對政府的補償款無動于衷,倔強地守着自己貧困的家庭和一畝田地,成了當時國内有名的“釘子戶”,這個人便是張秉愛。

張秉愛為何不肯搬遷,甚至冒着家被江水吞沒的危險,也要守在那裡?選擇除搬遷外的另一個方案“後靠”(将房子改建到距離江邊更高、更靠後的地方)。這還要從她的婚戀故事開始說起。

和很多待嫁的女子一樣,張秉愛在妙齡有了情投意合的意中人,可她父母目光被落後所束縛,按照當地的認知,如果哪戶人家能把女兒嫁到山下去,會更風光一些,是以棒打鴛鴦,強行把她的餘生安排給了山下一戶姓熊的人家。

三峽最後的釘子戶張秉愛:拒絕補償款不願搬遷,靠種地養活一家人

張秉愛自然不願意,但那個年代“父母之命”不可違,1981年9月,她最終被迫穿着一條短半截的褲子、廉價的襯衫、普通的網鞋,嫁進了秭歸縣桂林村的熊家。她的丈夫熊雲建是一個瘸子,雙腿一條粗一條細,稍微重一點的活沒法幹,與她婚後的生活模式為“男主内、女主外”。

昔日的意中人,成了張秉愛埋藏在心裡不可提起的往事,而她與丈夫熊雲建沒有感情基礎,兩人在這樁包辦婚姻中相處得不冷不熱,這讓張秉愛一度感到委屈,美好的年華如同籠罩上了濃重的陰雲。

02

不過,張秉愛雖不能選擇自己的婚姻,卻可以努力經營手中的生活,她是一個勤快的女人,思想也比較傳統,既然嫁了,那便是她的家,總要把日子過得更好。

每天,她忙碌完家務後便獨自去地裡幹農活,家中隻有一畝地,她盡量用汗水收獲來更多的糧食,養活丈夫和自己。

三峽最後的釘子戶張秉愛:拒絕補償款不願搬遷,靠種地養活一家人

且她的丈夫雖腿腳不便,但面對能幹的活倒也算勤快,兩人在柴米油鹽的生活裡,過得平淡、清苦、和諧,漸漸産生了感情。

不久後,張秉愛懷上了第一個孩子,可惜她每日操勞,是家中的頂梁柱,懷孕了也無法松懈一刻,導緻第一個孩子流産。

張秉愛很悲痛,好在她還年輕,後來與丈夫孕育了一對兒女,在欣喜成為一位母親的同時,她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上山砍柴、洗衣服、打掃衛生、耕地、播種、施農家肥、除草除蟲、收割莊稼等,全由她一個人操勞,丈夫隻能做一些擇菜、擦桌子、陪伴孩子等耗力不大的事。

不過,對一個女人來說,丈夫有一個态度在那也便足夠了,隻要兩人同心,再苦的日子她都能咬牙扛下來。

三峽最後的釘子戶張秉愛:拒絕補償款不願搬遷,靠種地養活一家人

就這樣,張秉愛一家溫馨而清苦地生活到了1996年,政府要在當地修建大型水電站,數萬群眾面對誘人的補償款和為配合國家的發展,集體搬遷,轉移到了120公裡外的董家鎮,那是政府為他們安排的新家園,相較原來落後的村莊,那裡水電、交通便利,經濟發展得也很好,是以當時流行着一句話“要想富、下水庫”。

唯有張秉愛,無論如何都不肯搬遷,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靠,原因主要有三個:

其一,她丈夫殘疾,即便搬遷過去,也無法支撐起一個家庭;其二,她自己的話,則沒有一技之長,一直以來是憑借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種地為生,如果搬遷過去,失去了土地的她該如何維持生存,政府的補償金也有用盡的時候,她不可能坐吃山空。

三峽最後的釘子戶張秉愛:拒絕補償款不願搬遷,靠種地養活一家人

其三,鄉親們在搬遷時,盡管從山下砍回來的柴都舍不得丢掉地搬走,但他們的土地是搬不走的,是以一些人便把土地轉讓或者托付給了張秉愛,加起來多達20餘畝,這讓常年對土地十分依賴的她,如同看到了一個很大的機會。

03

她心想,如果自己每年能把20多畝地打理好,一家人的生活将會更好。為了丈夫和孩子,張秉愛甯願守着那片土地,苦苦地支撐着貧窮的家庭,努力将兩個孩子撫養長大。

後來,眼看江水要淹沒她苦心打理多年的家,她便在村幹部的建議下,簽下了宅基地申請書,然後繼續後靠,搬進了自家菜地裡,臨時搭起了一個勉強能遮風避雨的窩棚,窩棚裡沒有通電。

三峽最後的釘子戶張秉愛:拒絕補償款不願搬遷,靠種地養活一家人

之後,她拿到了村幹部補償的4800元,在當地的一條公路旁邊,把幾個老破的安置房買了下來,經過簡單裝修布置,一家人總算安頓了下來。

2020年,張秉愛聯考落榜選擇當兵的兒子熊昌文退伍,此後在廣東打工謀生。獨自支撐家庭的張秉愛,把兒女養大成人不容易,好在兒子很孝順,經常把自己的工資郵寄回家。

她的女兒熊靈芝則在2021年成家,婚後和丈夫一起打拼生活,在新灘鎮上跑運輸。

張秉愛也後悔過當年的“執拗”,羨慕過搬遷走的鄉親們……不過她的兒女如今已經能夠為家裡分憂,讓她的日子過得輕松了不少。

三峽最後的釘子戶張秉愛:拒絕補償款不願搬遷,靠種地養活一家人

不過,作為一位母親,她最欣慰的是兒女能夠在社會上立足,不必像她那樣,守着一片土地就是一輩子。隻是她不知道,那片土地曾被她辛勤的汗水所澆灌,藏有她的峥嵘歲月,她則是一位偉大的妻子、母親,是家庭中不曾被風雨擊垮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