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劇人鞏漢林,讓中國足球變成一出喜劇

喜劇人鞏漢林,讓中國足球變成一出喜劇

喜劇明星鞏漢林的兩會提案,因為涉及到吐槽國足而被網絡熱議。首先聲明,鞏漢林是替科研人員和勞模提高收入發聲的,他隻是舉了兩個反面例子,一個是偷稅漏稅的演藝明星,一個是高薪低能的國足球員。

現在,由于前國腳馮潇霆下場表态發言,鞏漢林再度回應,一下成了網絡熱點。

吐槽國足需不需要懂球?

每次中國足球因為競技表現慘不忍睹而被全民吐槽時,總有人站出來冒充大尾巴狼,高深莫測地把中國足球描繪成比量子力學更具技術含量的科研項目,然後鄭重其事地告誡大家,“不懂就不要瞎噴”。

我就奇了怪了,國足的成績和表現已經成了這副樣子了,鑒别該不該被吐槽還需要專業能力嗎?你家孩子實體考了20分,你哪怕對實體一竅不通,一個嘴巴子掄過去,你孩子一點兒都不冤。

馮潇霆說了,“中國足球需要實幹家,不需要鍵盤俠”。言下之意,吐槽國足的都是鍵盤俠,在場上踢球的都是實幹家。就是不管你們踢成什麼樣,大家都應該給你們這幫實幹家加油鼓勵呗,掌聲不夠熱烈的話,我們就是一幫不懂球的鍵盤俠。照這個邏輯,以後我們在電影院看到一部爛片,都應該給主創人員大喊“加油”,片子雖然足夠爛,但畢竟人家都是中國電影的實幹家。

喜劇人鞏漢林,讓中國足球變成一出喜劇

今天還有一個守門員發微網誌,洋洋灑灑一大堆文字,裡面有幾句話我必須提煉出來。第一句,“鞏漢林的獨幕喜劇也沒有沖出亞洲”;第二,為什麼不去反思球員轉行開火鍋店?第三,兩會代表為什麼不給球員欠薪發聲?

這篇微網誌承包了我一天的笑點,中國足球從一部正劇變成了悲劇、鬧劇,今天終于變成了一部喜劇。

究竟是誰需要反思?

我對成功學極度反感,因為,普羅萬象,芸芸衆生,能成功的畢竟是極少數。不努力隻是一個缺點,不是罪惡,我本身就不夠努力,身邊還有一堆不努力的朋友,這是我們的人生哲學,我們的生活方式,用不着别人指手畫腳。

但請記住,既然選擇了不努力,就要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自己不成功的現狀,不要怨天尤人。

中國足球也一樣,既然拿了高薪,就要拿出與薪水比對的競技表現,否則,挨罵的時候就乖乖聽着。比如不夠努力的我,如果有一天拿到了高薪,我肯定會竭盡全能幹好自己的事情,一旦搞砸了,挨罵就必須認,那個時候我是沒臉頂嘴抱怨的,哪怕有再多的委屈和苦衷。

是以,我無法接受這位守門員的觀點。球員被迫轉行開火鍋店,那是你們這個行業的悲哀,應該反思的是你們,因為你們是行業主體;球員被大面積欠薪,是你們這個行業的堕落,而足球行業的悲哀與堕落,軍功章上必須有你們的一半。

馮潇霆曾經打動過我,上屆12強賽國足力克南韓時,馮潇霆表現非常出色,不僅防守滴水不漏,而且裡皮給他設計了中後衛插上助攻的戰術,他執行得非常完美。賽後馮潇霆掩面而泣的鏡頭是中國足球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動,比01年殺入世界杯更讓我感動。然而,今天馮潇霆把批評者稱為鍵盤俠,實在讓我大失所望。

球員最好的反擊方式是什麼?

去年全運會的新聞釋出會上,蘇炳添突然抨擊起了當年對自己看低的媒體。上屆全運會蘇炳添表現平平,一些媒體認為蘇炳添基本就這樣了,不會再有突破。蘇炳添在5年後選擇反擊,顯然這口氣他憋了整整5年,但請記住,蘇炳添是在奧運會跑出9秒83、全運會又跑出9秒95後才開始反擊的。

這才是體育從業者應該有的樣子,被吐槽被嘲笑被看扁時,就把這口氣吞下去,憋着勁奮發圖強,然後用成績來進行反擊。

中國足球面臨的冷嘲熱諷,那是你們這個行業應該得到的風評,是你們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李毅說的好,“都輸給越南了……”你們怎麼好意思要求外界的了解?

喜劇人鞏漢林,讓中國足球變成一出喜劇

中國足球圈我隻服一個人,徐根寶。徐根寶天生要強,他搞崇明島基地的初衷,是因為那個時候他在中國職業圈被認定為過時的主教練,沒有職業隊請他,他咽不下這口氣,準備自己培養一批球員、親自率這批球員在職業圈東山再起。失敗了再竭盡全力站起來,這才是實幹家,而不是輸球後玻璃心,怨天尤人怪罪于大環境。

中國足球從業者懂球嗎?

前幾天,中國足協一位官員給我打電話聊天,他表達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國足12強賽表現令高層十分震驚,國家層面要求總局與足協展開調研;第二層意思是,他對調研結果不報期望,因為調研對象還是圈内這批人,這批人還是以前的陳辭濫調。

這位官員的顧慮在哪裡?目前中國足球圈這批業内人士,本身的認知能力、認知高度都非常有限,以他們為版本的調研,能有什麼真知灼見?

這就好比,熱播劇《人世間》裡,吉春醬油廠和木材廠面臨倒閉,盡管工廠的上司和勞工都曾經在這裡付出過青春,但他們不懂市場經濟,他們對廠子的困境是無能為力的。要想讓廠子好起來,不是聽他們怎麼說,而是讓懂市場經濟的人給他們說。

喜劇人鞏漢林,讓中國足球變成一出喜劇

中國足球同樣如此,現在需要先進的東西給球員教練洗腦,而不是調研者被他們洗腦。中國足球這幫人如果真的懂球,如果真的明白中國足球的問題在哪兒,國足何以淪落至斯?搞了幾十年、傳承了幾代人,一代不如一代,自身的基因本身就有大病。

我當了28年的足球記者,最初幾年樂于與球員教練打交道,樂于傾聽他們的想法,但從1999年起,我就發現,他們那套東西根本不行。這又20多年過去了,他們如果行,中國足球早有起色了。

尤其後來我接觸了其他項目的高水準運動員教練員,更是明白了兩件事。第一,成功者有成功的必然性,失敗者絕非偶然;第二,不要聽中國足球業内人士的建議,他們隻會把中國足球帶到溝裡。

狹隘是中國足球緻命傷

中國體育圈,我最佩服的教練員是花樣滑冰教練姚濱,因為乒乓球羽毛球體操跳水這些傳統優勢項目的教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姚濱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打下了江山。姚濱從1980年參加冬奧會起參加各類國際比賽,每次都是倒數第一,起點那麼低,姚濱剛當教練就立志帶出世界冠軍,這份勇氣難能可貴;姚濱不可能憑空搭建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東西,一直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的技術。

喜劇人鞏漢林,讓中國足球變成一出喜劇

倒數第一需要學習,天經地義,那為什麼水準爛到極點的中國足球還要排斥外籍教練?中國足球有很多失敗的外籍教練,比如施拉普納,但施拉普納真的沒有給中國足球帶來好的理念嗎?我就說一點,施拉普納當初要求進攻隊員必須防守,居然成了他亂點鴛鴦譜的罪證,因為好多球員出來說,“我明明是繡花的材料,偏偏讓我幹粗活。”

那時候我還在讀書,少年懵懂,也站在了反對施拉普納的立場上,但看到國足世預賽輸給葉門後,就産生了懷疑,“連葉門都踢不過,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是繡花的?”

現在回頭再看,施拉普納要求進攻隊員防守,那可是非常先進的理念,假如那個時候從上至下都接受這個理念,國足早就飛躍了。明明是振聾發聩的理念,卻被斥責為亂彈琴,這就是狹隘無知的中國足球。

國足需要“扶志扶智”

我2019年借調出去工作,曾經參加過一次西安市扶貧攻堅督導調研,作為宣傳部的人,督導調研隻有一項工作,四個字,“扶志扶智”。扶志扶智太重要了,扶志扶智抓不起來,給村裡建的廠子,他們能把零件偷出去賣了,發的扶貧資金讓他們種蔬菜,他們留着娶媳婦了,永遠富不起來。

中國足球的當務之急就是扶志扶智,扶智還談不上,第一先要扶志!

大家都應該知道,各行各業都存在一個現象,同樣的政策,同樣的資金,同樣的環境,多數人能幹成的事,有的人就是幹不成,永遠都幹不成,他們就不是幹事的人。在中國所有體育項目裡,這幾十年,足球是享受政策紅利最多、擁有資金最多、最受市場青睐的,現在搞成這副田地,他們居然還不檢討自己,還在這裡怼天怼地怼網友。怼網友可以,有本事别關評論區。

天下苦小鮮肉久矣,大家都在抨擊小鮮肉,抨擊他們沒實力,抨擊他們娘,但小鮮肉比中國足球這幫人強多了。第一,小鮮肉拿高片酬能給投資方帶來收益,中國球員拿高薪讓俱樂部破産;第二,小鮮肉面對全網嘲諷,一門心思做事情掙錢,中國球員隻知道還嘴,不知道證明自己;第三,小鮮肉沒演技沒實力那要看和誰比,和國足比人家有的是實力派。

喜劇人鞏漢林,讓中國足球變成一出喜劇

中國球員号稱自己是憑實力說話,沒錯,球是一場一場靠真本事輸的,所謂的實幹家也僅僅是輸球的實幹家而已。

中國足球這個圈子真的需要扶志扶智,有人出主意說讓部隊選拔一批有鬥志的踢球的,這雖然不專業,但大方向是對的。假如中國足球從頭至尾把人全換了,換一批業務能力更差但更有雄心壯志、更努力付出、更願意學習的人,中國足球不出10年就有起色。

繼續閱讀